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篇

时间:2023-05-05 12:05:20 收藏本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

《孔雀东南飞》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中,使一对追求真爱追求幸福的人,放弃了对生命的执著,本应双宿双栖的比翼鸟订下了“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殉情决心。最终,刘兰芝在太守府“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家院里“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千百年来,文人骚客莫不唏嘘,掬一把同情泪“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读罢此文,我在伤感的同时,也不免产生疑问:难道封建礼教下的社会就不允许蒲草“韧如丝”,磐石沉重而不转移吗?即使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可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吗?要知道,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单方向的存在;心若在,梦就在,但我们的生命不能从头再来。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没有权利毁坏它——即使你历尽磨难,双手布满老茧;即使你歧路彷徨,山穷水尽;即使你失去前路,天空塌陷。朋友,我记得《读者》有这样一篇文章,一个青年在又一次遭受爱情打击之后,他绝望了,他回忆自己人生中的'种种不幸:父母早逝,学业不成,工作无着,爱情又如此不景气,他质问上帝命运的不公,觉得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决定了结自己的一生。当他走上悬崖,忽然想到:我连死都不怕,难道害怕活吗?于是他又决定活下来。我深深佩服这个小伙子活下来的勇气,阳光总在风雨后——其实人生总免不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如果因了一点点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就呼天抢地就寻死觅活,那么生活会是多么单薄与脆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在焦仲卿周围有老母的爱,有妻子的爱,有兄妹之间的爱——生活给予他的已经够多的了。可惜,他亲自扼杀了自己的生命——他无缘看到那风雨中的彩虹,那风雨过后的铿锵玫瑰!

常常由衷赞叹傲霜斗雪的艳艳红梅,她的生命代表了一种执著与顽强;常常敬佩韩愈笔下的遥看而近却无的“天街小草”,她的生命来自一种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常常因为读了《安妮日记》为小主人公——那个犹太小女孩安妮掬一把同情的泪水,她的离去是多么无奈、恐惧,她曾经是那么热爱生命,那么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综观历史,凡有所作为的伟人,凡顶天立地有本事的大英雄大豪杰,无一不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列宁即使在弥留之际,还要求夫人科鲁蒲斯卡亚为他朗诵欧·亨利的《热爱生命》,这位伟人临终前还要与病魔斗争,赢得微弱的生命。曾经是“垮掉的一代”作家海明威,在哈瓦那听说渔人桑地亚哥勇斗大鱼的故事后,激起他那久违的激情创作了《老人与海》,那一句名言: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人是不可以被打败的!苟活者会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会愤然而前行!

热爱生活吧。宜将剩勇爱生活,不可沽名学焦刘。 。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

一曲爱的悲歌,是为千古鸳鸯绝唱。

——题记

秋日突然神伤,碎雪零星满楼,夕阳凄凉地依在山头。

秋菊开了,星星点点,愁容满面。

我安静地穿过花园,心底涌上无限悲凉,秋菊盛开的时候,是我与夫君续缘之日,秋菊又开了,是我与夫君缘尽之日。

“莫思量,十年生死两茫茫,年年寒水断肠处,惟有泪两行,寂寞梧桐染院锁清秋,是离愁,月如钩,物事人非事事休,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满心凄苦,无语诉说,心如裂帛泪如泉涌。

夫君有苦难言,婆婆对我已没有恩情,园中花儿也好似不舍与我匆匆作别,泪光闪闪、饱满深情、我亦又舍得?可婆婆逼催,只能挥泪作别,纵有万般无奈,千种留恋,无人领会,意决去。

“为伊消得人憔悴,双溪舴艋难载愁,烟雨黄昏,非那点点愁,西风调碧树,望尽天涯路,风飘飘、心悠悠、肠断情深处。”

月儿弯弯,暮色低沉,经过婆婆门前,婆婆熄灯就寝,无奈,只得回房,夫君满脸愁绪,看我进来说道:“并非我无意留君,母命难违。”我苦笑:“夫君何出此言?不必多虑,知君重情重意,岂可怨君?”夫君拥我而泣。

长夜难眠泪沾襟,辗转反侧不能寐,与君深情相望,泪眼诉惆怅,逝者如斯,不知东方之既白。

终到哀肠断情处,诉君如蒲苇,蒲苇纫如丝,愿君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君呜咽、高马转头、万丈尘土起、泪眼把君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相见时难,别亦难,人不寐,孤夜难熬尽,高楼请酒入断肠,化作相思泪。”

哥哥许我与人家,心如死水泪如雨下,可怜衷情人,如今两相隔。

“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欲语泪先流。”

夜夜思君切,盼君早日归,惆怅马悲伤,蹑履相逢迎,嗟叹!便心伤。“自君别我后,日夜思君苦、逼迫有兄弟、以我应他人!”君泣拥入怀,哽咽不成声,“生不能日日相守不离不弃,但愿黄泉下相见,永不分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绵绵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生与君缘分已尽、来生,愿厮守至死不瑜。

冷冷清秋、红装雅容、心与君作别,尸留人间魂伴君,与君化为蝶,比翼双双飞,含笑跃清池,愿与君相见!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一把辛酸泪,铸就了爱情的至死不渝;泪眼问天,抒发了内心的激愤;举身赴清池,执着见证爱情的誓言;哭号百转,只为仲卿独守闺房......

谁的旋律,将谁缠绕?谁的凄凉,让谁断肠?纵有万般真情,都会弥漫在暗淡的黑夜中。当思念化成灰烬,我仿佛看到了兰芝的无奈,当世界依然萦绕在你的脸颊,一切的一切,都将从顺入流。于是乎,我感慨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仲卿与兰芝的“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在后人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什麽山盟海誓,什麽至死不渝,都是一席空话。

如果说西方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爱情的史诗,那么中国的《孔雀东南飞》将是爱情追逐的绝唱。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纵不回。千般的缠绵爱恋,柔情的相思只为彼此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刘兰芝深赴黄泉,焦仲卿自挂东南枝,义无反顾反抗对不公平命运的束缚。为爱情,为自由,他们不惜一切,这是何等的倔强啊!应该说,这是对爱情倔强的追求。但无情的'偏见,蛮横的剥夺了一个柔弱女子爱与被爱的权利。

一朝为情死,万念皆下情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痴心,都将成为虚无。即使是无,也要固守爱情的忠贞不渝 ……此处隐藏8212个字……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取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齐,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对于兰芝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离的缘由众说纷纭,各执其辞。我虽不才,也还想置喙几句。在我看来,还有两大可能:

《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这无疑问――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从前嘘寒问暖,无所不谈,可谓母子深情矣。此刻小夫妻昵喃燕语,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猛然袭向焦母,她踉跄失措。试问向来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独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杯具的序幕被拉开……此或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独独地守着这么的一个宝贝儿子。深闺一贯孤独寂寞,自我的日子不好过,也便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幸福。时下,却忽然地瞧见儿与媳的卿卿我我,如胶似膝,好不恩爱。不论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愤怒了!

你听我说,这并非谬论。张爱玲的《金锁记》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门。丈夫却是患有骨痨,离不得床半步的。且豪门是非多,这样的生活,尽管七巧非善男信女,与幸福大概也沾不上边吧。守到大女长安长大了,要嫁人了,七巧还困着女儿不放。别人以为是爱女心切吧。推掉了几个忠实信徒,长安步进了尴尬的年纪,最后遇了那么的一个男人,她以为幸福就要到来了!这时,七巧却轻手轻脚地从阴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来。应对着准女婿,她也许只要轻轻地问候一声,甚至仅是牵动嘴角的一丝笑就能够了。然,她没有,轻轻地张口,微微地笑道:长安还在上方吸着烟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苹果让七巧轻轻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明白,为了这男人,可怜的'长安早已戒掉烟了!

曹七巧,这母亲,她到底怎样了?难说不是仲卿的母亲心里怀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还魂了。

终究,兰芝还是穿着新娘妆向清池赴身而去了。这与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坟里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妆,漫天的通红,本该都是洋洋喜气的一片,然而这轻轻的一跃,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却教这一切都于瞬间停止了,这美丽举动如流星被定格,在数千年的时间荒野里,数亿人的心灵深处,是瞬间,也是永恒!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3

自汉乐府中“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到梁祝化蝶,再到西方的罗密欧朱丽叶,殉情似乎成为了证明爱情的绝佳方式。

而当我第一遍读完《孙雀东南飞》时,亦曾以为这只是一首描写爱情冲破封建束缚的叙事诗,内心颇为不屑。毕竟,我更向往《泰坦尼克号》中为了爱情而活下去的人生态度。

而当深度解读到兰芝后,我为我第一次的浅薄感到愧疚,也并非是殉情,而是“殉义”。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美人之美,美在风骨。作为世家贵女,她自小学妇功,习仪态,守礼节。手如葱根,口含朱丹。莲步微移间如青莲破浪,流风回雪。

兰芝的美,在于她的'庄重。世人常道女为悦己者容,可即使焦仲卿不在,兰芝仍然盛装打扮。无关张扬,无关妖媚,只是出于对自己的尊重。无人悦己,我自悦己。丈夫不在,亦要郑重对待每一天。即使将回娘家,内心荒凉千疮百孔,也要梳洗四五道,自身地高傲地漂亮地离开这里,而非发如蓬草,哭红了双眼后落魄收场。

兰芝之美,在于她的真挚。本为天之骄女,却为焦仲卿走下神坛。本有无数鲜怒马的少年郎可供选择,她却偏偏爱上了仅为府吏的焦仲卿,“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生者同寝,死当同陵。”她的爱,浓烈似火,一往直前。他人再好,终不是你。兰芝信奉着对焦仲卿的爱,真挚纯洁。

兰芝之美,在于她的决绝。她爱焦他仲卿,却不愿为改变自我,忍受压迫,任劳任怨并非善良,而是懦弱。她自请下堂,不是不痛,只是不远被腐去棱角。她知与焦仲卿再难相见,亦曾有过放下过往的念头,譬如陆游唐婉的《钗头凤》令多少人潸然泪下,其间真情自是不假,可唐婉不也嫁作她人妇?不是不爱,只是不能继续了。最后一次,兰芝走到街头试图埋葬自己的脆弱,她本想将深情吞咽入喉,却又见到[]那人踏马而来,日瞑,马鸣悠悠,多少深情说不尽,只留诗,一声叹,她以为这会是相忘于江湖的最后一面,却不料焦仲卿竟撕碎她的尊严。她本就是极其固执的人,更不许他人折辱她的尊严,尤其是当被她最爱的人质疑是,鲁迅以血存轩辕,刘兰芝便以死证清白。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何其决绝。她凛然赴死,毫不迟疑。以她的血,全了她的尊严。

古今容貌出众者,不知几许也。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绝美外表下是脆弱的灵魂。可美人之美,美在风骨,如刘兰芝般铁骨铮铮者,可谓美人。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

偶然一次听到一首歌《江南》,听一次就深深被里面凄美的歌词吸引住,当时就下载在手机上,反复听了好几次。里面有几句特别深刻:不懂爱恨情愁煎熬的我们,都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是哦,在不懂情爱为何滋味的时候,总以为爱情只有浪漫与美好。可谁知,美好的爱情,也许会成为一把双刃刀,既让人爱也会让人恨。

听着这首《江南》,脑海中就想起了,在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给我学习过一篇课文《孔雀东南飞》,十六七岁仍是懵懂不知情爱为何滋味的年龄,还无法理解爱得生死相随的感受。老师当时分析课文的全部内容都已经记不清,但是却不知为何,老师讲到两人相爱却无法相守,爱恨交织的心情的哪一句话,却牢牢印在了我的心中:有爱才有恨,有爱才会恨;爱和恨交织,爱与恨交错;恨到深处仍深爱。也许是当时老师爱得沉醉,恨得切齿的表情和语调让我的印象太深刻的缘故吧。哪个时候年轻,没有经历过感情,还真不懂仲卿和兰芝为何能爱到双双殉情。直至经历了自己的恋爱和婚姻,直到有一天为了生活,与爱人不得已的分居两地,才慢慢开始理解并体会到哪种相爱无法相守的相思苦。

学习这篇课文正处在向往美好,憧憬爱情的年龄。那时最喜欢的课余活动就是去租爱情小说来看,小说里面的女主角,经历了一番磨难和折腾,最后总能找到又帅又多金,更是专情不二的白马王子相伴左右。但是现实世界里的爱情却并不都是一对一,历史里记载的古代帝皇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普通男人也有三妻四妾。我看到的听到的现代男人,只要有成熟的条件就会有二奶三奶,被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当头一棒才恍然大悟,哪些太纯粹太美好的爱情小说是有毒的。真实世界里的`灰姑娘很多,但只有一个有南瓜车,而这世上也并没有哪么多有玻璃鞋的白马王子,更多的,是食色性一体的二师兄。当然,还剩下一个美女坐怀不乱的,但哪是唐僧。

或许是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了,快餐面,快餐饭,就连爱情都发展成了快餐式的。试婚,同居,不停上升的离婚率。生死相随,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终究还是成为了一个神话。愿得一人心,相随到白头,又是多少人向往并寻找的,但是得到的,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却又有几个人能一直保持初心,始终如一。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