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3-04-27 12:05:13 收藏本文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它各方面,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傅雷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在傅聪异国漂流的生活中,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而傅聪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我们可以察觉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2

何为爱?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所认为的爱往往是人们之间的喜爱,但是真正的爱却在《傅雷家书》中淋淋尽致的体现,望着前方炎炎烈日,聆听着蝉儿“吱吱”的鸣叫,翻开面前的书本,借着翻动的纸张从字里行间中侧面感受一位海外留学的游子的爱。

文章从不断的书信中讲述着傅聪的海外留学的成长之路,父母通过书信告诫傅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论获得了多大的荣誉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谦卑,在傅聪失恋时,傅雷鼓励傅聪应该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于面对,并且吸取教训,而在傅聪得奖时从信中表达出了一种激动与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会了傅聪如何理财,把全身心投入艺术,正因有了这位严厉与温和的父亲理解他,教导他,他才能在国外取得成功,在艺术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聪失恋时,借太阳过于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过猛,也会淹死庄稼,告诫他要爱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忆而痛苦,借这种心态才能茁壮成长,在不为人知的尘世中才能变得坚强,又在信后告诉他倘若认为这些话是正确的,有作用,当再次遇到痛苦与困难时,拿出信来读几遍,每当写信之时,傅雷都苦心孤诣地教育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只为儿子能够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爱父母,理解父母的爱,将父母的爱传达到心灵深处,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他们的教诲,同时在傅聪获奖后,傅雷与他的母亲都为此十分激动,但是谁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为傅雷不断地教育他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心怀祖国,因为祖国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正因为心怀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聪在外国不断奋斗之余依然想着祖国,在他寄给父亲信中,他总向父亲诉说他十分喜爱读诗,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诗,这些短短小诗随无多大用处但是这正能体现傅聪热爱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是否有真正理解爱呢?如今的人们只是懂得情侣之间的一种爱,却很少有过真正的对祖国,父母,民族文化的爱,似乎他们也不曾理解爱,正因此所以在中国的乐坛中没有再出现任何名人,如果我们没有爱,我们就是行尸走肉,在肉体上没有灵魂。

用爱来温暖自己让自己的生活与灵魂变得更加充实,用自己的温暖传达爱,温暖这个世界。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3

《傅雷家书》中讲的都是各种平常小事,但这些琐事却常常以小见大,体现出相同的深刻道理。

书信中傅雷谈起有人翻译了一篇罗曼罗兰的童年回忆请他校阅,傅雷评价道:“他原来文字修养很好,但译的经验太少,根本体会不到原作的风格、节奏。”

这不禁让我想到:什么是原作的风格和节奏?从我看过的文学作品来看,明显可以体验到不同的风格:有的明白如话,有的一股方言的气味扑面而来,有的在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道理让人细细咀嚼。这些不同的风格,可能与作者的写作背景、语言特点和写作水平有关。再说“节奏”,也就是傅雷说的“长句、短句”。一般情况下,长句、短句、整句和散句都要搭配得当,可是有时在人物的语言描写中运用连续的长句,反而可以起到突出人物说话啰嗦、使人听了厌倦的作用。因此,一个好的翻译作品,不光要翻译准确,还应该能忠实地再现这些风格和节奏。

书中傅聪回信中聊起了弹琴:“弹贝多芬必须有火热的情感,同时又要有冰冷的.理智压住,第一章尤其难,节奏变化极多,但不能显得散漫,热情、轻灵、妩媚,一点不能缺少深刻与沉着。”

这里我感觉傅聪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傅雷的影响,并将翻译中的道理不知不觉地应用到了弹琴中。

确实,音乐也是有感情、有风格的:有的如冰中燃火,有的在放荡中控制着另般风情。音乐同样有极强的节奏:或许是按照曲谱上的机械的节拍,或许是演奏者表现出的轻巧、急促,或许是听众的心随之上下起伏的变化。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要能把原作者的想法都诠释出来。

傅聪所聊的的弹琴感悟与傅雷所说的翻译,虽然在家书中不同的部分,其中的道理却一脉相承:弹琴与翻译都需要将作品原本的情感表达出来,否则不就相当于把原汁原味的“水果”改造成了一杯“果汁”了吗?或许果汁也有人喜欢,但它代替不了水果。

我不禁又想到最近在看的《红楼梦》。这本经典名著被拍摄了很多版本,但人们最喜欢的仍旧是87版的电视剧,为什么呢?原来在拍摄之前整个剧组集中 ……此处隐藏851个字……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嘱咐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合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推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照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斗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难受的深刻烙印照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始终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恒久秉承一颗清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行,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漂亮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看法,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决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尝中,先生主见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淌跟理性的坚持,在东部的超脱、安静、中庸跟西方的热忱、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肯定是从心灵的纯净来的。”

在许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超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逐黑暗,重现星月。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6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敏、傅聪等的家书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九六年六月。

这是一本的艺术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溢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这《傅雷家书》的流传,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妇也就成为了中国父母教化孩子的典范。

一封封家书,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妙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剧烈的爱国热忱。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以自己多年的阅历和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事情做出推想并赐予独特的见解,更作为一个指路灯,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方法,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以挚友的身份帮助儿子吸取教训,让他引以为戒。

“拔苗助长”“棒棒底下出孝子”也渐渐起先成为家长们去教化孩子的方式方法,后竟有根深蒂固的趋势。可他们却忘了,他们并没有傅雷的那种言传身教的品质。光学傅雷一个“打”字,便长期有着“孩 子不打不长进”的思想,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身边尝到了辱骂、拳头的味道尝到压力和恐惊下学习的`苦头,渐而孩子们起先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属于孩子那独有的活泼。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为文化_的缘由备受熬煎,但却因为他与儿子成为知心挚友而感到华蜜。这……或许就是父亲。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开启了一扇不大却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那个年头宝贵的记忆,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晰明白的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化,也是我们立生行事的准则。《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处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父母或许没有傅雷先生那样学问渊博,也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任用他们全部的精力费尽心血的为我们创建更好的生活环境,只为让我们有个更好的将来,比他们过得更好,这便是全部的父母所期望的。为了我们,他们抛弃了他们所最初所坚持的志向,让自己的一生变得周而复始无所作为。

当我们出现忤逆思想,他们在一旁看着却又无能为力。小孩,路还长别无望他们不是不在乎不关切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沟通,最爱你的只有他们没有之一。想一想他们也是人也会累,在不快乐的时候也会难受,在无望时也会流泪。别因他们是爸爸妈妈就将他们全部的不坚毅都抹杀,别忘了他们在是我们父母的同时,他们也为人子女。

感谢《傅雷家书》在我最懵懂的时期给我上了的一课。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7

可是,在孤独寂寞、伤心痛苦的时候,仍会很自然地想起初中时读过的《傅雷家书》。《傅雷家书》写于1954年到1966年,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集,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家书,因为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谆谆教诲,更是一部包罗了艺术探讨、温暖亲情和人生态度的启蒙书。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闲言絮语,一字一句都饱含了作者的爱子之情。每当想起这本书时,我就会想起我的父母。

父母亲都是工人,他们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粗糙的手写不出优美的文章,在仅有的记忆中他们从未给我写过信!在学校里,我经常羡慕地看着别人手中的书信,有时想,就是问一句平安也好啊!电话与书信不能比的,书信是可以时时刻刻拿来温暖自己的,是可以永远珍藏起来的。虽说骨肉相连,可总觉得相距太远太远。于是总是阅读《傅雷家书》,把其中的教导当成父母的话语。阅读中我学到了很多,学会了关注生活细节,懂得了如何理解别人和如何帮助别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何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爱。

《傅雷家书》中说“每个父母都是疼爱子女的”,这句话对吗?想到这里,我尝试着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嘀嘀了两声后就传来母亲温柔的`声音,接下来,仍是老生常谈的话语,千篇一律得让我感觉这种“母爱”是在走方程式。开学十几天了,身在异乡,思乡之情总不经意地被碰触,觉得委屈时晶莹的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父母,我是你们的女儿吗?为什么在我无助的时候都是自己独自舔着受伤的翅膀,独自躲在角落里哭泣?失望之际,猛然看见闹钟已是10点15分了,我惊讶于母亲的执著,因为曾多次让母亲9:30关机睡觉,可是母亲每每都违背这个承诺,这次依旧如此。想象不出母亲看到号码的激动,更想象不出母亲接不到我的电话时的失落。而我知道,她此时肯定激动不已,因为时隔十几日耳边又响起了女儿的声音。

10点多钟,属于早出晚归的父母休息的时间,此时母亲仅为等一通可能等不到的电话。刹那间,泪水夺眶而出,这是欢喜的泪水,因为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我的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打下四个字——我爱你们!《傅雷家书》让我发现了爱,理解了父母。我想,在此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会像傅聪那样主动把自己的成功、失败、快乐、悲伤倾诉给父母亲,让他们不会觉得与女儿之间隔着千山万水!感谢《傅雷家书》!今后,我会与父母一起,共同到达成功的彼岸。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