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读《守望》有感

时间:2023-04-23 12:05:31 收藏本文
读《守望》有感

读《守望》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守望》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守望》有感1

在图书馆里,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麦田”是最具象的一个,金黄、广袤、视觉和心理上的无限延伸。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这样的环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孩子们真的不知怎么了?教育怎么了?肆意浪费自己的青春从不后悔,但他们真的不知道:青春禁忌游戏!难道真的是本性难以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来,我也一直在追求“守望者”的理想,看着一个个孩子眼看着跳进悬崖,一次次地伸手去拉他们,本本分分地尽好自己的职责。我挽救了多少将要跳进或已经跳进悬崖的孩子(尽管只是在我所教的过程中),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是很多年以后,他们还有他们的家长都还在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我。这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现在我又遇到了一群这样的孩子,不遵守学校纪律,我行我素。晚上通宵达旦出入网吧、酒吧。头发染色,随意旷课,和书中那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孩子并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已经不能最大限度地纠正他们的思想,现在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好“守望者”了,不能当一个罪人。想想我们身边,看着一个个误入歧途的迷失羔羊,我竟然无能为力,做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说又是一个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谁敢站出来为这些买单?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酒吧、卡拉OK开始人流如潮,网吧、游戏机房中学生不断,所谓新新人类疯狂地迷恋上了毒品……

主人公的'愿望: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的愿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难道我们年轻人就该让生活变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就让书中主人公的这句话当作我读后感的结束。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

读《守望》有感2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是台湾现代女作家三毛的一篇散文。三毛的一生正如她的笔名一样是一出流浪记,她奔放不羁,四处游走,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直到深爱的丈夫荷西突然离世,父母远赴千里,在她身边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她,才让她意识到年迈的父母是多么深爱和需要她,最终她决定回到台湾定居,陪伴在父母身边。在她的诸多作品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就是《守望的天使》。

从前,我一向认为天使只是圣经里的传说,是童话故事里才会出现的精灵,但是三毛告诉我们天使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天使是为了守护孩子而存在,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在《守望的天使》中,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段落。三毛邻居家的孩子汤米问她:“天使是悲伤的吗?你说他们哭着?”三毛回答到:“他们常常流泪的,因为太爱他们守护着的孩子,所以往往流了一生的眼泪。流着泪还不能擦啊,因为翅膀要护着孩子,即使是一秒钟也舍不得放下来找手帕,怕孩子吹了风淋了雨要生病。有一天,被守护着的孩子总算长大了,孩子对天使说——要走了。又对天使们说——请你们不要跟着来,这是很讨人嫌的。天使彼此对望了一眼,什么都不说,他们把身边最好最珍贵的东西都给了要走的孩子,这孩子把包袱一背,头也不回地走了。可怜的两个老天使,他们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心,翅膀下没有了要他们庇护的东西,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可是撑了那么久的翅膀,已经僵了,硬了,再也放不下来了。”

小时候看这段话并不觉得有什么,然而长大之后再看,却觉得字字珠玑,特别是当我也到了离开父母的年纪,对此更是有深切的体会。当年考大学报志愿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想要报考省外的学校,似乎觉得离家越远就越能摆脱父母的控制,越能有成就感。然而在外面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所有的人都发现家才是我们永远亮着灯的港湾,父母对我们的管束才是对我们最深切的爱,不管我们受了多少委屈,遭受了怎样的挫折,我们的老天使仍然会撑着他们已经僵硬的翅膀,努力为我们遮风挡雨。父母从小到大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啊,是谁一次一次半夜起来,安抚我们的哭闹而夜不能寐;是谁一个一个耐心纠正我们的发音,乐此不疲地为我们重复着单调的词语;是谁一步一步扶着我们学走路,扶了何止几百上千步。而当有一天,我们长大了,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们是否愿意把最好的卧室,留给年迈的他们;当有一天,他们开始糊涂,听不清话,我们是否能像他们曾经对我们那样,一遍遍地重复着最简单的词语,耐心地和他们说话;当有一天,他们开始步履蹒跚,我们是否愿意慢下脚步,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和搀扶······不要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最纯真的感情。

当我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以后,“守护天使”对我而言又有了新的意义。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少年犯都是从小就缺失父母的关怀,或许是离异家庭无人照管,或许是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在没有爱的环境里长大的他们不懂得爱自己,更不会懂得去爱他人,许多孩子因此痛恨他们的父母,甚至仇视整个社会,一步一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看到铁窗后那一张张或桀骜不驯、或后悔不已的稚嫩脸庞,我常常想,这些无人照顾的孩子何尝不需要大人们的守护啊,而我们检察机关的干警能够为他们做的就是尽力为他们撑开法律的翅膀,成为这些孩子的守护天使,努力使他 ……此处隐藏8974个字……在于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也许,这种“好教育”永远不可能实现,但只要我们相信它们‘在’,我们就能一直走在路上,就有抵达的可能。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守望教育,仅仅是大学教授的事情吗?不,教育跟大家息息相关,跟我们的民族复兴休戚与共。只要更多的人愿意接近教育,对教育心生敬畏并满怀诗意,正如刘教授所说的,“让我们在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

所谓“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依笔者之见,就是对教育的复杂性保持一种敬畏,同时对教育的应然状态怀有一种诗意的期待和浪漫怀想;所谓“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就是以敬畏和诗意的心境去守望教育。

教育是创新之基,人才之要,和谐之源。深感自豪的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形成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强力推进、教育惠民加快提速。我也坚信,作为校长,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会坚守理想,守望教育,并影响身边的众多教者,共同努力,一定会把真正的教育引向充实、和谐与高贵。

读《守望》有感13

我,喜欢凡.高,喜欢他的画,更喜欢他的那片麦田。

我,也同样拥有着一片麦田,一片友谊的麦田,但,这却不是一片会丰收的麦田。

当初,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播种,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浇水,施肥,拔草,除虫。我从没有使它缺水,少肥,被小虫吞噬。它,也在健康成长。

可是,在我同它一起长大,我忽然发现,这麦田,已不是往日的麦田了。它已不在朝我开放,而是向别处绽放,向别处旺盛,已淡忘了我这个守望者,一直在等待着的守望者。终于,它回来了,不过,它是在与另一个播种者分别后,才回来找我,仿佛我是一所收容所。对啊,难道我不是一所收容所吗?我的麦田向我兴致勃勃的倾吐着它的新朋友的芬芳,根本不想象我的悲伤,一个失去了麦田的心的人,我无语的倾听着。

此后,我的麦田向那位新朋友散发芬芳,已抛弃了我,一直默默保护它的`守望者,我,孤独徘徊。

不知多少次,我都想放弃它,但,我舍不得我十几年来的努力毁于一旦,我舍不得我的麦田,我的辛苦,我的努力。我,犹豫着,也同样孤独着。

我默默的望着我的麦田,思考着,也许只有放弃,才是正确的;只有放弃,才是解脱。

于是,我对我的麦田说,我要走了,你的新朋友会寻觅到这里。它虽难过,但没有拒绝。我默默离开了,悄然回望,只希望能够得到它的挽留,而它,却在夕阳的余晖中伫立,等待。我擦干了眼泪,向前走去。

也许,我会找到一片新的麦田,并与它共同延续友谊,并一直到永远;也许,我只能是一个默默的守望者。

读《守望》有感14

泛一只轻舟,撩开岁月的涟漪,是静月星辉下的旖旎,柔柔荡漾着纯美的轻影。菁菁年华是绿色的芬芳,流溢在青埂间,诉说着不老的梦。

青春一词,念来口角噙香,心神怡乐,带了点张扬还带了点叛逆,似是一株不服管束的嫣朵,挤着挣出花苞,要在丽日下舒展鲜活的生命。是的,那青青麦田里旋舞着霍尔顿的离经叛道,他被学校四次开除,就此撑开自我内心的旗帜,向成人发出鄙夷的声音,哪是大人最反对的',他便往哪跳。他看不惯资本主义世界的种种丑恶,厌恶伪君子,可又在一次次叛逆举止中愈走愈远,染上恶习,最后在苦闷中向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为心灵附上一个沉重的枷锁。

故而青春也是在徘徊中前行的,并非一路春和日丽,也会有阴雨雷电。我们会在一次次冲动后茫然若失,反复逼问自己真要这么做吗?在叛逆与激动后又是一阵无助与孤独。青春的美丽不是在一帆风顺中成就的,而是一次次蝉蜕后的成熟。青春的美丽当然也少不了梦想与希望。

载着心的翅膀,飞向自己的理想,在成长阡陌畔种下愿望的小苗,满心期待地守候其旁。那曲廊回风处飘摇着“良辰美景耐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戏音,是吴语柔糯沉醉了堤柳暗花;那落日小巷口演绎着人烟市肆的繁华,便也携一串银铃,留下安详的回声;着一条浅紫色秀白兰花的旗袍,在瓷盏炉烟前细数心事。这一切是我如茉莉花般的梦,细碎温润,寻觅着向往的恬美。

在沉淀中渐学会了收敛,知晓何为成熟。在世俗的大染缸中,难免会沾染些尘浊,孰能无垢?便也学会假意逢迎,面具行步。如书中所言:“我经常要对别人说‘很高兴见到你’,尽管我见到他们根本不高兴。”可是成熟并不能将往昔的纯美散失,不可让成熟将我们淳朴的灵魂脱离身形,更不可成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可是,为抵制侵攘,我们也并不要成剑拔弩张之势,不分对错一概拒之,与社会格格不入。

菁菁年华,有繁花悠然而放,在优雅的行步中采撷芬芳。

读《守望》有感15

可往往很容易感动的我们忽视了父母所做的一切,这也许是司空见惯,又或者我们觉得父母为我们做这些事理所当然。但有些父母花费大量金钱松我们上名牌中学、买名牌服装真的是理所当然吗?我看未必,这更多的应该是出自他们对我们的一种爱,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优秀、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炎热的夏季有人为我们送水;寒冷的冬季有人起早贪黑为我们做早饭;生活在如此完美的环境中,我们应学会感恩,向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更应该向我们的父母,要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父母的打拼得来的,我们不仅要珍惜还要感谢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取得辉煌的成就来报答他们。也许长大后我们就很难与父母见面了,所以我们要抓紧现在好好与父母相处,不要再长大后让母亲为我们守望、让父亲为我们愁白了鬓发。

文章中的母亲守望的不仅仅是子女的身影,更是那份难割难舍的亲情。我们长大后更不能忘记他们,要尽可能然他们搬进城里,让他们有一个安然的晚年。我想一个人一生中最惬意的事,便是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谈谈话、拉拉家常……总之,我们生活在父母为我们编制的爱的摇篮里,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生怕一不小心就受到伤害。我们在爱中成长,也应该在爱中学会感恩。

所以说,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读《守望》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