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时间:2023-04-17 00:07:32 收藏本文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简史读后感1

全书大部分内容都让人看起来欲罢不能,惊叹于作者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学科背景、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深入浅出的叙事能力。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想象的现实”,对金钱、资本主义与帝国的关系的讨论,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讨论及与前现代文化的对比等,以及用认知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将人类的历史进行串联,讨论了几大革命的重要意义和对其的不同看法(比如农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骗局”),并以此将人类历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使人能够以“置身事外”的“他者”视角来审视人类发展的历史,反观自身。书的末尾谈到了对于“快乐”或者“幸福”(作者好像并没对二者进行区分)的认识以及可能的历史发展,这是以往的历史学从不会讨论的内容,而这也与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密切相关,即引起“智人”对自身发展和行为的反思,希望“智人”能够认真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不过,可能正如作者所说,大部分的历史学家更擅长做“事后诸葛”,所以,总体来讲,作者对于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发展的分析确实更趣味十足,更耐人寻味,而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可能让我稍感无趣(大概是因为没有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或者说并没有提炼出完整的理论问题?)或者说不能认同。

总之,这本书虽然内容庞杂,涵盖各个学科,还间插不少故事,但并不会感到凌乱。在作者精心的设计安排和严密的逻辑框架下,反而显得全书深入浅出,丰富有趣,可读性极强。对于翻译者也不得不特别提出来点个赞,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完全不像翻译过来的,感觉就是一个中国人用中国话写成的,可以想见翻译的水平之高!

强烈推荐阅读!

人类简史读后感2

我们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然后逐渐学会打制石器,然后逐渐登陆其他大洲不断适应各个大洲环境,使得第一次“人类的洪水猛兽”席卷全球。

此后人类不断进化与发展,进而逐渐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国,然后宗教、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便也应运而生。而人类的数次重大变革既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则深深改变了人类进程,也深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人类的进化也不过就是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样,“既让自己的DNA持续永久的复制下去”,只是人类到后来尤其是现在的进化越来越超脱大自然的束缚。

回首望去,让我们从一众生命脱颖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脑袋却能思考整片宇宙,这着实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不过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远超以往,且形式不容乐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战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虽然如今是史上相对来说最和平的时期,但当今世界局势仍然错综复杂,中美博弈、朝韩危机、中东变局、欧洲风云。而世界终会走向何方,其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尚不得而知。

人类的未来究竟去往何处?作为宇宙的奇迹生命代表的人类,是否甘于自然法则的束缚?而若真的有一天,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那时又该会是何种模样?

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人类简史读后感3

开篇即精彩,好书不容错过。作者真是脑洞大开,竟然发现了早已融入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稀松平常的惊天秘密——国家、宗教、企业之类的东西其实都是虚幻的、人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只要借助于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虚拟的现实就能控制着人类的生活,就能让一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共同协作、共同奋斗,从而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价值,这一发现真的让多少人惊奇不已、大跌眼镜!

通过阅读本书,个人认为人类进步的源动力是欲望在驱使,人类的每一步文明的发展前进,都是为了更好的享受——掌握了火的使用,除了能够驱赶野兽之外,最重要的是获得热量、获得更容易消化且美味的.食物;发明了语言和文字,除了能够更便捷的交流与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精神层面的享受,诸如此类,发明车、船、飞机,甚至美食、电影等等,说白了都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享受欲望和精神需求欲望。因此,个人认为人类的欲望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

作者不愧是来自以色列的青年才俊,通篇读过来,无不时刻被其博闻强识、博古通今所深深折服。全书涉猎面甚广,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天文地理、飞禽走兽无所不包,让人看了大涨知识的同时,不禁拍案叫绝,绝对是本好书。

不过作者在书中阐述的个别观点有点不能接受,作为一名传统的中国人,觉得作者有时候有点过分的宣扬自由平等了,过犹不及,谨慎接受。

人类简史读后感4

前前后后持续了快一年的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随着读书工具的进步,慢慢喜欢上了听书,嗯,比起,收集的信息并不比少,但是需要更用心,用脑。

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在不知不觉间竟然从最远古的农业革命,到工业发展,再到当今的科学革命,信息时代,从古巴比伦到英法美的崛起,甚至还穿插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嗯,可能是我读书不够,脑容量储存不够,所以在我看来,称“旷世奇书”也不为过。一本完结,除了感慨赫拉利的眼界与才华,也发现为啥自己的学习没有像他一样高效率,因为自己一直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不能从整体出发,没有把各个学科之间好好联系,老是顾此失彼,大意失荆州。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某个非常普通的下午,其实发生了会决定你未来一生走向的.事情,而你浑然不觉。对生活,对历史,我们向来只有后见之明。

人类简史里讲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情,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但如果对某个时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结果影响,只看到最后成真的可能性。事实上,真正只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

时间将在你身上铺陈开来,时间向前,人也向前,你若回头去看,第一行就写好了归路。

共勉。

人类简史读后感5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书名很牛叉,内容也很牛叉,简直装叉必备!

书中内容时间跨度之大,完全与书名相匹配。读完基本可以对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进化有一个简单了解,对于一个知识储备不足的人来说,简直可以是科普宝典。

但由于书中介绍内容时间跨度大,所以即使在重要节点处内容也不十分详尽。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市面上有很多详解书籍可供钻研。

下面介绍本书读后感。

第一,很庆幸在读这本书之前读了《杀戮与文化》并且不小心看过《神的历史》,因为书中对这两方面的描写并不多,但是这两方面却在推动历史。人类的发展时刻伴随着杀戮,从人类还是直立人甚至更久以前,杀戮就是活下去唯一的办法。而宗教,是凝聚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 ……此处隐藏3018个字……还有动力继续延续下去,也会不会像我一样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而导致基因无法延续、对不起列祖列宗[捂脸]每次想到他们那么艰辛才把基因延续到我这儿,我南山采菊的尼姑梦想就会动摇[捂脸]

看到农业大发展那一部分的时候会憎恨那群开始种植作物的'原始采集者,不然可能现在的我正在某棵树上摘桃子吃,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还给我揭开了非洲奴隶之谜,恶之源头是人类的七情六欲,如果欧洲人能像亚洲人那样勤劳,现在的美国可能还是纯种的白人,而不用成天担心自己的某言某行透露出民种族歧视而被起诉。

人类简史读后感12

开智系列。以一种类上帝的视角,串联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外加很多对我来说很新奇\的观点,叙述了智人是谁,从哪里来,现在怎么样,又会往哪去。

智人如何从一种普通的动物到统治地球,是各种偶然还是必然,书中罗列各派观点,这过程描述得有趣如小说。同时也能让自己跳出来想,作为一个智人,有什么从娘胎带出来的,自己平时都没察觉的属性。

我们常问,你信什么?相信人人平等?相信个人主义?相信消费主义?刷新我认知的地方在于作者认为这些相信的东西是虚构的,想象出来的,智人无法脱离这种想象,并且这种想象建构秩序和世界深深结合,存在于人与人的连接中,塑造了我们的欲望。反过来想,我们现在脑子里面的'想法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比如不开心就去买买买,是不是因为自己相信消费能带来快乐,比如多去旅游多人生体验,是谁灌输这种概念?是内生的,还是身边的人也相信,还是各种广告在倡导?从小被教育对错的东西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我认为的对错,和你认为的对错,是不是同一个想象的秩序\,这个一个很奇妙的规则,这种想象的秩序又直接指导了我们的行动。

为什么农业工业科学城市等等等东西不断发展?个人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如果放在超长的时间、空间维度里,个体对于社会的发展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回到个体,对快乐、痛苦的感受却占据全部。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是不是也和自己相信的,自己想象的秩序强相关?

还有很多观点值得再去琢磨琢磨,承认无知,再挑战个人的三观。

人类简史读后感13

超五星的推荐这本人类简史,作者视野的纵深似乎延展到了目前科学认知的极限,以人类诞生、生存、发展、进化为脉络,诉说自己的大历史观。大,大到前无古人,大到横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文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神学等等多种基础学科,并以此为支撑。尽管有些细末的观点还不完全认同,但求同存异。并且作者跳出人类回看自己的做法实在高屋建瓴。对人性的审视、批判、反思,平和客观,价值观超正,更看得通透彻底。相比浩瀚的宇宙和地球的亿万年进程,人类仍渺小的像一粒沙子,甚至自己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但破坏力却和生物链的位置一样高居榜首。

举几个小例子。

印象最深的两个讽刺:

一、一位名为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的犹太化学家在1908年发现可以用空气制备出氨。而战时的德国人靠着空气当原料,制作爆炸物。而且,这项发现还让哈伯赢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奖,但可以想见他得的是化学奖,可不是和平奖。

二、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1945年7月16日,早上5点29分53秒。地球上第一颗原引爆。核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看到这场爆炸之后,引述了《薄伽梵歌》:“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犹太人哈伯的发现,二战被希特勒用来屠杀哈伯的同胞——犹太人。

原子弹的成功引爆标志着人类从此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恰恰因为这种能力,人类实现了自1945年至今,74年的相对和平,没有再出现二战那样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给我触动最大的是:面对流水线上的猪牛羊鸡,人类无视它们的情感和主观需求,冷漠的把它们看成了机器,产奶的机器、产蛋的机器、产肉的机器......

人类简史读后感14

如果说有些书适合通过纸质书,而不适合通过电子书阅读,这大概就是其中一本了吧。

虽然书名是简史,但是整个文章思路与常见的历史类书籍不同。作者的关注点,不是各种文明的碰撞,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真正的人类进化,如何从处于食物链中层的普通动物,一步步发现到今天这样可以改变自然法则的物种。这个历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远,远至几百万年前,作者在行文中自带上帝视角。

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解答了人类如何进化至今的问题。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让智人慢慢产生了有别于猿类和其他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语言来沟通,还有虚构的故事和想象的规则,让人类有了文化及传承的雏形。第二部分农业革命,是人类从游牧型的采集部落慢慢演化成永久固定群落,人类也开始慢慢能驯化其他物种(植物和家禽),慢慢形成大规模合作网络,慢慢产生了文字和阶级。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人类慢慢产生了金钱、帝国和宗教。第四部分是科学革命,这部分使人类产生了质的飞跃,人类可以操纵甚至创造的自然资源更多了,全球化进展也得到了飞跃,甚至可以改变原本的自然法则。

但是,看似一切的进化真的是向好的方向进化吗?现在的.我们真的比几百万年前的采集部落的人幸福吗?真的不一定。人类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曾经住在欧洲的人不知道世界还有美洲澳洲,现在可以自在旅行。未来会不会发展地球之外的其他文明?那时人类又会怎样?

据说作者的这本书,在每个国家出版之前,他都会做点微调,所以在阅读中,以中国做例子的点还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用心了。

我看电子书总是犯困,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推荐阅读。

人类简史读后感15

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终生……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子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我看来,我们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禄而约束自己,迫使我们劳累终生呢?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罢了。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这样只会耗费心神。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观上的感受。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即不受外界喧嚣的污染,也不受所谓“快感”的影响,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乐就是知足常乐;快乐就是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乐就是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类简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