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合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我今天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论美》和《论友谊》两篇。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谊,所以,我特别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其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第二篇是《论美》,这一篇不得不说同样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但见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马探究他(她)的内在。培根的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但在他写的《论美》中却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培根随笔》十分具有哲理,希望大家读一读。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2刚开始接触《培根随笔》,是语文书上的一篇节选《谈读书》。说实话,我对他的印象并不怎么好。总是站在贵族和男人的立场上,以宗教信仰、创世之神、以及什么所谓的真理来提笔,说话云里雾里,总是让人费解。我带着些许烦躁的心情读完了整本书。但结果却令我惊讶。从《培根随笔》的诸多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一个热衷于政治的培根;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这本书共收录培根随笔59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使人一目了然。每篇随笔结构自由,读者既可以通读,也可以跳读。在这本宝典优美的的文字及无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领悟了一番,结果受益匪浅。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两句话是全篇的主旨,亦是全片的精华。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会让人不思进取,消极怠工,一蹶不振,给我们带来挫折和痛苦;同时,它也是人生的万幸,它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从而让一个人从默默无闻直至飞黄腾达。可以说,正是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
例如屈原经历放逐的逆境,才有《离骚》传世;司马迁遭遇宫刑,乃有史家之绝唱;勾践卧薪尝胆,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苏轼历经贬谪的郁闷,从此留下千古辞话……他们无不是遭受逆境并且战胜了逆境,最终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景仰。逆境虽然会使人痛苦,使人绝望。但不遇到逆境,何来奇迹?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不遇到逆境怎能成功?
一本好书犹如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照进来,照亮美的心灵。正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之学使人能言善辩。”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3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英国本土原来没有随笔这体裁,但由于培根写随笔的示范,这一写作形式开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此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颇具特色的体裁之一。
随笔能充分自由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真帅率清晰的展示作者真挚的精神境界。
向读者坦露自己的灵魂,它真实的反映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诚表达、真率为文,意到笔随,言尽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
书中富有诗意的简短的语言,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作者发自内心的召唤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哲理美。
此书,值得一读。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4《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 ……此处隐藏4300个字……文学家,伯特兰·罗素说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培根随笔集》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经典著作。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2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对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对日趋严重的宗教冲突,他希望人们能以和平为本,对血腥的战乱说"不,。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读过这本《培根随笔》的话,就不会让巴以冲突日益恶化了。对于生活中的艰难挫折,他总是把它们当做上天给予人的磨砺白己的机会。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面对许多人的迷信和盲从,他大胆提倡无神论,希望他们用理智和亲情战胜心中的专制统治等等。其次,在此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独到见解,还引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加以论证,这大大提高了文章观点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随笔》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3“什么是真理?”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依然是困扰着人们的枷锁。问题的答案连最伟大的哲学家都百思不得。文章开头就提到,彼拉多当年提这个问题时,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
与真理相对立的,诡言、人们的种种幻想反而为人所接受。明显的褒贬中,人们却宁愿追求幻想。也许真理总是不尽人意,致使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回避,而幻想却是美好的,尽管它不真实,但它却能带给人快乐,尽管极为短暂。在大千世界里,人总是渺小的,人的心灵更是脆弱的,生活总是有不尽人意的时候,如果有人这时还坚持真理,那就等于自戴枷锁。在对真理的'褒贬声中,培根给真理下了一个定义:真理既是衡量谬误的尺度,又是衡量自身的尺度。幻想是感性思维的产物,而真理则是理性思维的结晶。虽说没有人能保持永久的理性,但真理就是最好的控制感性思维的武器。尽管人世腐败,但只要人接触到真理,还是不能不被真理所征服。对真理的探索,人类从古至今从未有停止过。当代的中国就曾经掀起过一股探寻真理的狂潮。光明日报在20xx年5月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开启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中国式的探索让人民对真理有了更高的认识,也给人民在探索真理道路中亮起了一盏指路灯。
培根在谈到实践中的真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伪善正如假币,也许可以骗取到货物,但它毕竟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欺诈的行为像蛇,它无法用足站立,而只能靠肚皮爬行。诚实是一种美德,美德也是一种真理。而可耻的虚伪与背叛,必将受到真理的严肃审判。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4《培根随笔》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而作者培根,有着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他崇尚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培根的各个方面,从《论真理》、《论死亡》、《说人之本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位》、《论帝王》、《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谊》、《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谈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伪装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在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没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所以,我认为人的外表很重要,但如果空有外表,且没有内涵,其不只是一具
尸走肉?所以,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5《培根随笔》为英国着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着。《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欢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欢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角,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所以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论美》中,培根说道:“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所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仅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能够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