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5 00:09:02 收藏本文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1

趁着暑假的空闲,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

刚看这本书之际,我始终有1个疑问: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居然是全球第一畅销书?但随着渐渐的深入,我终于明白了……

书中有四个主人公———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2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1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寻找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1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多的奶酪;2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始终还停留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回忆中。他们抱怨着,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想明白了,穿上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留在原地,一无所获。

“奶酪”是个比喻,代表着我们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幸福、健康……

我们生活在这样1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强烈变化和心理冲突,使我们常常在各种各样的变化中不知所措,追问着谁动了“我的奶酪”,抱怨着上帝的不公平,面对不了新的生活,陷入烦恼之中难以自拔。生活的迷宫是多么的大啊!当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后,为什么一定要沉浸在失去的痛苦、失望的无奈、决定的两难中呢?赶快找到自己的“鞋”,随着“奶酪”而变化,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这样才会发现更多的`“奶酪”。

从这本书中我还认识到变化是一种必然,而应该做的是,是在最大变化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古人所说的“居安思危”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后的我,一定要拥有嗅嗅的灵敏嗅觉和匆匆的敏捷行动,并学会像“唧唧”一样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获得最好的心境去奋斗。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2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好处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宝贵财富。

《我的大学》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的他满怀期望的来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他的大学梦很快就破灭了。他开始为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儿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学——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理解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验,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对人生的好处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这所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作者是一个孤儿,没有人给他呵护,没有人给他引导,独自成长在一个底层世界,他大敞着年幼的心,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他的观察不成体系,甚至杂乱无章,但就是这样的观察使他倔强地成长了起来。应对苦难的生活,他没有一点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满了感恩和期望。他明白苦难的日子很漫长,他对自我说:“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年少单纯,在苦难面前,他更深切地觉察出的是苦难带来的无与伦比的财富!

他生活在沙皇专制的时代,他那双敏锐的眼睛见证了当时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及思想真实——底层民众庸俗、空虚、无奈、亵渎,同时又具有在苦难的洗礼中积淀出的善良、乐观、吃苦等完美的人性。他们的丑陋与完美无掩无余地裸露在作者观察的眼睛里,对于人们那些粗俗甚至低级下流的举止,他流露出淡淡的悲伤和无奈,但他富有同情心,他满眼都是善,所以,那些丑陋甚至不显得肮脏;他极力赞美人们的完美,完美的思想,完美的歌声,甚至是一点点完美的流露,在他眼里,这些完美闪烁着高贵的纯净的光泽——他几乎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在他眼里,劳动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战斗。在简单的纯净的心里,他学不会去在意生活的艰辛,更多的他会直接发现苦难中的美丽,感恩它,赞美它,并在这些荡漾在苦难的河流中的真、善、美中寻找成长的底气。

作者曾想过自杀来结束那种承重的'痛,加入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提高。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没有善,同样也没有恶。当还不会辨是非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把恶当作宝贝珍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直接发现并深刻地记住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重重叠叠的抱怨,那是因为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变得成熟起来,不安分的心用心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复杂。当遇到麻烦甚至苦难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是为苦难所累,而是为我们应对苦难的态度所累。纵使世界万般复杂,我们时常会身不由己,但我们仍需要持续一份浓郁率真的心气,成长从那里开始,也必将在这附近到达它的极致。

成长的过程不是像白杨一样由时间直直地拉离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样清清爽爽地径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说人的思维是草,那么,成长就是这株草的幼芽在时间与空间里蜿蜒招展的结晶。成长在短时期内真的不具有有机性和完整性,尽管梦想是牵引成长的一条线,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辽远而迷茫,有好多闪光的片段散落在这条线之外。仅有当回首时,在得与失、喜与忧的反复回味中,我们才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自我拔节的声响,仿佛一条绳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情地吸吮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着。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应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3

书,是我们的朋友,给我们带来知识的同时更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记得从我儿子咿呀学语开始,我们便踏上了共同阅读的“快乐旅途”。

我们的共同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从色彩斑斓的识物图书到内容丰富的识字图书,从经典的'格林童话到中国的传统古诗,从简单易懂的幼儿读物到复杂深奥的自然科学。在起初,由我帮他选适合的书;到后来,他自己主动挑喜欢的书。我们的读书渠道也在发生着慢慢地转变,由频繁地去书店买书到现在不断地去图书馆借书。读书,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让孩子爱上阅读,身教胜于言传。我们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看点书,多学点知识,这固然没有错,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独自阅读,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孩子还没有养成习惯。读书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需要大人的陪伴与呵护,他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此处隐藏9373个字……得了满分,老师还让我在班上朗读了呢。那时,我心中一阵感慨: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

还有一次班上举行童话比赛,内容自选,心想:这真是“张飞吃豆腐——小菜一蝶”。以前看的《查理九世》、《怪物大师》……等书籍,又像教母似地发挥了作用。比赛时以前的故事都在我脑海里涌现。结果那次比赛我赢得了一等次。从那时起我开始赞叹书那神奇的威力。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越来越觉得书对于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书若是大海,我愿作一艘无帆的`小船,在海中畅游;书若是沙漠,我愿作一颗顽强的仙人掌,吸取沙漠中的养分;书若是巍峨的高山,我愿作一棵挺拔的苍松兀立山头;书若是……

读书让我满足;读书让我充实;读书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我爱读书。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14

我利用这个假期阅读了一些优秀的书籍。我认为这样不仅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而且不断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最近读了俞敏洪老师的著作之一《永不言败》后感觉收获颇丰。

在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名永不言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把书细细读了两遍。在我看来,永不言败四个字就是俞老师的人生最真实的写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永不言败者俞老师是怎么面对失败,怎么把失败踩在脚底的故事。

俞老师曾经失败过——他是高考落榜生而且落榜两次。在1978年,他参加文革以后的第一次高考,结果失败了。看着同学考上师专的那种自豪的表情,他下定决心再考,结果第二年又失败了。看到那个同学回家时那种春风得意的样子,他认为自己不能轻易服输,1980年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就是这次他考上了北大!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很多人也许就会试着放弃,认为自己就不是那块料,何必难为自己呢?更何况兵法上也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啊。然而俞老师的这种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做法让我们知道:永不言败,这世界没什么不可能的事!

俞老师的老家是农村的,曾经也不富裕,和我们很多人都一样。但是在他看来,穷是经济上的,经济上的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上的穷。他通过不断学习身边的优秀人物,包括身边的榜样同学和书中的伟大人物,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然后将知识又转变为能力和财富,从而改变了刚入大学时那个一穷二白的自己。然而看看我们周围的同学,也包括我自己:不敢面对贫穷,认为自己穷,所以无力做这些事;因为我们没学习好,所以无能做那些事。在不断的自责和自卑中,我们仍旧过着贫穷的日子。俞老师的故事让我知道:永不言败,这世界没什么不可能的事!

俞老师曾经被北大处分过,而且出国时被刷下了......但面对失败,俞老师总是能一笑以拒之。因为在他的信念里,失败并不可怕,从哪里失败就从哪里爬起来就是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也不可能有太多经验的积累,也不会有雨后彩虹般的.喜悦心情。

当然发生在俞老师身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中又有太多的东西让我们感动了。在他的《永不言败》中,他告诉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为人师表的道理。

人生在世,难免会被苦难击倒。在被击倒后不放弃、不言败,这才是生命的本色。人活在世间不是为躯体而生,不是为追逐名利而活,而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而生,为了自己的灵魂而活。在人世间只要你的精神不倒,你便有希望。不要轻言失败,否则你的生命之花将会枯萎。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作出非同寻常的努力,都有着超常人的精神。因而在生命的旅途中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司马迁行万里路阅万卷书,如果没有他一生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没有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诞生;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修改,孜孜不倦的探讨,哪里会有药学宝典《本草纲目》的问世。人世间,没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怎会有沙滩的光洁与柔软;没有磨刀石的磨砺,怎会有宝剑耀眼的光辉;没有风吹和雨打,怎会有古树强壮的筋骨。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唯有经过苦难的洗礼,才能铸就不凡的业绩。于是有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的至理;于是有了“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绝唱。

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我们只有将它打败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拥有永不言败的信念,我们便拥有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让我们以永不败作为我们人生北辰。在激流中勇进,在逆境中崛起。并应该有这样的豪情:“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15

读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除了深感钦佩外,自己更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它能扫除那些陈旧得近乎老化的观念,让阅读者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阅读者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也切实感受到自身素质提高对育人工作的重要。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慨颇深。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当然,我做的远远还不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今后,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要挤兑一点闲暇,让自己静下心,定下神来仔仔细细地拜读一些作品。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