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体》读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体》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体》读后感1“豁然天地通,倏忽人事终。
万物不能去,一一入画中。
执剑止兵戎,乘舟堕寒空。
当时传音处,再无夕阳红。”
一场革命给叶文洁的心理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创伤,也使得她做出向三体文明发送信号的决定,致使地球的位置被暴露,继而宇宙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最后一切消失殆尽。
《三体》第一曲,由于经历过一场革命,深知人性的黑暗面,叶洁文对于同类已产生绝望,遂以太阳为天线,将地球的地理坐标暴露给了外星球文明。经历了上百次毁灭而后重生的三体文明收到了讯息,其中一员起初劝阻叶的进一步行动并讲述了自己的文明历程,然而命运的齿轮终究还是选择继续它的转动。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接近残酷地将作品中的英雄置于一个个极端的情景,孤独的面对着极致的困境。《三体1》——“叶文洁面临难题之初,作者已经走向黑暗的宇宙之心。”《三体2·黑暗森林》——“他设想的‘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可以视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宇宙版本,在更加宏观的尺度上,在其展开的过程中,就其淘汰的规模而言远比达尔文版更加惊心动魄。”人类在这些宇宙英雄面前又是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作者跳出了东方世界的某种自恋式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又一次残忍的展现出人类之外的绝对力量,蚍蜉撼大树怎能成功?爱,善,责任打破了它们那主角光环式的万能形象,人类内在的突破是充满既是是意料之中充满曲折,又是毫无悬念的失败告终。《三体3·死神永生》中可以不难体味到,人类试图证明也发现到,所谓的世主就是自己,于是在宇宙中流浪探索救赎之道。
《三体》系列情节递进,人物性格在篇幅的制约下已经足够鲜明,整体描述了人类道德选择的困境和宇宙和平的探索。作者,有着丰富的理科知识,严密的逻辑能力和妙不可言的`想象力,且笔锋稳定,沉着,圆熟,文字风格类似近代纯文学式,作者在不同维度上的的描写使我脑洞大开,面对这些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如同探索到了新大陆。
《三体》触到了我的未曾想到,告诉了我什么是我的想说说不出,它在对于人类如何与环境,与自身和平共处上的试图表达,使我们更加的认识到目前相处模式上存在的这些弊端;或许人类的文明只是这个宇宙中微不足道和最为薄弱的,放眼宇宙看来有那么一丝丝的讽刺和可笑,人类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终究走向何处。
还记得那句话吗?“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读后感2我第一次看《三体》是在去年冬天,那是一个周末。
妈妈其实很早就买了这套书,而且妈妈总说很快就看。我本来很期待和妈妈一起阅读,但是妈妈总也不看,结果我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先看了。
我最先看的是《三体3》,其实应该先看《三体1》的,但是我当时是闭着眼睛随便抽了一本,结果就抽到了《三体3》。
《三体3》的女主角是程心,男主角我也不太确定。一开始,我认为是云天明。后来,我又以为和《三体2》的男主角一样,是罗辑。再后来,我又认为是关一帆。其实,我一直都不太确定。
故事从程心收到一颗云天明送的星星开始,那颗星星的名字,哦不对,是编号,叫dx3906。对于这件事,有人衷心祝贺,有人却嗤之以鼻。
为了探测三体舰队超前的科学技术,需要把人类送到三体舰队那里去。为此,程心想了一个办法,叫“阶梯计划”,可以把一个人送到奥尔特星云去侦察三体舰队。但有些不理解的人认为程心应该回到大一,去算算“推重比”的作业。不过看到这里,我就看不明白“推重比”是啥东西了。程心当时就反驳了那些人,又解释了原理:先用普通的推进方式把飞船送到核弹轨道的边缘,通过核弹推进,将人类最终送到三体。但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承载很轻的重量,就是一个人的大脑,最终是送了云天明的`大脑过去。
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云天明终于有了消息,三体为云天明复制了一个身体。这种方法如果真的可以实现的话,就可以用来治疗那些得了绝症的患者。如果在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使用这种技术,就可以让他们永生,那么人类的科技发展一定会比现在快很多倍。
在《三体3》里,最终三体被毁掉了,而地球从三维降成了二维,在这两个文明里见证最后一刻的只有三双眼睛:女主角程心、关一帆,还有机器人——智子。程心和关一帆从智子建的小宇宙里回到了大宇宙,而他们留在小宇宙里的小鱼生态球和小漂流瓶作为见证旧宇宙的眼睛,留给了将要来这里探索的未来智慧文明。
《三体》无疑是一套很伟大的作品,作家刘慈欣为我们构想了人类、宇宙的未来。看了《三体》之后,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我认为,《三体》里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描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则是“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读后感3这个寒假里,我无意中读到了一本名叫《三体》的科幻小说。从翻开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
在《三体》中,我了解到“面壁者的计划”、“破壁者的能力”、可展开到九维的质子、可让人穿越时空的三体游戏、能秒杀100架宇宙飞船的水滴……每次看到这些不同于我平日里接触的事物时,我都情不自禁地赞叹,正是作者刘慈欣伯伯那宽广的知识面、严谨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使我这样的小学生读起这本《三体》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妙趣横生,摄人心魄。
听说这本书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的作品,这真是太了不起了!它讲述了在我们地球上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我国科技人员叶文洁一段悲凉的人生经历,使她心中一直存在着人性的“恶”,也使她对人类的本质彻底地失望。当她无意中发现了外星信号后,她希望那个遥远的“三体世界”可以来消灭掉地球上的“恶”,给地球带来更好的.文明。她本来坚信地球必须要等更强大的文明来拯救,可是当“三体世界”真正地来到地球后,带来的却只是毁灭和灾难,这也给叶文洁带来了一生的悔恨——原来在宇宙法则面前,人类是如此的脆弱渺小,然而即使是渺小的人类,依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寻找能在宇宙里活下来的方法。
虽然《三体》是本科幻小说。但正是因为作者在书中描写了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未来的展望,才让我们感觉到身临其境,常常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现实感。仿佛下一刻,人类就会与三体人相遇交锋。读后感·这也让我们开始深深地思考:人类自身的傲慢,会不会才是可以毁灭自身的主因?而“外星文明”、“三体世界”不过只是一种我们走向灭亡的催化剂。了解到这些之后,人类将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在宇宙里和别的文明(物种)共处?
读完《三体》,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始终谦虚谨慎,努力学习,发展自身,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此处隐藏8944个字……第一部,继而又开始了第二部,渐渐地被吸引。
首先是里面的重点人物更有看头了,虽然还是感觉略微扁平,可在这种大格局的科幻小说中已经足够。罗辑是典型的混子天才,不想做英雄却偏偏放不下,明显的佛系中年却对爱情充满渴望,庄颜的存在实在是很狗血也很令人无语的安排,至始至终只觉得是个工具人罢了,知道他们结婚甚至还生了小孩的时候让我有点作呕,但好在罗辑的脑子够用,一层一层的解套也给人过瘾的感觉。叶文洁选中他的时候真的只是因为他的研究领域吗?
史强和丁仪是让我觉得很亲切的人,在未来那个奇特的世界中,只有他们身上还有点正常人类的.情感,最后丁仪那爱因斯坦般的模样,是真的很打动人,他是个疯狂科学家,可也没失去对人类的爱。
章北海,太恐怖的男人,理性得可怕。
对于人物也实在只能写这么多了,毕竟重点不在于刻画人物,至始至终都缺少了血肉感。
能让我打下五星好评的,当然非故事情节莫属。这个宇宙社会学的构思太逼真了,以至于让我觉得宇宙文明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最近美国公布了UFO相关视频,令我有点后怕,倘若地球文明真的被外星人发现了,我还会有好日子过吗?20xx是个很玄幻的一年,真的保不准会发生什么,有时候人类社会真的没有我原先所以为的那么坚固与自洽,说到底,我们在地球上才存在了多久呢?我甚至怀疑倘若把真实的人类社会放在三体的环境中,我们这一届会比小说中的人类还要脆弱,国与国之间会团结起来吗?真的会有那么多人在乎未来的子孙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吗?如果得知人类社会终将面临毁灭,很多社畜会松口气吧?但若人类社会都进入战争状态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小说里所描绘的未来人类应该算是一种理想型人类,完美的外貌,独立的个体,智慧的头脑,唯独缺少所谓七情六欲,在我的眼里,其实同鬼魅无异。反而章北海这种人都没那么恐怖了。
宇宙啊,真黑。
《三体》读后感14用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把三体2和3读完了,画面一个比一个震撼,确实能被评论这么高的一部科幻小说,也确实有太多的惊艳让读者身临其境。因为三体1是很久之前读的电子版的,感觉故事情节不错,三体世界,三体文明挺神秘的,只是偶尔中两个文明不经意的产生了联系,但是在读完后面两部的时候,更多的东西展现在眼前,甚至都没有想象到的东西,黑暗森林,脉冲推进,引力波,二维和四维世界,曲率驱动,黒域,超膜,新宇宙等等,这些新词汇也展现在眼前,让我们为之一惊,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啊。
叶文洁、杨冬、罗辑、程心、云天明这主要的主人公都是都是那么的独特,都是代表着不同的人类,从向太阳发出超功率电磁波,再到诅咒一颗星星,再到震慑年代,震慑后年代,以及以后的打击年代。每一段历史都是那么的精彩,面壁破壁,罗辑虽然一直是玩世不恭,却继承了叶文洁告诉他的一个真理,黑暗森林一条生死哲理,这也促成了他成为唯一一个普通的面壁人资格。又因为他那种敢于放手一搏的性格决定了他作为执剑人平安无事的几十年,确实应该是三体里的'英雄人物,当然也包括云天明,及时自己的大脑被送到遥远漆黑的太空,甚至永远都飘荡在寂黑的冷漠的太空里他也没有抱怨什么,是因为爱,还是因为责任,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即使这样也敢与冒着生命危险向地球文明传达技术,甚至送给她一个宇宙。确实,时间是最狠的东西,在关一帆和程心在降落时错过了会面的时间后,去寻找能够永恒的东西,却很难找到一些踪迹。历史在宇宙时间的长河中一点点消失磨灭。最后作者也留下一个悬念,就像关一帆脑子里想的那样,宇宙到底会不会因为就缺少那一个粒子而永远不会坍缩,而永远的膨胀下去,成为死寂的世界。确实,我们拭目以待下一部的出现。
但是我也提出一些我的问题和思考,首先说时间是最狠的东西,那么在宇宙这么广阔的空间里,这么多文明里,就没有关于时间倒流的现象?就没有时间穿越的科技?在相对论的理论下难道就没有发现怎么控制时间?能控制光速当然也有可能控制时间,当然那样的世界会更乱,宇宙会更难理解。希望下一部能进来这些知识。然后就是三部中出现的新宇宙,新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难道在无边无际的广阔空间中还有更多的宇宙,都是超膜上的一些泡泡?那么他们的小宇宙又是大泡泡上的小泡泡,还是就是超模上的一个分子凸起形成的超级微小宇宙。那么按照时间可以控制的话,又会有很多平行宇宙的存在吧,那样的话就更有意思了。
很期待刘慈溪老师的新作,第一次看三体,确实更多的惊艳,能写出这么好的小说来真是我们这些科幻迷得福音,过段时间还会继续看第二遍,第三遍,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体》读后感15刚刚读完这本书,兴奋的感觉冲击着我的大脑。回忆起我在江南造船厂的工作经历,我曾经工作的舰船及其用途和书中描写的宇宙、人类宇宙舰队、三体舰队等等有着何等相似的地方。
航天科学与哪个军种更加类似?我的回答是海军。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对航天器的具体命名是飞船、太空舱,舰队,以及可以让人类生命生存的空间站。所有这些都与海洋、舰艇、舰队、基地等如此的一致。
我曾经在《愿望一号》工作,这艘万吨级船的主要作用就是测控。测控是航天工作中主要的一环。我们需要对从地球发射到太空的飞船进行控制,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飞船本身对飞船进行控制,首先要知道飞船的位置。航天器和空间站对接,也需要知道各自的位置,这就是测控要解决的工作。
“前进四,未处于保护下的人是什么下场:身体被超过自身重量一百二十倍的过载紧贴在舱壁上,先迸射出的是血液,超重下摊成极薄的一层,血渍的面积大得不可想象并呈放射状;然后挤出的是内脏,也很快被压成薄薄的一层,与被压成一片的身体一起,构成一幅丑陋的达利风格的画……
系统进入前进四,处于最高推进功率,飞船的加速将达到120G,所产生的超重是正常状态下人体承受极限的十多倍,这时就要进入深海状态,即在舱室中注满一种叫“深海加速液”的液体,这种液体含氧量十分丰富,经过训练的人员能够在液体中直接进行呼吸,在呼吸过程中,液体充满肺部,再依次充满各个脏器。”
上面是大刘对人类航天舰艇的描述。
我进江南造船厂工作那时,每天路过潜艇船体拼接封闭厂房,对潜艇架构有非常直接的了解,后来上了潜艇,对潜艇内部结构有直观的了解。虽然我从事电器电讯工作,我仍然想要了解潜艇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一艘潜艇就像一颗长长的水滴。其内部有非常密集的环形龙骨支撑着这颗水滴,就像隧道、坑道内支撑的.钢梁一样。
潜艇下潜,会受到水压的压力和航行的压力。三体中描写飞船达到120G是个什么概念,比如一个人50KG,120G就是120×9.8×50=58800 KG物体所受的重力。120G也基本相当1200米的水深压力。一艘潜艇完全不可能下潜到这个深度。
随潜艇去试航,随着下潜,会听到噶噶的钢板声音,那是舰体受到水压被挤压后发出的声音,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会害怕。
一艘用高强度钢板建成的潜艇会这样,何况一个人,第一个被挤爆的脏器就是你的肺。如果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那么,人可以在几百米以下的水里生存。但是1000米以下的深海,几乎没有鱼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