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15篇

时间:2023-04-13 00:08:07 收藏本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15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

读了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得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在益于学生的成长?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看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有感触,觉得他像一个神话一样,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过:“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想要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对上课迟到、做错事情、违犯纪律的学生严加责罚。这样适得其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这种思考给我的冲击力很大,我的后背出了一身冷汗。原来,长期以来我总是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们表现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进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希望所有的教师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老师,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态度。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2

一本《做最好的老师》引起我的注意,在读过了李镇西老师的序言之后我才理解了这个题目所蕴涵的深意。我想在我身边的优秀教师层出不穷,要我看每人都像作者所说最好的教师不大可能,带着好奇我就去买了一本,读过之后感受很深。

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触动了我的心弦。李镇西老师说“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强调的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通过读书我发现他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

看到这里我深有感触,在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从领导到老师每个人对教育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来说他们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教育理论都是很优秀的,以前我对自己这方面底气不足,但是看完李老师的这番话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原来一代教书天将也是从教学的'基础开始的,只要我多读多思考,在教学的生活中不断的反思自己并将它记录下来,今天的我不断的和昨天的我相比,不断总结自己,我想我一定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说到爱学生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联系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原本感觉我是一个很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卢凯中午没吃饭我会马上买来面包和饮料给他,孙靖的腿摔破了我会用备用的创可贴给他贴上,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给落下课的同学补课,我也会在课后真诚的给上课好做小动作的都泳江、王盛林给予忠实的告诫……,只要是我能看到哪位学生有需要帮助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他,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我这个关心理解他们的老师。但是看完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爱”这只是一种“小爱”,是一种人情感的基本交流。

对学生的爱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为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爱也许是强者对弱者一种本能的爱护,因为它缺少了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深刻含义。而真正教育的爱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的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3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尤其是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令我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们也可找到适合我们的教育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 ……此处隐藏10519个字……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只要我争取每天都有点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坚持不懈,我就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很佩服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还能挤出时间完成这么多工作。每天上好一堂语文课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也可以做到。但每天与学生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谈何容易?我们时常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但与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要充裕的多。那么,我们能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5分钟时间与学生谈谈心呢?我们能不能偶尔把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与学生交流呢?我们能不能每天写一篇教学日记呢?

读李老师的书,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又像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流,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4

近阶段,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得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在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近十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看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深有感触的,觉得他像一个神话一样,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过:“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想要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对上课迟到、做错事情、违犯纪律的学生严加责罚。这样适得其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有一段时间,因为经常扣分,我就很恼火,常发脾气,效果却不好,还是扣分,并且我已经明显感到学生有抵触情绪了,那怎么办?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说不准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这种思考给我的冲击力很大,我的后背出了一身冷汗。原来,长期以来我总是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们表现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进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希望所有的教师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老师,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态度。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5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给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但这里我要说的是爱和平等是我今后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

李老师说:“爱学生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他们就会向优秀的方向发展。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在书中我看到:一个孩子走进办公室向李老师借杯子时,李老师只是告诉孩子杯子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去拿。这我来说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心里可能还会想,能借给学生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可说道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李老师反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班主任工作的观念核心是: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是为了教育。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老师是不是真心为他好,时间久了,他看得清清楚楚。学生的学问要想好,根本问题还是做人的问题,人做好了,可以说学习也会好了。

通过读《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就要爱一行。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