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读后感(1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幸福读后感 篇1在茫茫的书海中,我读过很多文章,唯独《我最幸福》这篇文章,像一个锤子重重地敲在了我的心坎上,让我明白了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生活里有更多美好的东西。
《我最幸福》讲述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没有双手的小女孩的故事:她是靠好心老师收留念完小学的;她毕业考试成绩是全县第一,却没有一个中学录取她;她的母亲脑子出了毛病,一直出走:她的双手也是因为母亲的出走失去的······但是他没有抱怨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激,她还学会了用双脚做饭、画画、书法······节目的最后,她还说:我最幸福,并现场表演了书法,写的`仍就是那四个字,我最幸福。
读完这篇文章,我陷入了沉思:挫折没有击败小女孩,反而让他感激生活、感到“我最幸福”。换了我,我会这样善待挫折吗?不会。回想以前我考试考得不好了,不是“哭天喊地”,就是逃避,总之我没有面对挫折。
看看自己,再看看马云:马云刚办“阿里巴巴”时,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甚至在网上诋毁他的网站······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面对挫折,继续奋斗。终于,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挫折是你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试金石”,你善待它,它会帮助你;你一味地逃避,它会变成“拦路虎”。可见,你面对挫折的态度,就决定了你成功与否。
我想,假如我们勇于面对挫折,对生活多一点感激,少一些抱怨,你的精神也会随之焕然一新。我们生活在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让我们大喊:“我最幸福!”这样你会发现,生活中除了挫折,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所以,善待挫折,何乐而不为呢?
幸福读后感 篇2幸福是什么?
许多年前,人们会这样说:“有食物才幸福。”“有钱才幸福。”女人会说:“有一个漂亮的钻戒是幸福。”男人会说:“有别墅大宅才是幸福。”小孩说:“美味的比萨饼是幸福!”这些倒是能体现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可直到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其实就是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和你的父母吃顿饭是幸福;和你的亲人通一次话是幸福;能让别人诚实地信任自己也是幸福……幸福,其实就是那来自心底里的温暖,她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希望,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反之,一些人只是把拥有大宅、名车、名表看做幸福……这些可以让他们获得短暂幸福的奢侈品所带来的`快乐仅仅是表面上的快乐。揭开他们的内心世界,贫瘠空虚!
其实,我们能平平安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更是需要珍惜的。珍惜时光,生活就会充实;珍惜亲情,家庭无比温馨;珍惜友情,你会自由快乐。如果是随意挥霍幸福,一旦失去,无论再如何挽留也无济于事,带来的只有更大的悲痛!所以,当幸福来临时,我们更需要珍惜幸福!
珍惜幸福十分必要,而创造幸福更难能可贵。爱因斯坦曾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伟大的科学家们用双手,用智慧,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原子弹爆炸,卫星升空,高铁一日千里,神七太空遨游,创造的中国让世界震惊和佩服。奇妙的创造力使祖国强大,我们才能感受到幸福。那么,我们该如何创造幸福呢?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谋取幸福。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其实,我们只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捡起一张纸、为邻居扫雪,这些都是建设幸福中国的体现!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社会,才能从心底里感到幸福!
《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昭示我们:建设幸福中国,我们责无旁贷。而在奉献和创造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幸福中国,快乐人生!
幸福读后感 篇3以前,对于“幸福”这个词,我的理解就是能穿新衣服、要什么就买什么、每天都能坐着汽车去上学。可是,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后,我对“幸福”的理解彻底改变了。
这几天,老师要求我们读《建设幸福中国》,我读了每一篇的第一课——有学上是幸福的。这一课有三个故事,读完这三个故事后,我懂得了很多。如《小梅和她的“留守望孩子小队”》中,留守儿童小梅在学校组建了一个“留守望孩子小队”。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做好事,大家都感到很快乐,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无论父母在不在身边,有学上就是幸福的。
在第二个故事《不花钱也能上学》中,农村女孩红红由于8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这使这个家庭根无法给红红和上大学的哥哥交学杂费。为了上学,红红竟然卖掉了自己的长发,这是多么感人啊!而我们呢?有学上还不想上,我感到十分惭愧。
第三个故事是《老龙窝的`读书声》。老龙窝是一个偏远贫穷的村庄,那里自然条件恶劣,不是干旱,就是内涝。老龙窝村本来有所小学,这所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几间砖瓦房。可是,一年夏天,洪水冲毁了教室。苗老师只有卖掉了自家的一百多只鸡腾出两间鸡棚当作教室。苗老师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虽然有几次调动的机会,但是他为了这些孩子们,依然坚守在这里。这种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比起这些农村孩子们,我们要幸福多了。可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我也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有学上就是幸福的。
幸福读后感 篇4幸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从黎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无不关注幸福、探讨幸福、诠释幸福、追求幸福。
《与幸福同行》是一本围绕“幸福”一词的含义来编写的课外读物。书中的内容是说影响幸福的因素:健康、劳动、情感、社会等,最后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幸福中国。以此来让中学生认识幸福、理解幸福,激发青少年创造幸福的热情与志向从而投身到建设幸福家园的伟大事业中来。
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品德三个方面。其中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最不容忽视,它影响了很多青少年和幸福感。所以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一点,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去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来减压,并树立自信和人生目标。
劳动和幸福形影不离,撇开劳动畅想幸福,幸福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假如咱们中国人不选择劳动,人人都只知道吃喝玩乐,那么总有一天会山穷水尽。只有努力劳动,才能创造幸福。但是劳动也要有原则:幸福不可以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前不久的“地沟油”“胶囊”案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类情感是人们最真实、最普遍、最需要的`。或许它有千百种不同的方式,或许它不会轻易的将美好与圆满赐予任何人,因为它需要自己用心去营造、去努力、去珍惜、去感受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希望它们是美好 ……此处隐藏3930个字……复回想的。当你读到它时,才会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最喜欢书底的那句话:让我们始终有勇气特立独行。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将记忆自拔于困顿的泥沼,将希望播撒于每一寸光阴。
幸福读后感 篇11有人说,读毕淑敏会给人一种清澈感,我甚感赞同。人生总有团团迷雾,我们都是在雾里行走的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给我们指点迷津,走进人生的局里,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却总会有人走在我们前头,比我们早经历了我们生活以外的生活,感悟了我们还在迷茫困惑的问题。
我一直奉行一种信念,在经历中体验,感悟。生活不是什么虚大空的概念,而是我们时时在进行的活动。对生活的定义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价值观(观念)是指导我们怎么做的行为准则。假如没有价值信仰,我们就会像无头苍蝇,时时飞进人生的网中,寻不到心灵的出口。
这本书就是特别好的人生之书,我不知道对其他人是不是这样,对于我而言,它是如此。我最喜欢的野生作家大冰说过一句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而真实就源自生活,源自体验。毕淑敏用自身的生活经历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该如何思考,如何面对人生。
“恰到好处”是一种什么生活状态?我认为过之或者不及都不算恰到好处。多了会变成浪费,少了会变成不公平。这种思想和“中庸”思想有不谋而合的奇妙之处。
真诚是什么?毕淑敏说,光有真实还不够,还要加上善良,才是真诚。心直口快应该算褒义词,但是有人可能因为你的心直口快而受伤,而想不开,这就不是我们的本意了。本着善良的'原则,真实才自有万钧之力。
谎言可以说吗?善意的谎言呢?想过自杀吗?流泪可以吗?人生不顺怎么办?压力紧张呢?她娓娓叙来,用自身的经历告诉你,我是这么做这么想的。
生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但是行为准则却是九九归一的简单质朴。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还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各自体会个中滋味。感谢这世上还有人认真写人生之书。
幸福读后感 篇12读完这本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身残意坚的同龄人的故事,享受自己的幸福,更钦佩他们的坚强。江奇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久久留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去。
江奇,刚出生时,他右手的五根指头粘在了一起,像一团肉疙瘩。江奇经常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呢?别人都有一双正常的手,而我的右手却有一团肉疙瘩?”妈妈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于是就撒起善意的谎言:“宝贝儿,只有这样我以后才能认出你呀!而且,你的右手还握着上帝赐给你的坚强的心呢!”江奇听了,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我会比别人更优秀的!”
上学的第一天,江奇因右手无法握笔,所以写字很困难,老师走到他身边,让他冷静下来,用自已的左手握着他的左手耐心地教他写字。虽然他写得不是最好的,但大家都能看出来,他很用心,很认真。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左手写字的.能力越来越好!
有一年学校有跳绳比赛,老师问同学们谁想参加,江奇听了之后积极的举起了手想要参加。大家有的嘲笑他一只手不可能跳起来的;有的很好奇,他明知道自己只有一只手为什么还要跳绳?大家的思想很复杂。江奇不服气,拿起绳子,他把绳子的一边握在左手里,绳子的另一边竟然紧紧地捆在他的右臂上,他开始努力的跳,不一会儿,江奇的手臂上多了一条伤痕,并流出了血,老师与同学们目瞪口呆,急忙劝他不要跳了,可他却不放弃,并且每天坚持练习。
江奇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美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而我们每个人只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德少年,那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温暖!《奔跑的幸福》为我揭示了美德的魅力,令我爱不释手。
幸福读后感 篇13这个寒假,经校长推荐,读了张丽钧老师的《教师的深度幸福》这本书,书中记录了很多她和学生之间的小事:她曾经生活上资助贫困生,道德上规劝问题生,甚至教育那些思想上结痂的家长。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筑梦,为他们点亮人生前进的灯塔。她用尊重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抵达,她可以低下头来向孩子学习,这是师者给予学生的尊重。正因为这样的良师,才使得多年后的那些学生们,心心念念的前去探望张老师,成为他们生活的益友。或许正因为她满心慈爱,全然接纳,童心不凋,静候花开,所以才能诗意的栖居于三尺讲台,咀嚼着身为人师的深度幸福吧。
那么于我而言,幸福是什么呢?于是我试着透过教师这个职业来诠释我人生的幸福。清晨迎着朝阳踏进美丽而生气的校园,走进教室,耳畔回响着琅琅的书声,是幸福;传道授业,相遇专注而渴求的眼神,是幸福;鸣声上下,与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道一声“再见”,是幸福;当我已经成为学生的“过去式”,而他们却依然把我当着他们的“现在时”,是幸福。当我捧着一颗心,当我激情洋溢,当我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我乐在其中,我幸福着。可竞争来了,学校要考核:比职称、比成绩、比学生、比红旗……社会重托、学校期盼、家长嘱咐……该如何处理这些本该是生活的快乐所在?那有什么能让幸福的“尾巴”相依相随呢?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上课从不叫某些同学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厌烦某些同学?为什么想放弃他们?我的回答可能是因为他们肯定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们老是调皮捣蛋,因为他们绝对考不及格。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呢?绝对考不及格的`学生,磨练了我的心智;老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增进了我的见识;肯定回答不上来的同学,助长了我的智慧。所以以生命的视角,感恩的心灵来看待学生,幸福的“尾巴”便不期而至。那么我,便是最幸福的老师!
幸福读后感 篇14幸福,是每一个人都想获得的,可是幸福究竟在哪里呀?
主人公汪嘉生活在西藏的一个没有太阳,没有树木,没有河流的地方。人们都过着苦日子,幸福从未光顾这里。
听说,幸福的化身是一只美丽的鸟儿,飞到哪里,哪里就能得到幸福。它住在一座高耸入云的雪山山顶,雪山脚下有三个可怕的长胡子妖怪,只需要吹吹胡子,就可以要人命。汪嘉为了让自己的家乡得到幸福,他下定决心去找幸福鸟。他跋涉了很多天,终于来到了幸福鸟所住的雪山脚下,但是他遇到了那三个长胡子妖怪,他们为了阻止汪嘉上山找幸福鸟,那三个妖怪让汪嘉走了三十三里乱石滩、让汪嘉走出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将汪嘉弄瞎让他爬雪山。
虽然汪嘉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汪嘉没有放弃,勇敢的`去面对,最后他克服了困难,爬上了雪山,找到了幸福鸟,给家乡带来了幸福。
在生活中,我们不正需要汪嘉那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吗?即使有再困难、再艰巨的事情,也可以完成。幸福也是如此,它并不难找到,只要你有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努力干好每一件事,幸福迟早会来到你身边。
今年春节的时候,在外婆家时,舅舅和爸爸带我去钓鱼,我们来到鱼塘找好位置开始钓鱼,等了许久,浮标一点动静也没有,天气很热,我就放弃了回家先,舅舅依然在坚持,过了几个小时,终于有鱼上钩了,舅舅急忙拉竿,爸爸拿着网在一边等着,第一条鱼就这样上钩了。最后舅舅爸爸钓了3条鱼,我因为放弃了,连一只小虾也没有钓到。
我们要学习汪嘉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才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