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合集14篇

时间:2023-04-10 14:05:35 收藏本文
《乌塔》读后感合集14篇

《乌塔》读后感合集1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乌塔》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塔》读后感 篇1

《乌塔》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从文中我们发现为了旅行,她不但自己挣路费,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她在家就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从她做的每件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乌塔思想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她做事有经验、从容不迫。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怎会不放心?

再看看我们中国的孩子,上学路上,家长手拿肩背地拿着孩子的书包、水杯和用具;早餐点上,爸爸左手端豆浆,妈妈右手喂包子;书桌前,一会儿送杯水,一会儿拿个水果……这样的孩子,会走出家门远游吗。即使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家长会放手吗?敢放手吗?

同样是家里的宝贝,同样获得父母的爱,但做法却是如此的不同。这令乌塔想不明白,作为中国家长我们是否明白呢?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礼的节目,为了磨练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把他们送到了戈壁沙漠进行戈壁行走。面对在戈壁中几十公里的路途,刚开始他们恐惧、害怕,继而怯懦、找理由不愿前行,最后到达终点时,有埋怨,也有喜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子扑倒在爸爸怀里,拽着爸爸,声嘶力竭着要回家。还有一个9岁的孩子,完成了全程,双脚布满了水泡,但孩子没有流泪,挑破水泡时眼睛里也是坚毅。一步一步的戈壁行走,让孩子们的脸上感受风沙,让他们在人生中每一个艰难的时刻,都能回想这次行走,都能够想起:坚持和勇气。

现在的孩子不太做家务,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与照顾。但只要我们放手和教给他们方法,我想我们温室里的花朵同样也会做得很好。让我们的孩子离开温室大棚吧,经历过风雨的花朵才会更灿烂鲜艳。

  《乌塔》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读完后,我的感触很深。

乌塔独自游欧洲是经过父母同意的,相信这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应该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同是父母,中国大部分的父母和乌塔父母的表现会截然相反呢?中国的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他们做这做那,不让他们出门,生怕在外面受到一点伤害。而乌塔的`父母呢?却让乌塔独自一人旅行。难道乌塔的父母不爱她吗?不!正如乌塔所说的:“我在家里也是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很爱我,可我们兴趣不同,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更何况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可见,乌塔的父母并不是不爱她,乌塔的旅行并不是一个仓促的决定。相反,我们从乌塔的行为中,只会感受到她的勇敢、自信和独立的生活能力。

可我们呢?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要父母接送,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呢?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如果遇到困难挫折,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我们是否能够自己解决呢?

我知道,我们和乌塔的差距还很大,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我还是想对爸爸妈妈说:未来是我们的,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炼,像海燕一样迎着风浪展翅飞翔吧!文中乌塔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觉得她说得很对,真心期待我们能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亲自体验这个世界,成为像乌塔那样独立、自主的孩子!

  《乌塔》读后感 篇3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乌塔》,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小乌塔是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很远的地方,对小乌塔毫不关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小乌塔很伤心,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独自一人去寻找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永远跟他们在一起。

合上书本,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小乌塔不正是和我一样的遭遇吗?我的父母也远在外地做生意,对我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过年回家说的话也是有数的,更别说是平时了,几乎是一面也见不上,电话也不打。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在他们的身边,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免不了几颗金豆豆会洒落。当我看见我们班学习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陪在他们身边,我就很嫉妒,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我宁肯自己学习也很差,只要父母在我的身边,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天不从人愿,我的.愿望只是浮云。当别人问妈妈为什么不让我和她们在一起时,妈妈总会笑笑说:自己独立也好,再说了,给她安顿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还费钱,在家吧。妈妈自以为找了个绝妙的理由,可是以乌塔的的话说,就是:既然爱孩子,为什么不让孩子跟你们在一起呢,为什么要让孩子日思夜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呢?

在外工作的大人们啊,从今天起,减少工作的应酬吧,工厂没有你一样会运转,但孩子的成长过程缺少你们的参与,却是一片空白。有人说,培养好一个孩子就是赚钱了,当一个孩子学坏是,你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和时间,才能让它学好,这样你还是幸运的。最怕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孩子依然不能变好。金钱不是万能的,它能让你买来孩子,但买不来好孩子,它能让你买来亲人,但是买不来失去的亲情。有人说得对,养好孩子就是赚了钱,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赚了人生的快乐。

  《乌塔》读后感 篇4

读过《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细心。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一地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不让爸爸妈妈担心,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寄一张明信片。她细心,肯学习,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欧洲旅游。乌塔自主、自强,旅游的费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挣来的,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她的爸爸妈妈放开了手让乌塔去亲自体验生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敬佩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历欧洲。 乌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还准备去希腊。 在我的暑假里,时间一般都是有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老师留的枯燥的.作业上了,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要么,时间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练习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独自去游玩,但爸妈能支持吗?当然不能了,所以说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准备,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资料,自己打工挣钱做旅费。 我也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过,当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旅游的路线当然也是爸爸妈妈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爸爸妈妈的要腰包拿住来的。至于离开家长独自去玩,这 ……此处隐藏4517个字……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做,而文中的乌塔却大不一样。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乌塔,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

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可我们呢?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不愿自己走,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乌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强,是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

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可我们却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钱,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没有攒钱,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

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写完作业后,能看一会儿电视,读一会儿课外书,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把笔一挥,直接就出去玩了。而从来不会想到去亲身体验一番。光从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过亲身体验完美的,而且亲身经历总比听说到的记忆要深刻,所以,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但行为却大不一样的小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作文

  《乌塔》读后感 篇12

本课文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我从这里面看出了乌塔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生存能力强的一个活泼孩子,因为她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欧洲上一一个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没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赖着父母,她不可能独自游历欧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会独自游历欧洲,因为在欧洲有几十个国家,几十个地区,如果她先我们中国的孩子一样,连见了一只老鼠或一个颠子都怕。那在欧洲要碰见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决?

汪晓洁一时语塞,对乌塔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她们,不会让她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说:"我在家里也是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很爱我,可我们兴趣不同,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后单独出去玩。"

从乌塔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中过的孩子却少锻炼。中,德两国的孩子在家同是宝贝,确为什么在中国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个人出远门,在外国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许孩子们这样吗?不是的。在中过家庭的'孩子不要说是去外国旅游,叫他们在国内旅游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孩子缺少锻炼;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赖心,根本旧年没法离开父母。而外国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他门勇敢,坚强,有锻炼,所以他们敢一个人出门,而且父母不会很担心。

读了《乌塔》这一课,使我懂得了要学会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勇敢,要坚强的道理。

  《乌塔》读后感 篇13

昨天,我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乌塔的小女孩在14岁时就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了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很多国家的书籍和资料,为了挣取旅游的费用,她每个周末去餐馆和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耍挣钱,这些旅费都是她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呀!

我被乌塔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的爸爸妈妈眼里,我永远都是个孩子,不让我单独出门玩,也不让我离开他们的视线,总是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从小把我严严实实的包起来,没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间,我就像温室里的一棵小草,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乌塔那样呢?

晚上回家我跟爸爸妈妈长谈了一次,把乌塔的故事和我的想法都说给他们听,可爸爸妈妈还是不能理解我,跟我讲了很多道理,比如:外面的世界不安全啦、你还没有长大啦、一个人在外面我们会担心啦……等等,我虽然心里特别不服气,但是大人真的不愧是大人,他们说的一大堆道理都让我无法反驳,我觉得我似乎失败了。

今天上课老师又组织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讨论,让大家说一说与父母交流的结果,看到那么多同学都还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又有了信心,同时也为自己没有据理力争而感到后悔,真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放学回家,还没等我把准备好的长篇大论说出来,妈妈居然主动说支持我的.想法,答应我今后要尽量放手,让我做一个像乌塔那么坚强独立的孩子,还马上同意了我一个与同学计划好的活动,真是喜出望外啊,原来妈妈是看到了老师发的课堂讨论视频,她被我们的精神感动啦!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妈妈操心,做一个独立的好孩子。

  《乌塔》读后感 篇14

我刚看到题目时想象不出来《乌塔》写得是什么,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住在汉堡o她在这个暑假游历了欧洲o她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游o她又和我进行了一些对话,如:中国的孩子是不是自己出门;为什么不让孩子单独出门……把“我”难住了,让“我”对她刮目相看o

乌塔,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竟能独自游历欧洲,却不花费爸爸妈妈一分钱,全靠自己用三年的时间帮别人干活赚钱o这使我想起一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吃早餐看到的.情形:一个小男孩很生气地在妈妈的自行车上坐着吃早餐o不一会儿,他下了车,生气地对妈妈说:“妈,买电动车,凭啥还得考出好成绩才行啊!直接不行啊!?”他的妈妈象听话的孩子一样,点点头“买——买——买,不用考好,不听话也行o”小男孩露出满意的笑容,像个大老爷似的背起手,大摇大摆地向学校门口走去o他的妈妈左手推车,右手帮小男孩拎着书包,向个仆人一样跟在小男孩的后面o这是门卫爷爷走到他妈妈的跟前,拦住他妈妈,说:“家长和其它闲杂人等禁止入内!”男孩的妈妈只好把书包给小男孩,小男孩也只好不情愿地背起书包进学校了o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到:我们有乌塔的独立吗?没有;我们有她的耐心、勇敢、独立、细心吗?答案仍然是:没有o我们为什么没有?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族”,受到的是溺爱过多了,才会像这样!

虽说我们没有独自外出旅游的能力,可也得有独自外出的权力吧!如果乌塔生活在中国,说不定还没走到火车站,就被父母给逮回家了o不过有两个结果:一是被臭骂一两个小时;二是父母焦急检查你是否受伤o

学了《乌塔》,如果你向父母提要求:在亚洲各地旅游o也有两个结果:一是获得一记响亮地了耳光;二是天天把你管在家里,不准出门!

《《乌塔》读后感合集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