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篇

时间:2023-04-08 00:07:06 收藏本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今天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此前它从未被放进过我的书架,这不是自己读书的偏好。但可能是因为近期总在思想与现实之间躁动不安,而这小小的个人情绪也被无所不能的大数据敏锐的捕捉到了,要不读书软件怎么会日复一日的推送呢。我决定读一读,至少与我矫情的读书宣言毫不违背——

“书里藏着一切答案”。

我丝毫不知道大作家毛姆讲述的故事梗概,我闭上眼睛,尝试着想象月亮与六便士可能的画面:抬头一片深邃墨蓝的天空,中有月亮照耀下的繁星闪烁;低头一片金灿灿的麦田,中有戴草帽穿泡泡裙的小姑娘跑过。“是用平淡甚至拮据的平凡生活所支撑的理想世界么?朴素而至尚,安宁而崇高。”我想象着,又仿佛看到深夜天尽头的海,嗅到晌午烈日下的风,总之,很是美好。

作者在书中以第一人称叙事,前面几个章节重点讲述了他对艺术的见解,如果不是读完全书,我甚至以为这是序,也甚至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某位艺术家的真实的个人传记(据说是以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而书中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冲突、语言的饱满、还有那虚拟画作的不拘一格,更是打破预设。越是想象,越是反差。

具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尤其是体系化的表达价值观的书,永远能勾起我的兴趣。此刻,我甚至感觉自己的表述方式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原著作者或者译者的影响。

我像一个小孩子,偷偷扒着门,小心翼翼的观望着主角思特里克兰德的后半生,时而愤恨、时而不解、时而抓狂。最大的疑惑是:这粗糙而细腻、虚幻而真实、浅薄而浓烈、扭曲而自然、愚蠢而天才、物质而个性、些许罪恶而又值得尊重的二十年中,他变,还是没变?

变了吧,不然怎会一反常态的爱上女人,不然怎会被面包这种只是充饥果腹的食物而刁难,不然怎会动用了拳脚的暴力而非嘴角的讥笑?

没变吧,他自始至终的追求归根结底不都是最为本真最为狂放最为热烈最为野性的天然状态么,无论是爱人是朋友,无论是金钱是面包,无论是画作还是生命,皆如此。

似懂非懂的感觉诱惑着我只想看看那幅勃朗什的身体画、只想看看那副让人感到猥琐的水果静物画,只想看看那幅已经在灰烬中化为月光星辰的恢弘壁画,想从他的真迹中看看他到底在追求着什么。

伟大是什么?罗曼罗兰说“重要的是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多少傲慢狂妄的凡夫俗子自恃威望,清高的俯视着这个世界,他们才不会抬头看看月亮,他们只想张开翅膀,那感觉仿佛拥有庇护芸芸众生的无穷力量。我很矫情,我发自肺腑的认为此等人儿只是在这个时代之下照了张相,不曾掀起任何值得后世歌颂的惊涛波澜,当然我接纳他们的存在,只是不想听到他们虚荣的自我标榜。而那些真正在滔滔岁月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类、事迹与作品,才不会虚头巴脑,他们对于你的一切困惑、疑问、兴趣、猎奇,甚至灵感,对于这世间长河的兴衰荣辱是非成败,都会给出答案,他们正是伟大本身。

评价是什么?评价随着时代改变,随着地域改变,随着价值观改变,随着叽叽喳喳的人类改变,尤其是对“美”而言,天差地别。

艺术是什么?是那些不在乎历史如何定义与评价的艺术家们,在真实的时空里活出本真的追求、放纵天然的本性、表达原始的风格、创造着与众不同、自娱自乐着自我、珍重着与时间相处的时时刻刻。是他们种下的秘密,是你我陶醉的着迷;是他们的一场漫无目的,是你我赋予的千百种意义;是他们不被世界遗忘的凭据,是你我发现自我认知的载体;是他们这一刻的寂寂无声,是他们下一世的璀璨留名;是一胸浩荡的襟怀,是一抹压抑的悲情。

看客是什么?“人类生来就会制造神话”。被放之神坛的不一定是不朽,被弃之遍地的不见得一文不值。真正追逐挚爱的人从不为造神,盲目疯狂造神的人哪里懂得何为挚爱。人们对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增加着情调,人们也疯狂的堆砌狂热、假情假意玷污浪漫。人们愿意铭记帝王驰骋疆土抛洒热血,人们也更愿意讨论帝王隐私小情小爱。大事记彪炳史册,鸡毛蒜皮口口相传。俗的神的、真的假的、实的虚的、至关重要的不值一提的.,我们只晓得那个真正在意艺术的人儿,不落俗套,他一定是定睛一看,一眼便知,或者看了又看,早晚会知。

六便士是什么?或许就是种种世俗或者种种染尘蒙污的现实世界吧。

月亮是什么?或许是那至高无上的精神世界、不曾污浊的思想殿堂吧。

我该如何抉择?我在如何抉择?呵呵,想来是勇敢的,又是懦弱的。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尤其对于自己这样的普通人而言,哪有那么多的非此即彼。人们的邪恶中也可能隐藏一丝善意动机,美德中也可能包含矫揉虚荣。而面对月亮,能在心中始终将它高悬,之于物欲横流的六便士,似乎都有些奢侈。但,不时的,还是要昂起头颅,纵然不能置身其中,也要倔强的远观欣赏。

◎艺术是人人都懂的语言,它传递的感情是最重要的。

◎人类生来就会制造神话。

◎为了心灵获得宁静,一个人必须每天做两件不喜欢的事情。

◎人们太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太害怕舆论对自己的批评,这样反而导致自己给自己树立了敌人。

◎艺术的本能就是宣泄。

◎ “他已经瞎了啊。” “没错,他差不多瞎了快一年了。”

◎上帝的磨盘虽然转得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

◎魔鬼在干坏事之前总是可以引用《圣经》的。

后记1:我满篇寻找六便士的痕迹,却只在一处“中国茅房”的描写中提到“六个铜子”,与各位小伙伴一样激动又有些别扭的做了重点标记,心情很是诡异。

后记2:我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多少年前自己提出一个答案“明了事物的根由,晓得世界的真谛”,那时候幼稚的自己居然担心在追求答案的路上过分孤独。后来大王给推荐了《高维空间》,书中的物理学家在最后说他的人生诉求就是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理究竟是什么,简直激动的满眼热泪。后来偶然间当然也是缘分意料中读到了《僧侣与哲学家》,一位生物学博士僧人(儿子)与一位知名哲学家(父亲)关于佛法与哲学的对话,书中开篇便提到追求世界的真理,简直再次涕泪横流。而《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追寻真理是好多人的终极目标”,我简直蔑视自己到羞于再提。

后记3:“他已经瞎了啊。” “没错,他差不多瞎了快一年了。”

万般的困惑不解甚至厌恶嫌弃都不复存在,我几乎哭出声来。伟大的毛姆“神来一笔”!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虽然偶尔会读些书,也经常写日记,但是写书评确实从来没有过。本来就是个很拖延的人,更别说提笔写一点有点逻辑和内容的东西。已经被GP师兄催促过好几次,总是拖着,今天已经被出示警告了,再拖都不好意思在群里待了。

回顾近期以及去年下半年读过的 ……此处隐藏18981个字……她都不曾离开他,当他为了她与家人的健康准备离去时,她说:除非我死,你要是走了我就去那棵树上吊死。

她照顾他直到他死去。

毛姆在述说这个女人的时候轻描淡写,没有刻意去宣扬她的伟大与无私,就好像人群中路人甲一样的不起眼,也许对于她来说,确实就这样普通平凡的。但她的平凡的爱却又让我们忍不住回想,忍不住慨叹。

之前读了毛姆的另一部小说《人性的枷锁》,那本书我断断续续看的,所以很多情节已经无法连贯,一些想法也没能及时的记录下来,准备有时间再重新细读一遍,而且我准备把他的书都读一遍,因为毛姆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探讨与思考,对世俗道德的追问,以及对爱情、对梦想这些东西的感悟。

也许由于我的经历比较坎坷,从小外貌的胎记、疾病、残疾、寄人篱下、贫穷,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沧桑与裂痕,充满了自卑与委屈,我看到太多的人性的黑暗,但也感觉到许许多多陌生的关爱——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已经够了,可能正常人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够温暖,但我只要不被黑暗完全的吞没,只要我还能看得见一丝光,我也觉得够了。

所以我喜欢静静的观察人性,我要自己知道人性的多样,让自己去接纳去调整。

如果我终其一生都够不着月亮,那便让自己,让自己的六便士成为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梦想从来就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同样好书也不是。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书中获取积极的力量,那这又何尝不为一本好书呢?

正是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才真正意识到了“正值年少轻狂,何必辜负时光”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查尔斯是一个经纪人,可他却义无反顾地在这那个本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时候选择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读到此处,在我心中似乎有什么埋藏已久的东西鲜活了起来。我知道,那是我的梦想。对,我想成为一个作家。追梦从不是一个固定的名词,而是个鲜活的动词。无拘无束,像极了夏天的风。可是没有多少人在自己的青春有哪怕那么一点可以被称作热血的东西,没有哪怕那么一点追梦的勇气。我之前也是如此,一直渴望当个作家:不需要太多华丽累赘的东西,只想安静地在每一个日子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与他人分享。可能生性胆小吧,一直不敢去追这个梦,便只能让它成为那一股不朽的风在我心中飘荡。现在,也许没有人能够理解我合上书那一刻对追求梦想的热烈,但就是如此。我被书中感动,甚至震撼了。查尔斯在40多岁的时候可以选择重生,那追梦对我来说又有何不可?如果你想重新开始,其实每一个微光乍起的早晨,都可以继续选择。即使在黑暗中行走,也应该心中有光才对。开始尝试在课余的时间练笔尝试写些属于自己的小说,改写一点自己喜欢的书。写过一篇小说,历时长达一年。虽仍未完结,但至少证明了自己做一件事坚持不会放弃。追着梦的人总是快乐的,每一步都行走在热爱中。

写作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性格吧,曾经特别安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也从不主动开口,只喜欢自顾自地低着头,还时不时喃喃自语。直到开始写作,将情感注入笔尖后,似乎发现将情感大方的表达出来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于是便学会了演讲,表演,学会了在大家面前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过去的作文一塌糊涂,空白得只能用无数空虚的成语来填补。但是如今我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达我的情感与感受,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作文也变得越来越来好。所以啊,你看,一本书,一个梦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也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梦想的定义从不是狭隘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梦想,如星辰歌唱。一本真正好书更应该用自己包容万物的丰富去点亮每个人的那片星空,让追梦的人拥有自己的力量。

梦想这个词太纯洁无暇了,像我们的前途。有时候晚上写题写累,看见窗外的星星,它便让我感觉到万事皆有可能。梦可以是妄想,想可以是空想,但梦想却是希望。

喜欢书中的查尔斯,因为他活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样子。有多少人,把梦想卖了,换成了柴米油盐。追梦的人总是闪着光的,不是吗?而如此,《月亮与六便士》太美了,同时也美得有内涵。六便士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个为了维持生计必须追逐的名利;而月亮则是我们心中的梦想,那么闪耀,却又触不可及。但是我们需要抬头,努力去追寻月亮,因为即便掉落,也是掉进浩瀚星河。你我皆平凡,却因勇敢追梦而伟大。

顿悟了。开始追梦了。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那一次投稿。那是开始写小说不久的某一个午后,朋友忽然将某杂志的通知放在我桌上,笑着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呀?”就是这张通知,让我寝食难安了很久。我知道,自己还差得远,可内心深处又渴望着一个机会去尝试。最后骚断青丝还是做了一个让我自己都惊讶的决定:我决定去尝试,无论结果如何,我想要一个锻炼的机会。这段时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了吧,看着题目逐字推敲,慢慢地想慢慢地写,修改一遍又一遍,不断征求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意见。也有过黑暗的时间,担心憋得满满的,想起可能得不到机会就会掉眼泪。但是最后想想,每一个梦想都是不断超越和挑战的过程,只要付出过,我便无悔自己。最后怀着释然的心情在文章发给了那家杂志。意料之中的,稿子没有被录用。那家报刊的名字是什么,写的是什么文章,这些早已淡忘了。但追逐梦想,锻炼自己的这个过程却刻骨铭心。心情并没有多大的起伏,尝试过了,无悔就好。

有了好书才会让人有梦想,书的意义也许早已不再是那个简单的“认识世界”了,它是来照亮世界的。不止《月亮与六便士》,所有的好书都能让人获取积极的情感。像《哈利波特》中的韦斯莱兄弟愿意抛弃魔法部的高薪工作去开笑话商店;《光与辰星一意孤行》中的陈星星慢慢写属于自己的'小说,不顾他人的排挤嘲笑:《如果你也期待那烟火》中棠琳淼抛弃去天空之城宁静生活的机会也要在小村子里救死扶伤。希望自己在某种意义上也像陈星星。大胆地追梦,真的很快乐。很多时候其实不需要太伟大的事情去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也许就足够了吧。一定要为自己憧憬的那些事物努力一下,哪怕这力量微不足道,哪怕岁月迢迢。可能只是一行文字,甚至可能只是一句诗。但是那可以让每一个人想起自己的归途,找到笃定于世的力量。只需要一本好书,一个梦想就会被悄悄埋入柔软的心脏,然后生根发芽,形成那个坚不可摧,一直为其努力奋斗拼搏的梦想。书可以帮人获取知识,也同样也可以帮我们追梦。为什么有时看完书之后会荡气回肠,也许就是找到了那份共鸣吧。好书也正是带来了这样一份共鸣,我们需要一个开始,我们需要火光去点亮我们心中那个最初的起点。而且啊,就算星星碎掉了,溢出来的光也很好看。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门票,诗和远方的路费都很贵。好书会告诉我们,来人间一次,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一本真正好书的力量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塑造一个人,可以让人去追寻那个最初的美好。当风景略过脸庞,当时间走过情长,每个人心中剩下的永远只有好书带来的那一份感动。

小的时候只看到有趣的故事情节,长大后却发现我们慢慢弄明白的道理其实早早就被作者嵌入在故事里面,不仅感叹“大道至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光亮中可以看见这些经典的书,夜晩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会想起和流连。

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书吧。

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取积极的力量来按时长大,然后头也不回的向着光亮走下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