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草船借箭读后感(18篇)

时间:2023-04-06 00:07:03 收藏本文
草船借箭读后感(18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8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读后感1

看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文中蕴涵着的`道理,真是耐人寻味。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主要讲的是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方设法要害诸葛亮。于是他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箭最好。”周瑜又说:“对,先生跟我想得一样,可现在军中正缺箭,希望先生赶造十万支箭,十天能做好吗?”诸葛亮说:“既然要交战,三天我就可以做好。”并自愿写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非常开心,以为可以因此除掉诸葛亮了,想不到诸葛亮一计“草船借箭”,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读到这里,我认为周瑜心眼真小,容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还好诸葛亮足智多谋,早就想到了办法。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诸葛亮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识人心的高手。

我们小学生也要像诸葛亮那样,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会成为生活中的观察者,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敏锐,处理事情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让我们努力学习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我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深深地折服。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刘备率军师诸葛亮助战东吴。东吴都督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但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算好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欣然答应了周瑜的要求。随后,诸葛亮找到东吴将领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并在每条船上布置了许多稻草人,到了第三天晚上,江面上下起了大雾,就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和鲁肃便率军驾着船来到曹军水寨前,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排开,让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东吴大军攻打水寨就下令弓箭手放箭,想射退敌军。结果,箭都射在了船上的草人身上。

就这样,诸葛亮巧施妙计,轻轻松松的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从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于是乎,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组织我们班来一场篮球赛,通过“配配伙”我们分成了并不等力的两组,上半场比赛过后,我所在的队伍惨败。我队由于身体素质原因多数不擅长篮球,我是热爱篮球的,但因为我个子瘦小,多次投篮均被篮下断球,痛定思痛,赛后我们开了场小会仔细分析战况,我灵巧负责断球,我队主力“小姚明”负责上篮,其余队员负责掩护。激烈的下半场比赛开始了,我们配合默契,顽强拉回了比分,终场一比一平。

可见,“策略”是多么的重要。

草船借箭读后感3

在假期中我读了一本古典名著,它是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三国演义》。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还有勇有谋。在《三国演义》中,我知道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如赤壁之战,空城计,三气周瑜等,不过草船借箭这章让我的印象最深刻。读了这章后,我更加佩服诸葛亮了。

这章主要讲的是孙权和刘备联手一起对抗曹操。而周瑜这个人虽然长相俊美,智勇双全,背地里却十分狡诈,妒忌心也非常的强。一次在诸葛亮与他商议军事的时候,周瑜因为嫉妒他的才干想陷害他,于是以军中缺箭为由,命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谁知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便可造好。就在周瑜暗自窃喜,想着如何惩罚诸葛亮时,诸葛亮秘密地调走船只和兵士,利用自己的智慧向曹操借走了十万余支箭。这令曹操和周瑜都很惊讶,就这样,诸葛亮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一次考试中,我的成绩不理想,我不但没有想着下次好好努力,竟然还想让别的同学也考的差一点,现在想起来真不应该呀!现在每当别人取得好成绩时,我都会想他一定是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以此来勉励自己,加倍努力!

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日日夜夜的努力,诸葛亮也一定是读了许多书才能拥有这样的成绩吧,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应该刻苦努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拥有过人的境界!

草船借箭读后感4

周瑜因妒忌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就用十天造十万支箭——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来陷害诸葛亮,可诸葛亮说:“用三天就可以”。结果他真的只用三天时间就造了十万支箭。不过不是造的,而是向曹操借的。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十分的足智多谋。足智多谋,就是心眼稠,办法多。足智多谋能克服困难,逢凶化吉,取得成功。

在司马光的幼年时期,他的`一位小伙伴不小心掉到了缸里,他当机立断,用石头把缸给砸了一个大洞,然后,水流了出来,小朋友也得救了。我又想,虽然司马光救了小伙伴,但是缸不是坏了吗?当时人多把缸推倒不就可以了吗?但是,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司马光那么小,还能想出这一办法,可见他还是足智多谋的。

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踢偏了的球掉进了一个洞里,我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立刻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听后,都拍手叫“好”。我立刻找了一个水桶接满水,“哗——”一桶水下去,不一会儿球终于浮出了水面,同学们都说我十分的足智多谋。

由此可见,面对问题,只要足智多谋就不会慌张,就能应对复杂的问题。综上所述,让我们都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成为最棒吧!

草船借箭读后感5

《草船借箭》是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文章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想用此来为难诸葛亮。但诸葛亮却只用三天便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我们不能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心存妒忌,更不能因为妒忌而去加害别人。我们在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应该自己给自己打气,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样我们才会成功。

就像我,上学期,我没有一次单元考试考上九十分,而且每一次都没有我的一个好朋友考得好。虽然每一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如她,但是我并不妒忌她,我还主动向她请教她的学习方法。在期末考试前期,我下决心要考好,于是我按好朋友告诉我的方法,把语文书和语文教辅书的重点内容读了又读,记了又记。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考了九十二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嫉妒心是荣誉的害虫。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办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求名声,并以自己的成功归之于天佑和幸运而不归之于一己的才德或权术。我认为,妒忌就是人生中的'害虫,它会阻碍我们的前进。要想消灭妒忌,就应该虚心学习,把自己变得更好。因此,我们不能像周瑜一样妒忌别人,我们应当脚踏实地,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自己的成功。……此处隐藏3271个字……>

读完这篇文章我最欣赏诸葛亮,因为他又聪明,又懂地理,还懂天气,也懂人心。好象什么事情都难不到他。相反我最不喜欢周瑜,因为他的妒忌心太强了,觉得好象是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目中无人。他还很看不起人,还真象狗眼看人低呀!

我觉得诸葛亮不但聪明而且还会顾全大局,他明知道周瑜是有计有谋,可是他一样照着周瑜的吩咐去做,为他赶造十万支箭,不会当场揭穿周瑜的计谋。

我想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那种顾全大局的精神,不应该学周瑜的那种阴险奸诈的手段去陷害他人。

每个人都有妒忌心,至于你的妒忌心强不强,那就在于你的一念之间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14

《草船借箭》写了诸葛亮知天时懂地识人心,顺利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后有大雾,察看水流知道船回来是顺风顺水,还了解鲁肃是个老实人,曹操生性又多疑,不会出兵追赶,所以能借箭成功,因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要提前做好准备。拿军训来说吧,军训进行了艰苦训练,我们每天6: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30吃早饭。我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有了良好的习惯,我们以后都会遵守规矩不乱讲话。

大到队的严格训练,小到一个学生的学习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打有把握之仗。

每节课前我们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把书都放在桌上。例如上美术课要把水彩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准备好;体育课时,我们要穿运动鞋,要做热身运动……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上好课,学好本领。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如军训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课前要认真预习,考试前要全面复习。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15

不久前,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课文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筹,便心怀妒忌,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而且十分狡猾阴险。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破产,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周瑜的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心呢?就是因为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尊敬和爱戴的时候,这种人不是探索别人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的表现啊!

读草船借箭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忌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吗?如果自己考试成绩不好,不会分析原因,找错在什么地方,以便脚踏实地学习。相反,希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在下次考试中也出个大差错,她和自己拉平。事情虽小,这也不就是妒忌吗?回想起来,是多么惭愧啊!

妒忌这东西,害处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就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16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思维,有些人简单,有些人固执,固执的人非要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却不听从别人简单精巧的好方法,以前的我就是这种人,直到我看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十万支箭,可没想到诸葛亮是去向曹军借箭,他凭借自己对天文、地理、气象学的精通,通观全局,注重细节,很巧妙的得到了曹军送来的箭,看完之后,我自愧不如,我这个一根筋的性格也被触动了。

上周我和妈妈因为学习的流程方法吵了一架,我认为我听完课马上就可以去写作业了,但妈妈建议我先记笔记,将知识巩固一下,再去写作业,效果会更好。很不情愿的我在书上胡乱画了几笔,还故意将桌子敲得叮当响,妈妈才勉强让我写作业,结果,我不但打篮球的时间都没有了,作业因为我的'心浮气躁也被老师打回重写。那时的我记恨在心,把问题都归结到记笔记的身上。发誓以后再也不做笔记,太浪费时间。但看完这个故事之后,觉得很惭愧,我对我固执己见的思维方式感到脸红。于是,我静静地思考妈妈的话,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我尝试了这个方法,学习完视频后认真做笔记,再完成课后练习,果然效果更好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妈妈的用心,也懂得了要从不同的思维去做事。

草船借箭读后感17

“草船借箭”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吴蜀联军没箭了,想造大量的箭,诸葛亮说自己能在3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要人准备了草船20只。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把船开到曹营水寨,敲军鼓。因为那时有大雾,曹操怕有埋伏,就射箭,箭射到草船的'草人上,就这样,诸葛亮“借”到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给我两个启示:一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能在三天之前就预知天将下大雾。最后成功使用计谋,“借”到曹军十万支箭,这与他年轻时认真学习、勤奋苦读有关。如果诸葛亮不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他是不会在三天后能“借”到箭的。从中,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在学校读书,更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也能像诸葛亮一样,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是诸葛亮解决问题不按传统的老方法思考。如果他在接到造箭的任务后,找很多工匠,日夜赶造,那他就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开动脑筋,采用另一种奇特方法—“借”,最终在三天之内成功获得十万支箭。不仅任务完成了,而且完成得相当漂亮和完美,这一点又告诉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多思考,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特别是又省时又省力的好方法,不要仅仅限在老方法、老办法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永远就没有进步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18

最近新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读了它之后,我了解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鲁肃的可信,曹操的多疑。

这篇课文讲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公事来置诸葛亮于死地,而诸葛亮如期交箭,令周瑜心服口服。

我对这篇课文最大的感触是:应该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鲁肃的忠实可信,不要学习周瑜的心胸狭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的人。我听我的朋友说,他们班考试第一名一直都是他们班的班长。有一次考试,班长没考第一名,老师让班长布置作业,班长非常恨这次考试第一名的同学,于是他布置了更多的作业让第一名写,想到只要第一名完不成作业,他就开心极了。可第二天的.时候,第一名交上了作业,班长由嫉妒转为佩服,还和那个第一名成了朋友。

妒忌,害人害己,我们看到比我们强的人,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给他们设置“路障”。有时不一定能挡住别人,反而像周瑜一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克服自己的妒忌心理,让心胸宽敞,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草船借箭读后感(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