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与子的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与子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与子的读后感1有一篇文章,十分震撼人心,它令我对那种永不放弃感到敬仰与羞愧。
这篇文章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当中以一次地震为“导火线”,讲述了一个学生与他的同学被活埋在瓦砾堆中,经过他父亲38小时坚持不懈的挖掘,最终大家都得救了。
文中有一个大段,说的是“父亲”在挖掘期间,有不同的好心人来劝阻他不要再“犯傻”,可是他却没有放弃,在恶劣环境下终于达到目标。这种不轻易放弃虽然算不上理智,可它令我由衷地敬佩。同时,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我们熟悉的永不言败的例子。
应该没有人不认识刘翔吧?他是我国一名卓越的田径运动员。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他出人意料地获得110米栏项目冠军,因创造中国田径史纪录,从而一举成名;2006年的田径大奖赛上,他以12秒88的优异成绩打破了该项目沉睡19年之久的世界纪录,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英雄。2008年,奥运会“光临”了北京,刘翔雄厚的实力让不少人对他寄予厚望,可是他在几次试跑后以受伤为由退出该赛。当时他被冠以了“刘跑跑”的名字,人们用此来调侃他的这个举动。在各界舆论的压力下,刘翔并没有理会太多,只是坚持着康复、训练。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中,他以13秒09的成绩再次令世人惊讶。我也不禁惊呼他的心理承受力。在那么多人的'闲言碎语的“淹没”下,他没有被击倒,正是这股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才造就了刘翔这颗中国运动史上的巨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也在夜以继日的坚持下完成了。所以“不放弃”就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一扇扇“不可能”的大门。
我敬仰文中的父子、赛场上的刘翔、磨针的婆婆;可却为自己感到羞愧。所以我从今开始,都要好好抓紧这把“钥匙”,完成每一件事。
父与子的读后感2含着脉脉的深情,这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地震中父与子》这篇感人腑的文章。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无声地滑落下来,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美国那里。一个年轻的父亲凭着对儿子执着的爱,用手挖了38小时,终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时,我浑身发热,阿曼达的父亲是多么坚韧,靠的是什么?是坚定的信念啊。可是自己与阿曼达相比,差得多么远。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累了一天的妈妈叫我把地扫净,我很不乐意拿起扫把随便扫了一下,很不干净,妈妈见了,对我说:“戴健,你已经11岁了,是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时候了,你连这点家务都做不好,将来还能干什么?”妈妈要我重扫一次,我找了一个借口,跟妈妈顶嘴。这一切,我多么不对呀。
当我读到“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时,我热血沸腾,阿曼达的父亲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幸福让给他人,这是多么崇高,多么有责任感啊!而我呢,却对学习没有责任感。有一次,我正在改正段考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事,爸爸发现后,耐心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唠唠叨叨,真烦。”爸爸批评我:“遇到难题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跟阿曼达相比,你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没遇到象地震这样的险历,但我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想如何?你不感到阿曼达父亲是有责任感的人吗?阿曼达父亲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要是阿曼达的父亲象其他父亲一样,遇到险情,一个一个地痛哭后离开,那阿曼达和14个小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世界。这正是责任感伟大之所在啊!
父与子的读后感3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救出自我的儿子以及同学的故事。当我读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齐。”心里感触很深。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父亲有了坚定的信念,用双手进行了长时间的挖掘。就算一天半没吃、没喝、没睡,到处都是血迹,父亲也丝毫没有放弃。也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儿子与父亲的信念同样坚定,儿子在瓦砾下忍住了因缺水、缺食带来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尤其是在被父亲发现后,他又做出惊人之举,那就是让同学们先出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齐。”
读到那里,我不禁热泪盈眶,父亲挖掘了38小时,儿子等待了38小时,他们用共同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信念,虽然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巨大作用,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坚定的信念,必须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从前,我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连想都不想,直接跑去问妈妈,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爱思考的坏毛病。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应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能轻易放弃。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不知从何入手,一生气便把本子放到一旁。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在其他家长绝望地离开后苦苦挖掘的身影,于是我重新拿起本子,仔细分析,不一会儿,就解出了这道题。学习如此,生活也是这样,如果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又不轻言放弃,那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题。
父与子的读后感4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们都读过《父与子》。虽然整本书没有一句话,但作者简单易懂的画面使我们觉得十分清新,有趣,一翻开它,就迫不及待的想读完整本书,马上就上瘾了,实在很好看!它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幽默可亲的人。
书中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发生的`趣事,有时候有趣的故事不一定要用文字来表达,用美丽的画面更使我们入迷。慈祥、又令人发笑的父亲,调皮、特别会动歪脑筋的儿子,他们的形象全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特别想感叹一句:父子情深啊!这对怪异的父子的性格也十分相近,他们有着对事情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处理方式,使读者们看着看着就不禁大笑起来。书中有讲到一个故事,父子俩在一次乘船旅行时救了一个“人”,结果救上的却是一个指路标,却不幸使自己漂流到了一个小岛上。面对困难,父子俩还是相依为命,他们甚至都没有感到绝望,这种心态令人佩服啊!他们努力在小岛上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父子俩不但没有颓废,还过得十分有乐趣。读着这个故事,我甚至也希望有一次这样的漂流经历了!
儿子的调皮使我们欢笑阵阵,他为了不做作业、不上学,想了许多有趣的办法。一次失火,他顺便把自己的作业全都扔进火里烧了,还有一次装病,父亲为他请假,但他其实活力十足,还在床上荡起 ……此处隐藏4201个字……亲疑惑的表情,急忙溜走了。
“瞧,文中的儿子机灵吧!”
还有一集特别好玩,父亲带着孩子去拾破烂,被门前的管家拦住了,管家气愤的说道:“唉,唉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父亲愤怒的'拉着孩子走掉,换了一件新衣服。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管家见了忙说:“贵宾,你请。”到了里面父亲说了一句:“这下可以安心捡破烂了吧!”
其实这篇小说没有说明什么,它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记录了一对父子的美好生活,记录了这位父亲对孩子的付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他带领着孩子跨向了成功的道路!
父与子的读后感12这是一本选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画,它出自德国漫画家大师埃。奥。卜劳思之手,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这本书里到处都是人间真爱。虽然书中一个文字也没有,但是它用爱在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内容。
那我就来讲一讲父亲和儿子在这本书中,都有什么个性、外貌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书中的父亲下巴上留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大脑瓜配上一个与头极不相称的肥胖的圆身子,上面穿着一件百年不变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圆圆的眼睛里嵌着两个比芝麻粒还小的黑眼珠。别看他外表傻乎乎的,但是只要关系到儿子,马上就精神抖擞,哪怕是儿子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也会拿起棍子惩罚儿子几下,这就是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漫画中的《忍无可忍》,这个故事让我感动得差点掉下了眼泪,它讲了一个大个子人总欺负那位父亲,可父亲都忍了,但大个子人竟然为了好玩弄破了他儿子心爱的气球,父亲终于忍无可忍,把那坏人打得落荒而逃。漫画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流露着浓浓的父子情深,真是父爱如山啊!
再来说一说书中的儿子,儿子长的很搞笑,刺猬头,小身子,上面穿的是永远的'橙色衬衫和破洞裤子,脚上呢,是和爸爸同款的黑皮鞋。故事中的儿子有着所有孩子的共性,聪明善良,但有时也会调皮甚至恶作剧。但正是这对不完美的父子,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历经将近百年,依然备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通过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这一对父子吧!那就快来读读《父与子》这本漫画书吧!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父与子的读后感13今年暑假,我在浙江少儿图书馆借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本书名叫《父与子》,作者是德国的幽默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这是一部取材于生活的漫画,描写淘气儿子与秃头爸爸之间发生的一个个形象有趣的故事。虽然整本书没有字,但是却很容易读懂,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这本书里的精彩小故事吧!
有个小故事让我回味无穷:一天爸爸在揉面,要给儿子做面包,爸爸把揉好的面放进烤箱里。过了一会儿,儿子急急地跑来告诉爸爸,他忘记放葡萄干了。怎么么办呢?爸爸踱步思考着,儿子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葡萄干放进枪里,射击!把葡萄干射进面包里,这样面包就可以吃了。这一组漫画是那么生动、那么富有童趣,我作为一个小读者对这位奇思妙想的儿子立刻崇拜起来了。
还有一组漫画,我觉得非常暖心。爸爸和儿子买了一只鸭子,可是在回家路上刮起了大风,天呐!大风把那只鸭子刮走了!鸭子被刮进了别人家的烟囱,更巧的是鸭子掉进了他们的锅里,瞧!那户人家正饿着肚子,围着灶台站着,看到“飞”来的鸭子,兴奋极了!他们觉得是上帝赐的'食物。父子俩看到他们一家人那么高兴,也很开心。作者通过这种异想天开的方式表现出父子俩乐于助人的形象,即使他们自己并不富裕,依然能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非常有爱心。
《父与子》通过简单的画面,向我们传递了正能量。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蔼、善良,留着刺猬头的儿子调皮、聪明、喜欢恶作剧,这对父子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父子之间偶尔也会有争执,但一旦面对困难与危险时,父与子总会相互保护,相互支持……
读完《父与子》这本书,启发我们要具有幽默情趣与平和的心态,积极向上地快乐生活,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要勇敢地面对,用聪明的头脑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与子的读后感14暑假到了,妈妈带我去森林书屋借了一本叫做《父与子》的漫画书。这本书特别有趣,我拿回家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书里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漫画故事,总让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记得里面有一个最有趣的漫画故事叫“一误再误”。讲的是父亲和儿子一起踢球,父亲踢给儿子,儿子踢给父亲,玩的不亦乐乎。因为儿子踢的太用力,不小心把球踢到下水道里去了,父亲只好爬下去捡球。当儿子看到球露出地面一半时,着急的一脚踢上去,砰!只见父亲的头上鼓起了一个大包,原来踢中的是父亲的光头!儿子伤心的哭着说:“爸爸对不起”!父亲说:“没关系”。父亲抱起了儿子和球到别的地方去玩儿去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犯了多大的错误,父亲都会原谅我们,继续爱着我们的。
还有一个好玩的漫画故事是“骇目惊心”。父亲和儿子突发奇想,要搞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装扮。儿子看着地球仪,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地球仪刷成肉色,粘上胡子、眉毛,画上眼睛,做了一个和爸爸的头一模一样的模型。父亲用纸做了一个高领的衬衫领,领子刚好可以把头和脖子遮住。做好后,父亲就把衬衫领套在衣服里就好像一个没有头的人在走路。儿子把这个地球仪套在了自己的头和身体上,只露二只脚好像头在走。路旁的'人都惊讶不已,说:“天啊,这是真的吗?”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假象所迷惑,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
我很喜爱这本有趣的漫画书,书中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读。我们一起去读读吧!
父与子的读后感15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
自从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才真正了解到父爱的无私、伟大。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著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儿子的动人事迹。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也许,我们的爸爸平常对我们的关爱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但我们仍然能时时感到父爱的温暖。记得有一次,闫老师对我们说,区里要进行古诗背诵比赛,让我们把背过的诗打印。其他人都不屑一顾,我却牢记在心,一回到家,就急忙告诉了爸爸,爸爸一听,立刻给我忙活起来。晚上,我甜蜜的.进入了梦乡,可谁知爸爸努力抵抗着“睡魔”的干扰,依然给我打印着,生怕我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第二天,我一起床,发现爸爸的眼睛变成了“熊猫眼”,妈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我感动极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父爱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