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这本书在公共桌子上估计有一年了,由于每个部门各一本,因此并没有得到重视,偶尔看到有人翻一下,说句没意思也就放下了。亮黄色的封面,即使随意摆放着也很显眼。直到前几天发现读书里有这本书,萌生了看一下的念头。
封面最上端印着: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一本风靡全球企业、机关的培训经典。概述的十分精准–敬业忠诚勤奋、管理、培训、经典。
读完后更加确定,这确实是以宣扬“敬业”为主线的“引导类”书籍,引导员工如何做好工作,印象深刻的就是要有“责任、诚实、理解、不抱怨、热忱、尽责”这些品格(我想,似乎人性中正面的、积极的词汇都可以吧。)
作者通过罗文送信给加西亚的故事,引发了文中观点的思考,过程中列举了众多知名、不知名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例,阐释观点的正确性,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纯粹文字之外的趣味性。
读着读着确实觉得说的很在理,有点感同身受。又有点疑惑,这明明是19世纪的文字,现今看来,依然这么有道理,或许是译者与时俱进,或者是我三观较正喽,哈哈~
生活中,社会上,工作里,不乏书中讲到的反面:责任心缺失、马虎应付、抱怨、得过且过,似乎就在身边,在耳旁,传染、成风、蔓延……
站在企业机关领导的角度,要求员工具备如上品质,去创造无限大价值;站在员工立场上,拥有上述品质,获得领导上级他人青睐和提升。似乎条件和结果清晰明确,但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缺少了什么,令人怀疑这种“口号式”说法,是否真能实现,换个角度想想,某种程度上有点处在理想化之中,摒弃了其他外在因素。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培训经典,其中鼓励至上。
总之,单就员工素质的`要求,表达的清晰明了,将看似简单又相通的品质,通过多种词汇阐述,读来十分流畅。种种,不论是否认同,拥有美好的品质总是为人处事之道!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2读完了写给加西亚的信,我没有想象中的活力和情感,因为我理解书中所表达的精神,并且经常在无意中这样做。因此,对我来说,它只是澄清和系统化了这一精神,并辅以实例。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书中的材料,也不是书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读者的服从是下属应该做的事情。生活中最基本的真理是,孩子们应该赡养父母,饭后洗碗,但这项工作应该大力开展。有这么多的读者,从侧面说明这是一个严重的'人性问题。如果是这样,我会很难过。
如今,像罗文这样的人很少。为什么?真正的原因不是人们不想做事情或把事情做好,而是存在“瓶颈”,主管给了他一项任务,但他有十几个问题,“我很忙,没有时间”,人很少,我做不到,能做到这一点很好。“不要太空想”我的下属想法不好,我不能“让某某做可能更好”等等,他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以下目的:
(1)制造困难,让你降低要求;
(2)设置困难是为了让你觉得别人这样做会更好,这样他就可以偷走时间;
(3)事先说一句话,如果事情做得不好,你不能完全责怪他,你会理解他的;
(4)希望你帮助他解决困难。
也许有人想问:当老板给我们一项任务时,我们只能说:“没问题”,我们不能问其他问题吗?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主管让你把材料送到a市,而你不知道怎么去a市,顺便问一下,a市在哪里负责,怎么坐公交车,在哪里找到,99,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什么不呢?但是,如果连主管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切都必须由他自己解决如果你不能帮助主管解决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用?
我们一直敬佩罗文;派罗文去加西亚的人,但我们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派罗文去送信的人美国总统麦金利和推荐罗文的人;情报总监阿瑟·瓦格纳上校如果没有阿瑟·瓦格纳和麦金利的信任、洞察力和才能,就不可能派罗文去送信,那么马匹就不多,伯勒就更少了。因此,美西战争反映了雇佣来自西班牙的人的重要性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3《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这本书,更准确的说它是一本小册子,说实话在上大学之前父亲专程为我买了这本书,当时没有多大心思去看它。后来就背着它去上学了,因为是父亲送的(长这么大我爸就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三字经》)所以走到哪就带到哪,这些年也读过很多遍,当然每次读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开始重新审视。工作对我来说是什么呢?说实话,—工作就是我谋生的手段,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本以为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思想境界比较高的人。这次开完会以后重新开始认识工作——更是我的责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它会锻炼我的个人能力,丰富我的知识以及增加我的.社会经验。工作不仅仅能够给我带来薪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带给我快乐和自信。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并认真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事情。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我一定会变成这个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但是,我又该怎样去努力工作呢?对我而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敬业,也就是坚决的执行力,果断的行动力。当接到上级交付的任务时不应有丝毫的推诿和犹疑,要马上采取行动,以出色地完成任务为目标。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怎么做,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在本质上,敬业精神与主动性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工作中,我要时刻保持主动性、积极性。
其次就是勤奋,当你在执行任务之前,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去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另外,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并熟悉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最终为出色完成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寥寥数语,是我读完《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之后的一些感想,当然这本书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最为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了,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要处处以罗文为榜样,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人员而努力。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4根据学院“创建学习型学院”精神,开展读书活动,有幸地拜读了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著的《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深深的影响了我,让我学到了一个另我受益终身的经验,教会我如何从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东西。不仅要对自己分内的工作尽职尽责,而且要更上一层楼,做到更主动、更圆满的完成任务。
“每个人做一行爱一行,才能被称为敬业”。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敬重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必须有作为一名园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本人在学院是负责节目制作,摄像、摄影和兼职美术教研员工作,在工作中本人能忠于职守,毫不吝惜的投入自己的经历和 ……此处隐藏4582个字……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从罗文身上所折射出的“忠诚”和“敬业”的光辉。书中这样评价罗文——“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的人”。
每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人都是英雄。环卫工人打扫好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卫生,他们是英雄;普通工人上好每一个班,他们是英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他们是英雄……各行各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人,他们都是英雄。
喜欢书中这样的一句话:“成功的背后是连续不断的、一次接着一次的艰苦航程。”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泰戈尔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就像一粒梦想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在最后冲破泥土之前,必会经历黑暗中绝望的挣扎,才能战胜黑暗,破土而出。每一个微笑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成功的背后,可能还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静下心来,像文中的罗文一样去专注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如果我们把行为看作是思想绽放出的一朵花,那么快乐或者痛苦实在是思想结下的一颗果实。”好的行为,必然会换来好的结果。万事有因必有果,付出与收获必然成正比。工作在赋予我们报酬的同时,还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良好的培训、才能的展现和品格的完善。一份工作给予我们的,要比我们为之付出的多得多。将每一份工作看作学习经验的积累过程,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个人成长的机会。
“谁也无法抢走你拥有的无形资产——你的.品格、你的态度、你的技能、你的经验、你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切最终都会带给你丰盛的回报。”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不是为了生来享乐,当然也不应去当苦行僧,那不如按照心里的标尺活的精彩,这不仅是我工作的态度,也是我人生的态度。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3敬业,是《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彰显的可贵美德。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工薪而工作,丧失从工作中获得精神营养的机会。他们怨天尤人,抱怨工作环境,抱怨工薪太低,抱怨住宿不妥……他们有太多太多藏不稳、掖不住的对工作的不满,在暗地里还可能像批评一个满是缺点的小孩似的数落他们的老板。
相反,还有一群人,他们热忱于自己的工作。工作并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工作也不是获得一点薪水的来源。工作是他们从课本上的知识的又一次社会体验。所以,他们是面带微笑地去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
那么,老板会选择哪一种人来成为自己的左右臂呢?
也许,作为小学生的我们,离踏入社会还很远,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敬业的美德适用于任何人。我们是学生,那么就把这种美德用在学习当中。
学习有一个诀窍:要有一种对学习的热爱并产生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也就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懂的知识,并如鲁迅先生所说,善于挤出时间学习,不要认为学习只是应付考试……这样,在无垠的学之田,你才会更轻松的`走下去。
“学海无涯”,你的学习就如一座桥,一座要日日夜夜修下去的桥,一座永远不竣工的桥。要想修好这座“桥”,就要认识到:考试只是里程碑,而不是终点。修“桥”用的材料也很重要,必须添加一种精于敬于学习的分子才稳固。只要做好了这两点,“桥”才会越修越稳,越修越好。
试问,我们与许许多多的人都拥有了这种美德,成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宜的精英,那么,离中国梦从平面到立体,从虚拟到现实,从脑海到眼前还会远吗?
做拥有敬业美德的少年少女,迎瑰丽中华的再次腾飞。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4读完《致加西亚的信》使我受益匪浅,虽然书中所写的都是10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但好像就发生在今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感到要成就事业,做好工作,必须有很多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这是事业的需要,同样也是个人的需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中需要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像阿尔伯特哈伯德讲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也有人自强不息。你正在走向成功是因为你下定决心要成功。你能够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方式,也能够选择努力拼搏、发愤图强的生活方式。关键是要做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已经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我相信,你就是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此刻不少有“才华与本事”的人,整天抱怨社会不公平。不知当他们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不幸”会找上身来我觉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对自我、对社会不负责,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有些人觉得自我很有本事,应当被重视,被重用,不愿意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绕着走,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种缺乏忠诚的`敬业精神的人,是不会把信送到的,同样也是不会做好工作并享受完美生活。联想到档案的编研工作,我看到很多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文章,不少文章长篇大论,在档案编研的意义和作用上拔得挺高,但在操作层面上,则空洞无物,时髦词汇罗列,人云亦云。这也反映了现实生后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一种浮躁现象,档案编研工作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忠诚与敬业的精神,需要的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状态,编研项目一经立项,就要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全心全意地去完成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任务。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5《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之前已经草草听过这个故事,现在拿到这本书,我又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发现又有很多新的收获。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罗文中尉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完成送信任务的故事,体现了作为一名军人忠诚、敬业、服从命令的高尚品质,而我们作为企业的一员也应该对企业表现出敬业与服从命令。
其实细细想来每一份工作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就应该本着"努力、努力、再努力,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因为干一项事业,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难入佳境,难出成绩。而且,往往事业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没有使命之感,没有敬业之心,就没有锐意进取的勇气,知识就只是摆设,终不能转化为能力和成绩,要干就要干好,我想以后我一定会经常有这句话勉励自己。正如《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中所讲:"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其次,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对待自己的老板,也应该向罗文学习。那我们该向罗文学习什么呢?摆在第一位的是忠诚,为什么这样说呢?试想:如果罗文不是对自己的国家忠诚的话,他应该可以把信交给西班牙而获取很高的报酬吧?当然,如果他不够忠诚的话,他的上级也不会这么信任他,把这封重要的信件交给他了。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或许会迷失方向,在困难的面前,我们或许会动摇自己的决心,这就需要不断调整、挑战、战胜自己,要有罗文送信勇往直前的精神。
寥寥几笔,是我读完《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之后的感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论是对客人还是自己的老板,我一定会以罗文为榜样,成为一个优秀企业的优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