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经》读后感(集合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字经》读后感1请问有没有一本极其简约的书既能包罗古往今来又能涵盖天文地理还可以指导你做人的道理?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三字经。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着老师把整个三字经英给全班,让我们抽时间背诵。读着读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下面请我采撷三字经里面的几段精彩展示给敬爱的读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还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三种物体;太阳、月亮、星星是宇宙间的三种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东西南北是四个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稻子、谷子、麦子、高粱、玉米是六谷;马、牛、羊、鸡、狗、猪是六畜……
它列举了许多古人,或头悬梁,锥刺股;或如卞莹,如映雪;或如负薪,如挂角等发奋学习的故事。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讲的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虽然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总之,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深刻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我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多么神奇的书啊!真叫人爱不释手。
《三字经》读后感2一月前收拾旧书时,无意间翻开一本很厚的美绘版《三字经》,纸张很厚实,字迹也很清晰,那还是上幼儿园时妈妈买给我的。书上原文、释义、典故、出处等内容都很详尽,读了几页,竟有了重回幼年时的感觉,耳边仿佛又响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清亮而稚嫩的读书声。于是,我从成捆的旧书中把它抽出来,放回了我的书架上。
从那天起,茶余、饭后、睡前,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把它翻开,重新热情而郑重地读起来,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其中的营养。
一个月过去了,厚厚的《三字经》也已经被我翻完了大半。合上书本,许多诸如“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之类的语句经常在我的脑海中回响。这并不是因为我下了多大工夫去背诵它,也不在于它那琅琅上口的节律,更不在于儿时的老师曾如何仔细地帮助我们理解、剖析,而只在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三字经》给千万后人留下的哲理和深思。
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三迁其所,择邻而处,因为儿子逃学愤而“断机杼”;四岁的孔融出于对兄长的尊敬和对弟弟的爱护而“让梨”;圣贤孔子拜项橐为师,正因为自己是圣贤,才更加勤学……《三字经》不光是对前人的缅怀,更多地是为后人传承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多次细细品味,我从《三字经》中捕捉到许多精妙的语言,比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从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句子中,我强烈感受到祖先对我们后辈寄予的厚望与重托。
我在无意间翻开了一本《三字经》,也在无意间开始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我重读了《三字经》,也重启了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我即将第二次读完《三字经》,也即将多一分对人生的思索……
《三字经》读后感3例如,这句话:“狗看守夜晚,鸡负责早晨。”如果你不学习,你可以为人类蚕纺丝,蜜蜂酿蜜。如果你不学习,拥有更好。”主要的想法是,狗可以在晚上看守房子,而鸡将宣布每天早上的黎明。如果人们不努力学习,生活在迷茫中,他们的资格是什么?蚕能吐丝给人做衣服,蜜蜂能酿蜜给人吃。如果人们不努力学习,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就不如这些小动物。
还有一个很好的段落:“如灯,如映雪。”虽然我的家庭很穷,但我从不停止学习。就像负工资,就像一个角落。虽然我很累,但我仍然很痛苦。它的意思是:车印捕捉萤火虫,把它们放在纱袋里,照亮阅读。孙康利用雪的倒影看书。虽然他们的家庭很穷,但他们能够在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学业。汉朝时,朱麦臣以砍柴维生,每天扛柴读书。隋朝的李密在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读书。虽然他们很累,但他们仍然坚持阅读,他们的意志超过了普通人。这篇文章中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讲述东晋大臣车胤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他的家庭很穷,甚至没有钱买灯油。我们该怎么做呢?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贤看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一道闪光,于是他有了一个好主意。他抓了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纱袋里,挂在书桌上。车上的人在萤火虫的灯光下看书。车莹努力学习,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生。
读完《三字经》,我受益匪浅。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所有那些勤奋和进步的人都会有所成就,但是光玩和浪费时间是没有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当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应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服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三子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影响深远。这本书有三个词,一个句子,两个句子和一个押韵。它容易读,也容易记。这是值得一读。
《三字经》读后感4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我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 ……此处隐藏6041个字……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 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三字经中有一些跟某句三字经对应的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1、明代黄佐2、南海黎贞撰3、黎贞增广之说4、世传王应麟撰。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介绍完了,现在大家认为三字经这本书如何?
《三字经》读后感13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可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明白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齐,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可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构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能够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可是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向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必须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终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14这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喜欢看《三字经》,还大声地背出来。妈妈觉得很奇怪,问我怎么突然喜欢看这本书呢?她说自己也只会背前面的部分,还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实妈妈不知道,是因为在学校里,我经常听到好多同学都会背《三字经》,而我却只会开头那几句,心里不服输。所以这个寒假我想好好学习一下,争取赶上同学们。
我原本以为单纯地背《三字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想到才看了前几页,我爱不释手了。因为这里面讲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并且都是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从字面上理解含义,有的句子意思很深奥了,好在每一页都有拼音和注释,可以让我轻松快乐地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说黄香九岁时知道在冬天先帮父母把被子暖热了再让他们睡觉。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黄香学习,体谅父母的辛苦,有时间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他妈妈剪断织好的布来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会退缩,要勇敢面对不放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告诉我们,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认真学习,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使这个人再聪明,如果不用在正当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长大后也会一事无成的。
妈妈说《三字经》这本书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从中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读后的确感到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打算继续读下去,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好好学习,理解记忆。我要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刻牢记在心,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做一个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15“小宇,帮我倒杯水。”“才不要呢,我要看电视!”我不高兴地回答爸爸的请求。小时候,那个娇里娇气不尊敬长辈的我历历在目。那时,我的脾气很不好,对待长辈很不礼貌,直到看了
《三字经》这本书,我才深受启发,改“邪”归正。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三字经》这本书。原本我觉得这本书很乏味,后来有一次,我认真地看起这本书来,发现内容很好看,便仔细地品尝书香。我看着想着,突然几个句子映入眼帘:“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看完这句话,我突然反省了一下自己,对照起来:黄香九岁,就能为父亲在寒冷的冬天温暖被子,而自己不仅不帮父母做点好事,还对他们不礼貌,哎,太不应该了!我的脸顿时热了起来……于是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尊重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我就努力改正自己喜欢和长辈顶嘴的坏习惯,主动分担家务,接纳长辈的金言玉语,渐渐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长辈对我的看法,还常受夸奖呢。
《三字经》,谢谢你!是你逐渐改变了我,逐渐完善了我。啊,你像一朵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我的.心池里,香气馥郁!你如同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不再迷失!
[点评]:小作者开头先声夺人,写出了“我”之前的缺点;接着,笔锋一转,引出了《三字经》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重点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了“我”的改变;结尾抒发感情,表达了对《三字经》感激之情,照应了题目和开头,使文章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把握住重点展开叙述,进行描写,突出了“书香浸润灵魂”这个要点。这是一篇值得点赞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