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尔登湖读后感【推荐】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瓦尔登湖读后感1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带给了我看世界的一个新的角度。后来的我开始留意自然,在自然里找到了最纯洁美好的乐趣。
梭罗的归隐跟陶渊明不同,跟我国古代的多数名人逸士不同。并非因为厌恶官场,也不是出于对污浊世事的失望才选择隐居湖畔。他的归隐,让我想起黑塞笔下的树:“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一些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物。”这一段话,恰能和很好地描述梭罗。
他独身于林间,每日与壮美的事物为伴,思考人生的'的意义。他曾考上过哈佛大学,曾开过铅笔厂。可是已经成功了的事,他就不想再做下去。我想他对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的不满,仅仅是想要体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人只要活着,就生存在体验的海洋,无以逃遁。
当你习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你会很留意身边的小事,仔细观察,而不是觉得只有声色的盛宴才能带给你欢愉。“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孤独更好的同伴了。侧身于人群之中,大概比独处室内更为寂寞。这样一来,反而觉得社交生活逃过与拥挤了。我们生活的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已经缺乏敬意了。”
我想象着,每日与大海为伴,听潮涨潮落,看云起云归,一个人孤独地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2《瓦尔登湖》是一本孤独的书,寂静的书。你需要把你的心静下来,才能领悟到真谛。当我沉下心时,再次拿起这本书,去细细地品味这哲学的思想!
梭罗先生这种生活是寂寞的,只身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三年。一个人建造了木屋,在安静的生活条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狩猎、捕鱼、写作并静静地沉思着人生。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闹的.田园,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他用自己的内心升华自己的思想。
他提倡节俭的生活,但又并不是要粗茶淡饭才行。而是要用内心去倾听更多新的节奏,去发现更多新的世界,让生活的每一天都丰富多彩。也许,这就是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吧。寂静地思考着,写出一部部作品,使自己充实着,而并不是享受奢侈。他在孤独中追求深刻的哲理,在孤独的心境里探索人生。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3一直以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单纯描写湖畔风景的书,打开来澄澈的湖水便会铺面而来,有早晨的鸟鸣、花香、有参天的巨树,林间的松树,树叶间细碎、斑驳的阳光。
终于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到它,欣然借出,看封面郁郁的森林,静谧的湖水,深蓝色的月夜——咦?!阳光和花香呢?怎么会用这么深沉的`色调?这样安静的氛围,仿若一个哲人静夜无人时的沉思。
一本薄薄的书,看了两个多月,终于体味到一位诗人所说的《瓦尔登湖》只能在心灵沉静时阅读的真谛。其中的思想包罗万象,不仅描述了梭罗在高港山上鲁宾逊式的自我隔离生活,亦曲折的表达了对当局的抨击,及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特别看法。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以最朴素,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生活方式,在粗糙的环境中,却有着最高雅、精致的思想。他远离人群,远离俗世纷扰,自己筑屋、种豆、捕鱼。曾经因为逃离纷扰太过彻底,拒绝作为联邦纳税人的光荣而被捕入狱,这也算是梭罗和政治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体味梭罗书中的哲学市场思想是一种辛苦而有益的心灵体操,初始时有疲累、乏味的感觉,看多了却如饮甘露,芬芳而清冽。他反对频繁的商业活动,乐于徜徉于古代诗人荷马的世界中。
瓦尔登湖读后感4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是梭罗给我的启示。
生活方式就好比是一双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如果鞋子尺寸不对,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换下来;如果鞋子里渗进了沙子,就应该及时抖落。否则,外观再精致漂亮,它也不能伴随你顺利地走完长长的充满未知的`旅途。
当我们为生活的种种而茫然的时候,解脱自己吧!像梭罗一样,去亲近自然,从而回归自我,奇妙的大自然会给我们无穷的安慰和启示,让我们稍作停留,继而更好地前进。当我们为自己各种各样的需求苦苦追逐而不可得感到痛苦的时候,为自己减负吧!像梭罗一样,过滤掉自己过多的贪念,收获简单的快乐和幸福。像梭罗一样,果断地进行尝试,不去在意他人的误解,纵使避免不了艰辛和困苦,至少能获得自我心灵的慰藉,活出生命的本色。
一个人,一片湖,一座木屋,一程坚守,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精神世界的传奇。我们或许不能够像梭罗一样将生命的诗意与浪漫发挥到极致,却可以在行色匆匆中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然后执着而心无旁骛地在这条路上且行且歌地走下去。
瓦尔登湖读后感5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一本散文集,宁静而思,作者在这本书中详细的叙述了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与人相处,与环境融合,与人生的思考。感受自然,摒弃自己浮躁的内心,享受经历人生过程的`乐趣。
前段时间工作事务较多读了这本书,当时一读就喜欢上了,书中开篇的宁静生活吸引了自己。这本书在某些方面,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动,让我明白原来孤独不是贬义,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工作生活中只要能够忍受住孤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多来自于大自然的感召,可以有更多的思考,这让我想到了叔本华的一句话“享受孤独”,两者观点可谓不谋而合。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如何生活是一个恒久的哲学命题,而作者梭罗在书中给了很好的诠释。
书中没有华丽感人的词语表达,但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在处世之中的淡然、从容。悠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经过了两年的所谓逃离现世的生活,让梭罗领悟到了生而为人的真谛,也深深的感染了我。
我在读完了这本书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有了一种想法,也想要和梭罗一样,搬到某个偏僻的地方去生活,或者找一个深山寺庙去修行,也想要让自己彻底地孤独起来,可是现实的生活还是不允许。无论生活变成什么样子都必须要勇敢面对、去接受;逃避是没有用的,要积极面对,遵从自己的内心,享受美好的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6编者按:《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1845年,亨利·戴维·梭罗拿了一柄斧头,一个人走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 ……此处隐藏1942个字……作为一本神圣的书。我想,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于我都是合适的,这也是我钟爱这本书的原因了。
瓦尔登湖读后感11最开始接触《瓦尔登湖》是因为前同事的推荐,每天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阅读,就这样断断续续,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把它读完,对它的印象仍处于懵懵懂懂阶段。读书时,我能清楚的知道作者所经历的是什么,所展示的内容又是什么,仿佛身临其境,和作者一样走进大自然。但是合上书时,脑袋一片空白,可能是因为作者的思想觉悟太高了,太哲学了,而我,只是一介平凡人,太浅薄了,无法达到作者的境界……
《瓦尔登湖》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这是一般超凡入圣的好书,亲近自然的思想让世界所有的人为之怀念。的确如此,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体会了自然的美好,感觉到心灵的纯净。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当农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见得因此而更富,反而会是更穷了,是房子拥有了他……”
这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的功能可谓千变万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手机依赖症,当我们空闲时,不玩手机会手足无措,没有安全感,总觉得错过了什么,我想我们是被这些电子产品给控制了,是手机拥有了我们,而不是我们拥有了手机。我们应当适度的远离手机,更多的追求朴素的原始生活,就如《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样,不要为物所困。
瓦尔登湖读后感12《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作品,据说为了创作这个作品,他专门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他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后来他在瓦尔登湖旁边隐居。
可想而知一个人独居两年心里面那种孤独与寂寞其实很难理解的。梭罗的《瓦尔登湖》讲述了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努力的去完成他的作品,在他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他却不知不觉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的时候,它非常完美,成为了一件非常美丽的作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其实并不容易,我们不要用世俗的阳光看待每个人,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而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你保持一颗简单的心。
梭罗是一位美籍法裔,他的`作品刚刚问世的时候其实没有多少人关注。然而这部作品的光芒却无法阻挡,今天他的作品闻名天下。
后来了解到,梭罗反对美国奴隶制度,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憎恨程度不下于对大自然的热爱。1984年梭罗在瓦尔登湖已经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
读完这本《瓦尔登湖》,虽然用了我一点时间,我愿意多花点时间去看书,慢慢的看一本书。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悟是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瓦尔登湖读后感13“人们赞扬并认为是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我们为什么要在损害别的生活的情况下夸大某一种生活呢?”
世间亦有语:
“所谓生活的减法,是已有加法者方可尝试的。身无长物、地位卑微者凭何以此遮掩羞涩的现实?”
我猜想梭罗闻此语,也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减法是做给自己的生命看的,何来“遮掩”一说?
他像是一条榆树的枝子,生与死、盛与枯,完全由自己定夺。“超验主义”的概念即使在今天也难以被人真正接受,也许我们的物质水平越高,就越是难以自拔于社会联系,也因此越来越难以崇尚自己的直觉与感受。
梭罗并不是喜欢隐居生活,而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人。真正的自由人,当不该因为世界中人的手都朝着同一方向乞讨,也就跟风的伸出自己的.手;也不该因为有人欣赏,就固守一个方向不变。
自由者该尊崇己心。我的心思你不知晓、世界不知晓无所谓,也不必非得将高尚昭告天下,这颗真心天地可鉴,自己可见,足矣。
梭罗这样的人难出现,难寻找。
他希望世界上的人不注重生活而注重灵魂的宁静,殊不知对于有些人来说,
生活便是灵魂唯一可做的事。
瓦尔登湖读后感14梭罗是现实的,瓦尔登湖也不是一个理想国。看完这本书也许这样的概括最能体现我的感受了。梭罗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每条道路都是命运之路,唯独你自己的不是,既然如此请继续走你自己的路吧”他之所以来了然后有又离开其原因用他的话说“或许是因为我认为还有好几种生活等着我去体验,而且无法匀出更多的时间给那一种生活”梭罗是有信仰的,信仰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如电影《等风来》上的那句话:“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但不幸的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已不知自己还有什么信仰。终于明白了为什梭罗把那个“总是颂扬上帝,贬低烦人,反正他的头脑里只有这些崇高的'思想”的哲学家视为贵客了。
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瓦尔登湖在梭罗眼中并不仅仅是一个湖,而是一个充满着性情的湖,是一个心灵的归所。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块地方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正在匍匐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发去寻找它,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更是给了我们信仰,我们可能终老于此,也可能离开它,即使离开,我们也会像安泰需要大地一样时常需要它。
写的无拘无束,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为必要表达什么看法,只传达一种温馨的氛围。梭罗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告诫我们,一亿人当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的诗意而神圣。
瓦尔登湖读后感15最美的事情不过于此书最后一篇以春结尾,春天总是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带给人以无限的憧憬和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本书的结尾就如开头一般,总是让人无法预知作者的'思想,仿佛作者是凌驾于宇宙之上的智者,没有人能完完全全懂得他天马行空、跳脱不羁而又句句箴言的思想。面对如此浩瀚无穷而又简单通透的真理,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无知的小孩,任凭作者的思绪和文字,带我徜徉。每每读到朴实幽默的道理时,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让我心中称赞,作者竟可以一语道破,那些全然不知的道理让我暗下决心,作者经历之丰和思想之深,只求某年某月再次拜读时,可以更加明白其中深意。
除了作者伟岸的精神形象,其对生活体味之细及周身万物之爱,让人赞叹。作者笔下的一树一湖,一草一物,都极具生命张力,一幅幅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所有比喻的措辞让我惊讶,因为是我之前从未想象到的,然而却用的恰到好处,让人眼前惊艳,深深感到文字的力量。
可能因为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文字,所以每次拿起来读的时候,总是内心会变得安静,一心只想揣摩更多。渐渐发现,读瓦尔登湖成了治愈我内心烦乱的良药,反倒把开始想要揣摩深意的初衷忘了,后来索性就不想那么多了,只想安安静静把它读下去。
大道至简,无欲无求。看过豆瓣,听过书评之后,我也还是不能完全将它明白。也许作者的思想高度是我一辈子所不能企及的,但是读书这个过程却给了我与大家思想碰撞的机会,很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