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集合15篇

时间:2023-03-20 12:06:00 收藏本文
三字经读后感集合15篇

三字经读后感集合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后感1

星期六,我做完作业,觉得实在很无聊。就拿起妈妈刚给我买的《三字经》,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迁到闹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他就到学堂学习知识和文化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那也是没用的。这让我想起《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讲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孟母很生气的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经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有进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不让方仲永学习,整天游逛自夸,自以为是。从此方仲永也就由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凡人。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从这本书上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为中华民族能流传下这样的书而自豪!

三字经读后感2

我读过很多书,但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三字经》这本书。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还是我的好老师。每一次读它,都会引起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在《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它讲的是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就非常孝顺父母。每当夏天,他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休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种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记得我四岁时发高烧,晚上睡觉时总是不停地蹬被子,爸爸为了我,竟一夜都没睡觉,一会儿摸摸我的头,一会儿给我物理降温,每当想到这件事,我就能体会到父母爱的伟大。现在我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给爸爸妈妈吃,等他们吃完了我再吃。爸爸妈妈吃完后,总是不忘说一句:“盼盼,你长大了,真棒!”

我爱这本书,喜欢书里的精神和智慧。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

三字经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三字经》。大家对这本书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本圣贤书,它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中一个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历史名家、伟人如何从小尊师重道,知错能改,严格自律,勤俭节约的。还有朝代更替,帝王兴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广,意义深。

我记得其中是这样写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凉席和被褥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惯着,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温暖床上的被褥,再让我们去睡。想想我们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来说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说:自己的衣服会洗,却不洗,自己的房间不收拾,却让妈妈收拾……妈妈给我讲道理时,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做错事还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或者辩解一两句,往别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净。现在想想也太不像话了,与黄香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新时代的少年难道就做不到吗?我们小学生本身就需要学习,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我要向黄香学习,为父母多承担点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扫地、洗碗等,减轻他们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在这里,我要感谢《三字经》,是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受到了教育。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学习,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出色。

三字经读后感4

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5

刚进学校老师就布置作业,让我们背诵《三字经》。通过阅读、默记我体会到《三字经》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大致可分为五部分:一、劝教;二、必备知识;三、读书;四、习史;五、劝学。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读了《三字经》我清楚的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我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我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读了仁、义、礼、智、信我坚信它对我们现代21世纪的学生同样适用;《三字经》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与经过几千年不断流传下来的美德,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来北京读书,调换工作并不辞辛苦寻找好的学校,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如今早已将《三字经》熟记在胸的我,每当回顾这篇流传700多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文章时,仍有启迪心智的感悟,让我百读不厌,受益匪浅。这琅琅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三字经读后感6

在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我渐渐 ……此处隐藏1754个字……。我说:“为啥不让我下去玩儿了,妈妈?”“我不想让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妈妈说。“又为什么?”“他们会骂人,知道吧。妈妈发现你也有一点了。”“那怎么办呀?”“你在家里多停几天就好了。”在家里不下去玩一个星期后,我果然不骂人了。

我从《三字经》里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我建议你去读一读,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收获的。

三字经读后感11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人人都可以读书,但读书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读书不得法,就可能读不懂,读不透,甚至越读越糊涂;只有读书得法,才可能学到知识,有所收益。

欧阳修善于积少成多,发明了“计字日通”读书法。欧阳修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规定自己每天要熟读300字,这样他用了三年半时间就将这十部书熟读完毕。然后,他再规定自己每天背诵150个字,这样只用了七年时间就背熟了。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同样可以学到大量的知识。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和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书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生活的营养品,书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读书,能够获得智慧,使我变得更加聪明。

有一次,妈妈让我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冰箱里,我却不留意把它们和生鸡蛋放在一起了。“这可怎么办呢?”妈妈着急地说。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过怎样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办法,于是我把鸡蛋一个个的从冰箱里拿出来,在桌子上转。书上说,转的`飞快平稳的是熟鸡蛋,转的缓慢摇晃的是生鸡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们分辨出来了,妈妈连连夸我。

书,虽然看起来是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实你只要用心去感受书中的每个字的含义,相信你很快就会爱上读书的。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12

我国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我最喜欢三字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它的意思是指后天环境对学习、成长很重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做事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心根本就没在学习上,而是早就远走高飞了,我用手支着头,望着窗外发呆了20多分钟才开始写字,还没写到一半,我又开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几分钟,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作业我竟用了两个小时,不但字没写好,而且错了好几道,还受到了妈妈一顿批评。

还有一次,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在认真给我们讲课,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课怎么和小朋友玩,正在这时,听到老师喊我的名字,说:王子晗,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才回过神来,支支吾吾半天说不上来,自然我这一堂课的知识也没学会。

所以,在今后,我会牢记这段话,专心学习,把这国学文化精髓深入到生活学习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3

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须读!

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了。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奥: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论(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

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确意见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为人的本性是会变的,向孙悟空会72变一样,有时候是善,有时候是恶……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14

寒假期间,我重新读了《三字经》这本书。爸爸说,《三字经》是我国的文化经典和精髓,阅读它可以学习古文化,增长知识,增加涵养,从中汲取智慧。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只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几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特别是读到:“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时。”我真的很感动,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而现在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以为是。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黄香的高尚品德,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

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15

寒假里,老师布置了背诵《三字经》的作业,刚开始背诵时我觉得特别的难,而且特别枯燥乏味。妈妈告诉我,不要着急背诵,先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再读一读后面相应的小故事。慢慢的,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它竟然像魔法一样特别的吸引我。

《三字经》简洁明了,每句只有三个字,却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来璀璨的历史文化,从历史故事到古今圣贤,从美德故事到人生哲理,寓意深刻,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三字经》中有太多经典的小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像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古人好学的故事。“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它的意思是路温舒小时候家境贫寒,放羊时就割沼泽中的蒲草编成“简”,抄写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尚书》。另一个叫公孙弘的人,也因为买不起书,就在竹林间削竹简抄写《春秋》。他们都因为贫穷买不起书,但是都懂得不能荒废学业,一直勤奋苦读着。读到这时,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我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我的老师和蔼可亲,我有漂亮的`课本和丰富的课外书,我有这么优越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三字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启迪着我做人的道理,指引着我学习的方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三字经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