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字经》读后感1“幼不学,老何为?”是三字经当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少年时不努力学习,老了就不会有所作为。我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努力学习,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也是从小努力学习,才有很大的成就。
楚国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家境贫寒,吃不饱,睡不暖。但是每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屈原已经起床,他坐在窗前,对着江水,高声诵读《诗经》、《尚书》等诗文。他的诵读声几乎与公鸡的报晓声同时在朦胧的'天空下响起嘹亮的声音随风飘得佷远佷远,连长江上的船夫都能听见他那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诵读。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屈原日复一日地坚持着,终于学有所成。毫无疑问,少时的基本功训练,为屈原以后的政治生涯和文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是我国清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这样的成就,也是因为从小努力读书。一次,一个小偷进了曾国藩的书房,不料,刚进书房,曾国藩也进去了,小偷只好跳上房梁,曾国藩一直在背书,小偷听他背了很久,都背得出了,可曾国藩依然在背,小偷只好又睡了一觉,从深夜到凌晨,曾国藩一直没停,小偷一觉醒后,天快亮了,曾国藩还没有停,再不走就会被发现,小偷不耐烦了,跳下来,到曾国藩面前,把书从他手中抢过,一把扔在地上,气冲冲地说:“背什么背,你不睡觉,我怎么偷?”接着小偷一溜烟跑了,曾国藩惊呆了。
“幼不学,老何为?”不正是我们常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周恩来总理从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就是那湛蓝天空下的小燕子,想要飞得更高,就得从现在出发,从我们的幼年开始努力。
《三字经》读后感2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世代代我们都诵读着千古流传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个儿童必不可少读的经典著作。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五岁时,爸妈就特地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我一打开,天啊!全是字,我的头都大了!上小学的时候,我才知道要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当我打开书柜,拿出《三字经》时,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打开第一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开始背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再看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饱含人生哲理,我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一定要看完!
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3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漫画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是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每一次读它 都能引起我的很多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是不好的习惯让人误入歧途,“子不学非所宜” 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付心如挂角深邃老,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梳理下了良好的榜样,。
“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他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想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善良了,蚊子赶跑了才让父母休息。而冬天则自己先躺下,把被窝焐热了。这是多么董事的一个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也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爸爸妈妈和我的一点一滴。一次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校门时天都要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着我,看着像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冻得哆哆嗦嗦得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只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去关心爸爸妈妈,我觉得好惭愧!者的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爱这本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正对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伴我的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4这段时间,我们一向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可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貌,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能够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必须能够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可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可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 ……此处隐藏4491个字……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们传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读后感12记得当年《百家讲坛》预告要播出《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时挺纳闷的,《三字经》?这有什么好讲的?不就是给小孩看的吗?还值得解读?
节目播出时看了几期,才明白钱文忠是以《三字经》为依托,解读埋藏在浅显的《三字经》背后的中华文化。
后来买到了这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课余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到今天总算读完了。
我觉得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浅显易懂。没有生僻的.学术名词,没有晦涩的古文征引,也没有难明的考证与论述。以《三字经》为引,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以最平实浅近的语言讲述古典文化,并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这个讲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由于一些原因使得我们现代人阅读古文和古籍有一定的障碍,使得普通大众在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上产生一定不便。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文化传承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今天我们就是要将原本在众人眼中深奥,难明的古典文化通俗解读,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继承我们民族文化中合理,有益的成分。特别是面对文化冲击时,弘扬本民族文化就更显得重要。文化上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而我也觉得这套书最大的缺点也恰恰在于它的“通俗”。所以在书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小故事,却看不到多少钱文忠先生个人的看法与意见,学术性很低。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讲述《玄奘西游记》时的那个钱文忠,显得专业,精明,自信,得心应手。
我最大的认识是明白了原来小小的《三字经》也蕴含着如此多的文化信息与知识,可见生活中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你认为再小不过的事,只要你顺着一定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它便可以无穷大。
向所有中小学生,向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推荐这本《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它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部很不错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读后感13《三字经》短小精悍,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们,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们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让我的学生去学习去理解。让孩子们学会刻苦学习,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14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三字经》读后感15《三字经》里,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呢!我知道了五岳,有岱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啊,我还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还是五岳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得以前我才知道四个天干呢,现在,我哪个都知道了。
我还知道了唐代有个神童,叫刘晏。他才七岁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儿童。相对起来,我比他笨多了。《三字经》里面是这么说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后几句的意思是“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我一定会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我还知道了人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还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还知道了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还知道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它们分别是:“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来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从今天开始,我要把《三字经》看完。我喜欢《三字经》,因为它好有趣,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知识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应有尽有。如果你有空的话,请你也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