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读后感汇编13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读后感 篇1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活着》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
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 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 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 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 承受三万斤的重量,然后,教给我们:如何让这根发丝不断裂。
我也是想过死的, 而且不止一次。
咳,自杀,如今看来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
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会那么想:“哎呀,反正人总归要死的,无非是迟早的事,我这么失败,死了算了!”就那么想着,有时,这念头只是一 闪而过,有时,它也会在脑中盘旋好几日。然后,看着周围世界不再那么灰暗,也就不想了。
我并没有像书评中说的那样“流着眼泪读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书的同时,也明白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福贵,这样一个坚毅的人,在经历了人生几乎是所有的劫难之后,终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个人,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 记得曾经看见过朱德庸的一组漫画:上学的时候,老师考验你的`智力;上班的时候,老板考验你的毅力……当你老了,你以为一切考验都结束了,但你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考验你的记忆。
那么福贵呢,他还会去回忆那一段太过于残忍和不堪的过去吗?我想,他会的吧。
因为,他已经把这整一个人生,看成过眼云烟。
他与他的那一头取名为“福贵”的牛一起,度过人生最后一段平静的生活。
我要好好地活着,因为,所有的挫折,与生命站在一起,又都能算得上什么呢?
活着读后感 篇2释卷静坐,合眼却是满心的隐痛。痛,痛他人之痛,《活着》里的主人公福贵失去了所有爱他的和他爱的人,夕阳西下,仅有一头老牛伴他左右,许是一生都要如此寂寥了吧,怎能不痛?痛,痛吾身之痛,活着,于我而言,究竟何等意义,竟是叫我哑口无言,怎可舒怀?
有书评称:余华在《活着》里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作为一个正要展翅翱翔的四有青年,恕我对此点不甚认同。活着,如果不是为了某些人、某些东西而活着,那么人的诞生就是为了奔赴死亡如此简单吗?那痛其母亲十月怀胎,苦其父亲辛劳抚养,还不如不要来这世间走一遭罢了。
爷爷操劳一生,为党为国为民,虽然他始终未曾把家人或自己放在心中首位。团圆饭念叨家常时,面对家人的“数落”,他憨憨一笑,不发一语;再发言时,便是说起了他如何当好“开荒牛”的风光事迹,细看那混浊老眼,却有一泓清流淌过,洗涤了适才的复杂心绪。
爷爷活着,至少在他意气风发时,如果他仅是为活而活,那么,他还会不辞辛劳地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毫不存私地为国家贡献出他最大的力量吗?
我想,答案是不可能的。白云苍狗,人是脆弱的,当他无所依靠时,便失去了支点,是撑不住的。所以我宁愿坚信,人活着,一定是为了某些人、某些东西而活着,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或更多的`理由去让他们勇敢面对这本就悲惨残酷的世界;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好不容易的事。
那么,你还要问起《活着》的主题对错与否吗?
一本书能得赞评如此,其内定有乾坤,只看我们如何挖掘罢了。其实对于那句经典书评,我更愿意换个角度思考。
福贵失去了所有爱他的和他爱的人,夕阳西下,仅有一头老牛伴他左右,许是一生都要如此寂寥了吧。但,只是也许,谁也说不准以后的事。或许福贵在往后活着的日子里,会遇到一位像家珍的珍贵女人,会遇到一个如凤霞的可爱孩童,会遇到书中没有往下写的种种人事物。这样的或许,你能否定么?然而,死亡却可以肯定——绝对不存在“或许”。所以呵,活着是多么重要,因为当你以为你已一无所有时,其实你至少还剩下生命,而生命,往往就是奇迹的世外桃源。
我们不是福贵,我们无法得知作者没写的福贵以后活着的日子会遇到些什么事,但至少我们可以读懂作者极力传递给我们的积极信息,那就是——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我们失去了所有足以支撑自我之物,也要努力活下去。
所以,艰难苦痛如福贵,却没有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相比之下仍算幸福的我们,应该选择勇敢地活着,努力地活着。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人生无论甘或苦,活着本是最妙处。寥寥数笔,始终无法完全参透此书高深禅意,但求理个舒坦,抚平心上微痛淡痕,由是而已。
活着读后感 篇3活着很难,很苦,很累;所以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挂了。”这句话在之前对我感触不大,可在看了余华的《活着》后,我才真正的理解,是挺讽刺的,一帆风顺,灾祸也就真的来了,不顶风而行,不逆游而上,你只会被摔着粉身碎骨,人生就是一场闹剧,就像硬币的两面,一半好一半坏,只有好和坏拼凑起来,才会是一块完整的硬币,才会是人生。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福贵讲起了他自己:他以前是一个富少,成天往城里跑,烟花巷子里,睡错了床,他挺悠闲的, ……此处隐藏9630个字……给来的,并非自己给自己的。其实,环境也同时给人带来了一种对生命、尊严的淡忘和麻木,他们忘记了自己还有生命,忘记了自己有灵魂,也就忘记了去挣扎心灵上的东西,于是能够和别人一个模式地去活着,不足为奇,这种感觉是自己给自己的。
虽然福贵不会去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福贵只是毫无察觉的以自己的方
式,在自己的时代和地点上去回答了这个活着的问题,福贵去活着那是福贵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解答。对于人来说,活着,是一个多么包罗万象,变化多端,高深叵测名称。时代的命运往往会强制的加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常说时代变了,人变了,然而又是每一个人们共同创造了时代的命运。这种自因自果的,复杂多变的命运的几乎是我们不能企及的事情。活着虽如此复杂,我们还得以自己的方式去简单地活着,以我们自己的方式,用我们的脚,走完人生的路。
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去活着。一切思想上的活着其实不过是思想实验。只有去活着才有生命,才能给生命赋予意义。总之,去活着,作为一个生命的诠释者,赋予生命意义。
活着读后感 篇12《活着》这本书,余华写得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静,面对书中老人的一生经历,心里并没有波涛翻滚,这是那个社会中再平常不过的生命。
少年去游荡。老人叫福贵,年轻时嫖赌败家,仗着几代家业,不听长辈教诲,辜负对他百般忍让,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终赌光了几代人的积蓄,所有的风光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从富家少爷到下层百姓,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将这个把灵魂都置于嫖赌中的少爷劈醒,才开始珍惜身边的亲人,打算重新开始。
中年想掘藏。命运似乎因为福贵犯的错而要刻意惩罚他,破产后接连着丧父,为母抓药是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已亡故,女儿凤霞也因一次生病成为聋哑人。后来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了人民公社。妻子在这期间得了软骨病,而且日渐严重。福贵一家祸不单行,儿子有庆死于采血事故,为救县长夫人被一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贵亲手埋葬了所有至亲至爱的人,老来却是无牵无挂,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也不去抱怨,也不去哀悔。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管是对是错。他说:“这就是命。”他唱响了“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用一句自嘲归结了自己的一生。
福贵的一生就像一叶小船,游荡在社会这个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贵只有受着命运的摆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只有随着波涛时起时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让自己陷下去一样。
福贵的一生是平常的,却有一种力量让人在合上书后为他感叹。是他强忍着亲人生老病死的天灾,社会灰暗的人祸的力量,一种“忍”的力量;是他无论多苦多难,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过于乏味,读初三的时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毕业,以为过了中考这一关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只要熬过初三,接下来就是轻松愉悦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初中毕业了,可这却是高中的起点,还来不及畅快的舒口气,又得咬紧牙,开始高中的马拉松了。我曾问自己,这么苦是为了什么?却总也找不到结果。福贵的一生似乎让我有些明白。这就是生活。
耕牛活着,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风吹日晒,一步一步往前迈;骆驼活着,就得踏上沙漠的征途,忍受风沙和饥渴,一步一步向前走;人活着,就得忍受现实,现实不尽人意,你若无力改变,就必须得受着。福贵被拉去当壮丁时,想着远方的那个家,死里逃生活着回来了,我们在不尽人意的生活中也要牢记着心中的信念,为着信念忍着,看淡物喜几悲,忍住现实的坎坷,活着,好好活着。
身为一个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我经历的磨难是少之又少,与大人比,与福贵比,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初中坚韧是为了中考,那么高中坚韧便是为了高考。我们应该少抱怨,脚踏实地的前进才是正道。
活着读后感 篇13一个花甲老人,一头老牛,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相互陪伴,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作响,这位老人一生经历坎坷,目睹了亲人的离去,他向我们阐述了活着的意义——珍惜。
人生苦短,总会经历一些坎坷。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的信念,坚强、乐观地挺过去。故事中的老人在那炮火相交的战场上心想着自己一定会活下去,心想着自己的的家人,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坚持才有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如果每个人都轻言放弃,那么谁还会成功?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经历,于我们学生而言,面对一次考试失利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人生,那我们还要怎样面对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上的风浪。所以珍惜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它会使我们的羽翼丰满,足以翱翔于蓝天。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是不要忘记还有爱我们的家人在背后支持着我们。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总会厌烦父母的唠叨,但是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们无私的爱,每晚放学后,校门外总会有等待孩子的家长;每栋楼房里总有等待孩子回来的父母。推门而入,餐桌上摆放的水果是他们精心为你准备的,当12点的`台灯还在发着微弱的光时,他们总会担心的过来查看,劝你早点睡,以免伤着身体。我们独自出门时父母总会打来电话询问,看你是否习惯,是否开心。这边的我们可能早已进入梦乡,但他们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这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牵肠挂肚。
一件件的事,都是如此的平常。这里面无一不包含着父母的爱。只是每位父母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活着,就要目睹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我不喜欢这种别离的滋味,它不是短暂的分开,而是永久的分离。人的一生在别人的陪伴下总会感到短暂,充实。若只剩下我们一人,那将是多么的漫长,空虚。所以珍惜现在与父母行处的时光,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活着,就要懂得父母不是我们的仆人,随从。他们完全可以对我们不管不问,但出于本能,他们不会,也做不到。虽然我们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心中不免有团狂躁的火,但是我们为何不能学着收敛起自己的冲动。要知道,我们随口说出的一句“好烦”都会如一把刀刺痛他们的心。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一个一心一意想让我们幸福的人。我们难道要让他们像“家珍”一样病入膏肓才知道痛惜,直到他们像“有庆”一样离去了才知道后悔吗?
活着,理应学会珍惜,不仅是父母,还有朋友。
所谓朋友,并非那些和你一起吃喝玩乐之人。真正的朋友,就如同每天早上的闹钟,即便你对它又爱又恨,可就是离不开它。真正的朋友,从不在乎你的钱财、地位,只是一心和你相处,帮你分担;真正的朋友,并不是在你困难时用戏谑的眼神看着发生的一切,而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你度过难关。这,才是我们该拥有的朋友。
是啊!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走到最后,也只有身边的朋友可以做到。他们和我们的亲人一样,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活着,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度过这一生。从现在起,开始珍惜你身边的人和经历,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