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0篇

时间:2023-03-05 00:05:08 收藏本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0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0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傅雷家书》,无意间一翻,便被它吸引住了。

这本忆是由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几十封家书组合而成的。“把人家的赞美报告给我们,是你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但同时必须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短短一句话,就体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良苦用心,不仅夸赞了儿子,还告诫了他不能骄傲自大。

在傅聪在外留学的二十多年中,傅雷便一直用书信的方式与儿子交流,教给他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基本要求、与人相处的方法……

即使他们父子间隔着万水千山,也阻止不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因为只有真心爱他的人,希望他好的人才会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

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父亲,他一人独自承担着家里的重担,面对家里不景气的生活,他也没有抱怨和气馁,甚至安慰自己的儿子。朱自清去了其他地方学习,父亲仍然与他快保持联系,时常问候他的身体状况。

同时,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在外地打工,即使我们各在一方,也能用电话联系。父亲在电话中关心着我,教育我要好好学习。父亲就是这样,说的话总是很少,但他每次都能理解我们。

父亲的教诲简洁而明了,包含着他对我们的关爱。父亲的教诲亲切而又细心,包含着他对我们的期望。父亲的教诲温暖而又重要,包含着他对我们的无私教导。父亲每句教诲中都充满了父爱。

所以,父亲的教诲是无私的,我们都应该听取父亲的教导。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也正是因为家中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傅聪得以健康成长为一个令中国骄傲的音乐家。《傅雷家书》写的正是傅聪远赴波兰留学并定居后,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

从这本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父与子之间毫无隔阂、亲如旧友的情感。大洋并没有阻断他们心与心的沟通,生活上、事业上、艺术上、情感上的话题,他们无所不谈,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为儿子的人生之路点燃了一盏明灯。

傅雷告诉儿子如何看待困难:“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在成功之路上,必定会有数不清的困难与艰险、辛酸与泪水,面对这些,我们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才能超脱小我,成就大我!

他告诉儿子何为真正的“善”:“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只有这样的善才可以称为“大善”。善应是发自内心的,服务大众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内心某种自私的欲望或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些事,得到并没有真正得到,失去并没有真正失去,为大多数人着想,使大多数人幸福才能称得上是真善。

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这位睿智的长者将他毕生的生活智慧浇注在这二十多篇书信中,需要我们怀抱着一颗纯真的心去领悟……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3

他说的“做人”是那种意思,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样的人,是在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

《家书》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

从古至今,家书都是连通家人的情感桥梁,它有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种种典故。《傅雷家书》始于1954年,傅聪——傅雷的长子出国留学波兰,学习钢琴演奏。父子俩情深意切的交谈,贯穿在一封封家书中。而傅雷的家书中,却不仅是亲人的思念,我读这本书,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热爱……

每个人心中,都暗藏着一个心灵的归属,可以在此,发自肺腑地与亲人畅谈。而从无声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仅仅有傅雷与儿子的深厚温情,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

这是一位严谨的父亲对儿子耐心的指导。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俩对于钢琴艺术的感悟。傅雷不仅关心儿子练琴的生活,还不断强调各种曲调的情感,比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朴实的语句中更体现的是父亲对于儿子的关怀,对于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傅雷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嘱咐他坚定立场,待人谦虚,礼仪得体,心怀爱国之情。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含情脉脉的文字后,是远隔两岸的深厚情义。文字本无情,却承载了爱的温情,似细水长流,滋润干涸的草地。在一个时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坚决地告诉儿子,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做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傅雷对儿子的关心更多让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没有分离,没有书信,但仍有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爱的关怀。父母对于我的帮助,也是无私的,他们教我感恩,细致,对学习,对生活……家书记录的,是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懂得与珍惜。

我诞生在了一个与傅雷完全不同的时代,一直以来的幸福团聚让我们缺少了书信的交谈,但那份来自父母细致的关怀,那些点滴的爱仍然熟悉在我的脑海里,无论何时,无论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从傅雷的家书中,我更看清了这份爱,我会在淡淡的清欢中感受爱,感恩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4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

当看完这本书时,我感慨颇深,联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我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的.啊!我与父亲近些年来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过矛盾,但也可谈得来,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隔阂。作为“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其实也诠释了父爱的真理。父爱在此书中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纯真、质朴,真是令人动容啊!

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吧!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

这是一部充满了父爱与谆谆教诲的教育的书 ……此处隐藏8007个字……,我是通过读书会开始陆陆续续阅读的。读完此书,感觉本书确实很不错。因为该家书本来只是父子、母子之间的对话,并没有为了出版而写,所以,书信中的.内容读来真情实感,也颇有启发。

除了真情实感之外,我能看到父母对儿子的关切、挂念之前,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本书所选编的家书内容,能明显地看到父亲和母亲的不同关注点和切入点。傅雷更多是笔墨和精力放在如何指导或建议练好琴,提升水平,而傅雷母亲更多地关注身体、家庭以及理财方面的事情。通过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傅雷家风,以及家教风格,对我也是个启示。

对于父母,要想教育好子女,其实是要付出很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子女的教育更是费心。千教万教,教孩子做人,教孩子爱国,爱我们的文化是非常重要。

书信内容很丰富,里面好多语句也值得我细细体会和感悟。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让我们为人父母者获益匪浅,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努力,体会父母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7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使是因为读书而离家,也不会离得很远,所以根本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这本厚厚的家书中承载的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如今的`子女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8

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

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9

去年9月27日在省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由傅雷次子付敏编的《傅雷家书》,历时一年时间,今早方才读完。买此书的初衷是为了学习傅雷教子经验,为自己教育孩子提供借鉴,不想在读书过程中却使自己颇受教育。

书中大多内容都是在和儿子谈论艺术,字里行间虽不乏爱子之情,但更像是两个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探讨。他们谈音乐、谈文学、谈美术、谈雕塑,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读傅雷家书,常常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觉得自己和傅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他比我更优秀,更善于表达。自己曾经有过的感觉,他都能用很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全书富含哲理的语句很多,读时我常会想起自己前几年所写的《与弟书》,那里面有我对人生的看法。但我的思想远不及傅雷的那样深刻、博大。家书中这么多饱含哲理的语句,若不是自身修为极高,定时用了很多的心力。

傅雷夫妇对孩子的爱之深切,感觉有时近乎病态,但若想象他们当时的处境,就不足为奇了。儿子只身异国,而且常常不知或无暇写信,牵挂孩子到如此程度也在情理之中。

家属中设计编者傅聪的地方不多,但我觉得对我却受益很大。傅聪毕业后在北京的'中学教书,他不畏艰苦,不怕寂寞,对工作兢兢业业,钻研教法,总结自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正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我之所以觉得《傅雷家书》让我从中颇受教育,是因为文中教导傅聪夫妻相处之道,持家理财之法,都是我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如果我和妻能早些读读此书,在相处和理财方面会少走很多弯路。

我很佩服傅雷的才思,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一年时间只是匆匆读完了此书,以后还要慢慢的细读,认真的记好笔记和反思。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0

一个月前,在书店看到这本家书,父母曾经推荐过,于是买了下来,怎知这本书竟使我一月心境忐忑,思想波动。

刚开始读便想提笔写书评、写读后感,似乎每篇书信都可以传言,曾想过多少关于伟大与崇高的辞藻来修饰它!怎知心中激荡澎湃,竟无从下笔。如今,读完最后一页家书,凝视傅聪手捧先生遗骨的眼神,似有千言万语,怎奈斯人已逝。

最后一页了,渐渐,心从这令人惊叹的感动,到发自肺腑的共鸣,以及最终离人两界的伤怀中平静下来,回思着。除去合页后的孤独,先生那股子力,似乎在为我酝酿这什么,召唤着什么。

我有一个理想:有这样一个世界,文化上历史悠久,但民族年轻,生命力旺盛。用科学的方式在崭新的世界里构建着以正义、高效、公平、自由为原则的`合理社会,人们高尚文明,美丑分明。也许永远没有这样的世界,崇尚这一切的人太少了,世俗的世界中人们甚至不愿意有他们的存在。

正直、高尚、坚毅和智慧,这些美的东西是多么可贵,追求这一切是如此纯真的信仰,为什么这样的追风者要受到无尽的痛苦?追求不到美的,便把追求美的人定义为虚伪,追求不到理想的,便把追求理想的人定义为轻浮,甚至在童年期就断绝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没有机会想象理想,扼杀他们的追求。先生弃世一生,痛苦几人堪知!!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