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

时间:2021-08-07 15:05:23 收藏本文
《白夜行》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1

最后桐原用那把他视若珍宝的、也曾弑父的剪刀自杀于血泊之中。雪穗木偶般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头也不回的离去了。这样的悲剧拔动了我世俗敏感的神经,让我并没有快意恩仇的惬意,却有股淡淡的悲伤和无奈的阴郁压在了心里。谁是凶手?谁又是受害人?本应该是非曲直、经纬分明的,现在我却迷惘了!也许人世间本无决对的是非曲直,只是我们默守成规的思维简单了是非曲直的标准。

那一晚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桐原和雪穗的人生。让他们走在阳光下,内心却见不到阳光,就像生活在无尽的黑夜中一样,永远被黑暗所笼罩。

桐原“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从小的经历让“在白天走路”这样看似小小的愿望于他却成了难以企及的奢望。

优雅漂亮的雪穗“从来没有生活在太阳底下过”多么悲哀可怜的人生!从小太阳就被人类原始的欲望所吞噬湮灭在了无尽的黑暗之中。从此戴着面具过着双面人的生活。

他们相互依偎,用自己的方式去斩开笼罩在头上的阴霾和黑暗,却冷酷残忍的伤害了身边无辜的人。这让我想起了《摆渡人》桐原用极端的方式保护、摆渡着雪穗,桐原也是雪穗心中那唯一的光亮。他们相信阳光就在前方,却不想被内心黑暗的阴影蒙蔽了双眼,在黑暗摆渡中滑向了更黑暗的无尽深渊。最终只能用鲜血洗涤罪恶、冲破黑暗。这一刻死亡也是另一种重生。

《白夜行》读后感2

看完了《白夜行》,日本的东野圭吾著,刘姿君译,海南出版公司20xx年9月第1版,20xx年1月第4次印刷。在看东野圭吾的《恶意》的时候,从那本书的介绍里提到了这本《白夜行》,在我看来,如果一本书的广告需要那另一本儿来说话,并且不是衬托,而是并列,那多少能够说明广告里提及的那本书名气很大,水平很受到人们的认可。按图索骥,我找到了这本《白夜行》,然后这两天给看完了。本来这样的推理小说我能够很快看完了,但看到半途我就不舍得看得那么快了,这部小说写得很出色,就我看过的推理小说里,能够写得这么有水平的,让人在看的时候根本忘掉了这是一本儿推理小说,而且在睡觉的时候会因为这部小说的内容睡不着,会在半睡眠的状态下不断的反复的思考小说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小内容的,如此让读者牵肠挂肚的,这是唯一一本儿。我在看的时候,就给这本书一个评价,在我看过的推理小说里,长篇小说能够排到前三名的,有横沟正史的《神秘女子杀人事件》,绫辻行人的《黑暗馆不死传说》,还有就是这本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了吧,至于他们三个哪个更优秀,我不知道,都是让我震惊的,感到自己就算写一辈子也无法超越的作品,是可以和任何一部非推理小说名著叫板的,而且会把大部分名著杀个落花流水。

我现在仍然没有从这本小说里脱离出来,就想当初我看完《黑暗馆不死传说》一样。这部小说不能用简单的精彩来概括,嗯,或者说这本书外包装上的广告很失败,完全掩盖住了这部小说应有的光辉。看到这样的一部小说只能得到直木奖提名,而没有获奖,我真感到是日本文学的悲哀了。

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震撼的是对话,我看过那么多小说了,这么真实的对话,毫无做作,没有任何写作痕迹,我通过仔细寻找想从里面发现作者是怎么做到通过对话揭示情节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的,没有痕迹,天衣无缝,对话与场景、情节的融合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我回想我看过的那几部我最喜欢的小说,《金瓶梅》《四朝代》《红楼梦》等等,都没有做到这种高度。如果说仅仅是废话,无意义的对话,那倒没什么,抓住平时的生活场景就很容易写了,可这部小说里所有对话都让人提心吊胆,让人无法释怀,丝丝入扣,步步紧逼。能够写出一两千字的这样的对话我觉得应该不是很难,但如果写出十几万字的这样的高水平的对话,而且与剧本无关,这个,我只能说作者确实是发自心底的确实有话要说了。

其次是大胆的结构,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能够想出一个人一辈子犯罪的故事可不容易,能够想到这一点的推理小说除了横沟正史之外,现在又有了一个东野圭吾,实际上《恶意》也是这样的,只不过与《白夜行》相比,《恶意》就逊色多了。而能够想到两个人一辈子犯罪的故事,这个“想到”本身就让我吃惊。实际上与《恶意》一样,案情的来龙去脉在看这本书的中间部分时,我就已经知道了一个大概,但这根本不会减少我对这本推理小说的兴趣,我关心的这件事儿会怎么收场,还会出现多大的邪恶?嗯,东野圭吾在创作的时候,或者说在他开始构思的时候,我感觉他就已经想到了这种写作效果。直到这本书最后一页,不,应该说是当你看完了你仍旧无法摆脱那种紧张感,问题貌似解决了,但邪恶不散,祸害无穷,而且在不断蔓延,以至于到了现在,到了自己的身边。

都说这《白夜行》是一本儿爱情小说,我不这么看,他揭示的人们心底的恐慌,这与小说中说到的日本从1973年到1994年这20年间的社会气氛很是合拍。推理小说往往给人一种游戏的感觉,但《白夜行》里根本没有,不管是罪犯还是警察还是受害人,都人心惶惶,要不就是我现在心惶惶了吧。

真的难以想象这本小说是怎么写出来的,所有的谜题都是读者自己解答出来的,而下一个谜题就是建立在读者已有的答案之上的,至于警察、侦探或许给出了一些解释,他们更多的是向你提供线索、证据、现象,而所有的推理都是读者的心灵在作怪。也就是说,这本书里的推理部分完全可以不写,因为在读者的内心已经在看书的同时写下了另外一部推理小说了。嗯,也就如此吧,东野圭吾在这本书里的推理味道很薄,只是在最后给出了一个貌似关键的证据,但这个证据仅仅能够证明小说中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的失踪。所有的作案手法都隐藏了,只告诉你这件事情确实是发生了,而且通过上百万字的小说里各个角落提示你罪犯是具有时间地点条件和作案手段的,但具体如何,其实你已经想到了,太险恶,以至于,当我想到了,我不敢深想。

受害者不仅仅是那些死了的人,我想这才是最让人揪心的;杀人者并不是仅仅为了杀人,或者因为那些俗套的原因,这个作案动机的深厚,小说里并没有用多少文字,也就是一两句话吧,一带而过,更多的是读者自己的遐想,那种触及灵魂深层次的罪恶。有多少小说作品都在揭示人性,在反省,在思考,但我感到在《白夜行》面前,大部分小说作品就显得不堪一击了。能够看到这本儿小说,我不能说是我的缘分,这是凑巧了,如果不看《恶意》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小说存在,如果不去受点儿累去买回来,恐怕我以后也不会知道推理小说能够出现这样的高度。我希望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就把这本书找来看看,尤其是喜欢小说艺术的朋友,这本书翻译的水平也是高境界的,能够如此投入的进行对话翻译,作为现在的翻译人员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

《白夜行》读后感3

没有人喜欢悲剧,我也不能免俗,在看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亮司与雪穗的悲剧能否避免;亮司对雪穗的付出是否值得;亮司与雪穗究竟是什么关系……直到我看见这句话,才有所领悟。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 ……此处隐藏4681个字……东饭’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使东野圭吾成为天王级作家。”

我感觉这样的评语是丝毫不夸张的。

故事形成了两种视角,由男女主角二人来写。女主角雪穗是一个在绝望中成长起来,因生活变得邪恶的人,她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惜一切手段,就正常的视角而言,她是一个坏人,是一个犯罪者,甚至是一个卑劣的生物体。但是她却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动人。她的表面是明亮的,但她的内心从来是阴暗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在不停的“夺取”中才找到一点自我。为了找到自身的地位她不惜利用亮司、利用自己的美色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读者却很难恨她,因为她也是一个从小受尽折磨的人。

再来说说男主角亮,小说中的他从一个喜欢剪纸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在黑暗处的实行者,他也是在不断的犯罪,可东野先生的笔下却总让人对亮心生同情怜悯,他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只对于雪穗和他唯一的朋友友彦,对于其他人,他“精明冷酷犹如地下魔王”。

亮和雪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斩断的联系,但在整部小说里,他们唯一处在同一空间却是在故事的结尾,亮生命的最后一程,加上雪穗转身离去的背影,在下着雪的冬季留下了无限的悲哀。

日本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这个国家拍的恐怖片非常出色。美国的恐怖片往往是血腥暴力的,中国的恐怖片往往是“哄”的一声吓你一跳,但是真正让人心理感到说不出来的恐惧的还是日本的恐怖片,我感觉由此折射出的日本人的心理层面也是非常复杂的。而在《白夜行》中,我除了感到男女主人公之间感情的复杂之外,更多的是疑问:“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有为了生活让自己还未成年的女儿出卖肉体,有只顾自己享乐而视儿子无物的,这让重天伦之乐的中国人是无法理解的。“虎毒不食子”,亮司和雪穗性格之所以如此扭曲和阴暗,和他们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

东野先生的这部书被称为是绝望小说,就字面来理解,亮和雪穗的成长是绝望的,因而才会不择手段的追求希望。白夜行——在没有太阳的白天行走,纵使是白天,眼前的却还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推荐大家读一读东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

《白夜行》读后感10

在未真正读《白夜行》之前,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了。所以,临近放假前去图书馆借来此书带回家捧读是"早有预谋"且"精心策划"过的。

封面上,一个小男孩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漫步前行。明亮的光线将他们的影子映射在地上,看似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温馨而美好,让你以为这是一个关于青梅竹马的纯爱故事。可当你翻开小说就会发现,一切都只是表象,自己竟毫无意外地被这些表象给欺骗了。那不是一个温馨暖人,关于青梅竹马的美丽故事,恰恰相反,书中讲述的是一个个充满绝望、令人压抑的故事片段,一切都只是美丽的幌子罢了。

《白夜行》的作者是日本的名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想必很多人对东野圭吾都不陌生,除了《白夜行》这一鸿篇巨制,他的《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幻夜》、《恶意》等作品也广为人知。

据悉,《白夜行》出版后引发关于人性残酷与恶的激烈争论,东野圭吾说:"我将人性之恶残酷地暴露出来,只是想使人回头,想留住一丝人性的温暖。"

"我把故乡大阪所有快乐的部分写成了《我的晃荡的青春》,阴暗的部分写成了《白夜行》。"

我在读《解忧杂货店》时感受到的是暖意融融,如泛舟湖上;可读《白夜行》却让我对人性之恶感到不寒而栗,读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书中人物的故事中逃离出来,久久无法释怀。

"看完《白夜行》整个人都好了,让人猛醒原来自己当前的生活已经如此美好。看完《白夜行》整个人都不好了,得要几天时间才能缓过来。看完《白夜行》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但并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因为印象太深刻,不会像看其他书,过段时间忘记了起情节还可以再看一遍。"

这是在读《白夜行》之前看到过的一段话,当时没读过小说,所以对这段话无感。可当自己也读完《白夜行》一书后,开始被这段话深深触动。自己作死在深夜里读《白夜行》,一读便不愿放下。精巧的布局,细致而缜密的构思让人读了欲罢不能,书中似悬非悬的线索让人沉浸其中,赤裸裸的人性之恶又把人猛地锤醒,心中生发出无限感慨,以致长夜未眠。

尽管早已知道书中结局,可唯有当自己在看完最后一句"她一次也没有回头"时才愿意相信一切,所有的寒意,压抑与绝望在最后一刻终于从心中一齐迸发出来,心中对雪穗最后的期待也从此完全破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欲哭无泪的心塞,于是心中久久颤栗无法释怀,情绪一度低迷。彼时,彻底的黑夜,恍如白昼。

我在想,亮司也会期待雪穗最后的回头吗?

关于《白夜行》,我曾和室友讨论过亮司与雪穗之间的关系。室友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共生,即使有爱情的成分在,那也只有亮司对雪穗的爱,而雪穗对亮司只有利用和共生。关于他们之间是爱情还是共生,我不敢轻下言论。亮司爱雪穗无疑,亮司坚守着无望而凄凉的爱情,可雪穗,是爱亮司的吗?

很难说雪穗爱亮司,终其一书,都未见她与亮司有过一言半语,亮司为她牺牲了太多太多,甚至可以说亮司的所作所为、所有行动都只是为了雪穗,到最后甚至牺牲生命以保全雪穗。可到头来,在他死的那一刻也得不到她的一次回头,只换来了一句"我不知道他是谁"和"她一次也没有回头"。

也很难说雪穗不爱亮司,书中借侦探今枝之口道出,雪穗之所以对筱冢康晴的求婚一直不肯给予正面答复是因为"她心中可能另有其人",侦探今枝认为"这个人"是筱冢一成,书中警察笹垣也说亮司和雪穗之间是互利共生的枪虾和虾虎鱼关系。

但有人说,"另有其人"的"其人"其实是亮司,雪穗其实也是爱亮司的,只是由于雪穗心中对豪门和权力欲望的贪婪太深,深到可以让她不择手段去夺取所有可以夺取的东西,深到可以让她牺牲一切,包括她对亮司的爱。

雪穗与亮司之间到底是纯粹的互利共生关系还是存在着爱情,全凭我们这些读者自己体会,"是不是爱情"的问题也依靠读者对爱情的定义和理解。我不懂这样深刻难懂的爱。

一开始,我期待雪穗也是爱亮司的,我期待亮司的付出能得到她的爱;可后来,我希望她没有,她配不上亮司。

室友说,她不能接受书中最后的结局,作恶多端的雪穗为什么在最后依然能得到亮司的保护而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的人间还谈什么公道正义?

我也对雪穗在书中的结局感到难以接受,亮司纵身一跃,选择用生命保护雪穗,用死亡带走所有的秘密,而雪穗华丽地转身,不再回头,继续她耀眼的生活。

可是,失去最后亮光的雪穗真的还会活得那么耀眼吗?

雪穗的生命本就没有太阳,长久以来都是凭着亮司这一亮光活在人群中,如今亮司死去,她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一点点光亮,她的灵魂也终于在亮司坠楼的那一刻被燃烧殆尽。从此,她连走在白夜里的机会也不复存在,她要永远躲在黑夜之中,接受黑夜的一点点侵蚀,直至生命枯萎。我想,这样的结局对雪穗来说其实就是最大的惩罚吧。

不幸的童年,贪婪的欲望,扭曲的人性,悲凉的结局,畸形的爱。

《《白夜行》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