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家》读后感

时间:2022-05-31 12:05:21 收藏本文
《家》读后感

《家》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读后感1

对于学中文的我,年届不惑才读到席慕蓉的作品,的确有些惭愧。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多晚我最终还是读到了她的作品。

买她的《槭树下的家》这本散文集,纯属偶然,去年暑假回老家探望父母,陪双胞胎侄女逛书店时,我顺便也买了两本书,其中就有《槭树下的家》这本散文集。

回到父母的身边,聊完家常,天气炎热,无处消遣,于是一个人捧着这本书静静地阅读,好的文字无须看多少,有时只需看上一两页,就会喜欢,像适龄男女遇到合眼缘的人一样,无须交流,一个眼神就被对方深深地吸引。读席慕蓉的文字就是这种感觉。

《槭树下的家》散文集分五个篇章,分别是“来时路、窗外、槭树下的家、时光、悲欢之歌”。每个篇章包含十几篇散文。

品读时,根本没在意这本散文集的编排,一篇篇读下来,无一例外地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感染。给我最深刻感悟就是:生活里的任何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的写作的素材。有琐碎的生活细节,有对四季更替带来的花草虫鱼的描摹,有柴米油盐,有萍水相逢的行人,有风和日丽,也有阴雨绵绵等,这些充满温馨、细腻的描写与独到的心灵感悟篇篇可见。细读进去,给人平实之感与共鸣。

利用几天零散的时间,读完她70多篇散文后,亦给我意犹未尽之感。

在《街景》里,一个躺在婴儿床上的婴儿,笑嘻嘻地正在和自己的身体玩耍,吮着白胖胖的小手,在小小婴儿美丽和从心所欲的示范里。于席慕蓉却看到了生命的可爱、延续和一个舞者的梦想。

“在旅馆的窗前俯视整个城市的道路,我想,在每一个街角都会有着一段大同小异的故事吧?我要一个能陪我度过一生的伴侣在这样的窗前拥着我。”读着这些有温度、有情绪的句子,让我不得不生发出同样的联想。

“去旅行时,忽然不想照相了。总觉得照出来的,常常不是我原来看见的,原来所想保留的那些东西。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一生也许只会经过一次的城市里散散步。”对于那些不起眼的街边风景,我们都是那行色匆匆里的一份子,但是,席慕容却为它们停下脚步,从平常的街景里用心感受最真实的生活。

以上是我零散地摘取她的文字谈了一点很粗浅的体会,在她的文字里散发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平常的风景在她的眼里充满了乐趣。不是热爱生活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所以要写出美文,先热爱我们的生活吧。

至于她的名篇《槭树下的家》、《生命的滋味》《写给幸福》等,被许多省市当作中考阅读理解试题。中学生从她的文字里体悟到她对生命的诠释与理解。这足以证明席慕蓉文字的魅力,我要说,她的文章适宜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阅读。

因为喜欢她的文字,我回到广州后,又在网上买了她的同系列的散文集――《蝶翅》,这本散文集收录她早期的作品,文风仍是一如既往充满温暖质朴却也灵动飘逸,于浅吟低唱的叙述中,仿佛小河默默流过你的心房,留下的是淡淡的伤感和质朴的生活哲理,很是耐读又散发着岁月的芬芳。

又因为对她文字的酷爱,看了她的《写给幸福》这篇散文后,激起了我的写作热情,创作出一篇体例相仿,但内容迥然的博文――《写给回家》。

写作不是单纯地考量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更多的是考量一个人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和风土人情的体悟。

所以我想说只要我们用心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是多彩的。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很枯燥,觉得你的生活千篇一律,没什么值得记录的,那么,请你去读一读席慕容的散文集吧,她会带给你生活的美好。

  《家》读后感2

“我想有个家……”音律在跳动着,歌词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可到底什么才能称作“家”?

“家,应该是蜘蛛网的中心,连结着千丝万缕的情,不管你走得多远,你的喜怒哀乐只要有一丝丝的脉动就会震动着蛛网的中心”这句话,把家比作蛛网的中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是我们遇到挫折后的避风港,家是安抚我们心灵伤口的创可贴,家是承载着我们喜怒哀乐的小船,当我们在黑暗中迷惘的时候,家是那一盏照亮我们前方的路的指明灯;当我们在寒冷中孤独的时候,家是那一张温暖我们的心的棉被;当我们在迷途中无助时,家是那一张指引我们回归正道的地图。家的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家同时也意味着爱与责任。萨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它的产生正是由于作者夜深回家时,发现母亲还坐在沙发上等他归来,真情涌动于是写成了这经典之作。一个人无论你长多大,长多老了,在母亲的眼里你还是她的小孩。母亲家中等小孩的场景,每个人都经历过,感觉不一样,有的温馨,有的激动,有的心酸。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些爱也只有在“家”的存在前提下才会呈现出来。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厚重如山的父爱;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细腻如水的母爱;如果没有了家,哪会有触动人心的真爱。再如老舍在《我的母亲》里,就有心酸的叙述:“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左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一定要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的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如同冰一样冷,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着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跟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累遮住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段文字,诠释了母亲对儿女该尽的责任和儿女对母亲应尽的义务,劝诫我们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想起在家中孤独地等待着我们回去看望、回去陪伴的老父亲、老母亲。不要等到我们后悔的时候,才发现能补救的机会早已逝去。不要让这种欲哭无泪的心痛,一直痛楚心扉。如果没有了父母对子女的责任,那么,家也就么有了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了子女对父母的义务,那么,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总之,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所在,只是某时某刻在某地方有了安心的感觉,就算是到家。我们可以做和应该做的,只是使这种“心安”这种“心神合一”这种“神魂合一”的感觉尽可能地常在,那么不论一个人身居何地,都不算离家很远,或者干脆说就是身在家中了 ……此处隐藏13398个字……有的学生追星族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朝自己的梦想走进。然而,有些追星学生只追求闪耀的偶像光环,不适当的追星反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诱发少年犯罪。寻找自己心中的偶像,并且把他当作我们自己前进的目标,不断努力,那么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的偶像。在这个过程中,偶像这个头衔得到升华,我们最终就会成为一名艺术家。偶像是成为艺术家的因素。

黄想想,为今天的青少年艺成长,提供了一面镜子。如何拥有一个让内心愉悦的童年,如何树立心中的偶像目标,如何拓展青少年时代生命的宽度,黄想想会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家》读后感14

在暑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看书任务,我从十几本书里千挑白选,选出了五本我非常非常感兴趣的书。而阳光姐姐的这本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小时候我很喜欢她,所以我挑选了她的这本《班级宠物一家亲》。

里面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李彦宽的故事。首先,他帮妈妈养着QQ企鹅,尽管老师禁止他们养Q宠,他们还是背着老师,在偷偷养着。后来宠物被在一堂电脑课上被他的死党“冬瓜大总统”给弄死了,他非常地伤心。

就在这时,他妈妈给他买了一条狗,他把它取名为“伊利小蒙牛”,另外,他家还有一只叫天王的乌龟,因为他家没有给天王冬眠的地方,所以它只能钻到墙洞里去。天王经常在他爸爸回来的时候出来(他爸爸妈妈离婚了),它十分想念李彦宽的爸爸。

接着,李彦宽的妈妈逗他说要把“伊利小蒙牛”送给他的表妹“除减减”当生日礼物,他十分,虽然口上没说什么。他的好兄弟因为十分喜爱这只小狗,让他寄养在他家,然后故意说丢了,但后来小狗竟自己跑了回来!还学会了怎样爬上桌子去吃食物,李彦宽只好把小狗留在自己家。

郑老师生病了,由她的老公作为代课老师。在他的下,全班开通了博客,专门在上面写关于小动物的,()还用小动物的照片作为头像。

李彦宽的狗狗最受欢迎,大家都跑去看。不过不久就被两只仓鼠代替了位置。

最后,李彦宽的妈妈告诉了李彦宽真相,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养“伊利小蒙牛”了,同时,他的头像也换成了“伊利小蒙牛”和天王的了。

每个孩子都值得养一条宠物,这是我第一时间蹦出来的想法。为什么呢?宠物,可以在你孤独的时候陪伴你。

有时候,你的亲戚,还有朋友,包括你最好的闺蜜和最亲的爸爸妈妈,可能都不知道你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悲伤的记忆,想说出来,可是每次都欲言又止,因为你怕他们说你这么大了,还每天尽想一些与无关的事情。

但宠物就不一样了,他们不管你丑或美,学习好或坏,性格是暴躁还是温和,只要你对它很好,它认定你是它的主人,就不会变,特别是狗狗。你可以向宠物倾诉你的烦恼,宠物不会像朋友一样,你讲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打断你,说有事然后溜走了。宠物会默默地聆听着,仿佛它可以听懂你的话。当你讲完时,如果是狗的话,可能会摇一摇它的尾巴,表示对你的安慰。

宠物,可以让你变得很快乐。当你伤心的时候,请你带宠物去外面散散步,或者逗逗宠物。比如一只狗,它在路上会活蹦乱跳的,一会儿窜到这边,一眨眼的功夫,它又在路口等着你赶上来。看着狗狗如此欢快的表情,你的心情是不是从跌落低谷的悲伤变成了无比开心呢?

如果是鱼的话,你可以拿一根细细的棍子,碰一碰它,它就会翻滚起来,然后快速地游到另一边去,然后你再到那里去碰它,看到它慌慌张张不知所措的表情,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

有些大人不让孩子养宠物,因为他们怕耽误学习,而且宠物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很让人厌烦。但是宠物是孩子最忠实的玩伴,宠物是让那些整天多愁善感的成熟孩子重新找回以前童年时的纯真的东西。其实,如果你认真驯服它的话,它就会乖乖地听你的话,要上厕所的时候,它会自动跑去厕所,然后站在马桶上,解决一切。或者说,当它在外地想上的时候,它会给你个暗号,你知道了之后,就会带着它一起找厕所,它会憋住的。

狗还能按照你的指令做事情,比如叼飞盘、坐下和站起来。其他宠物,只要你们配合默契,它也能做一些让别人意想不到的,对于宠物是高难度的动作。

宠物,是人类最忠实的玩伴。

  《家》读后感15

家,对于我们来说是幸福的象征,是温馨的标志,是温暖的怀抱,他就像沙漠里的绿洲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这就是家的感觉。

然而巴金笔下的家虽有着四世同堂的喜悦、人丁兴旺的热闹,却同样围绕着旧时封建礼教的控制,使家失去了他的原汁原味,失去了原有的温馨,就让我带你走进《家》的世界。 日记《家》描写的是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的没落分化的过程。觉新、觉民、觉慧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弟为了自己的理想在奋斗:大哥觉新面对封建礼教选择了屈服和服从,担负着全家的重担,被兄弟责骂,在关键时刻也打破陈规帮助弟弟实现理想;觉慧、觉民、琴三个受到新思想影响的热血青年投身于革命,用自己的笔去教化他人,传播新思想。丫头鸣凤与三少爷觉慧相恋,苦于身份悬殊以及封建势力的压迫,被逼嫁于他人为妾,誓死不从,以死明志,可见其刚烈。许许多多高家大院里的人都在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从而走向了沉沦与灭亡。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高家大院在新思想的袭击下,走向灭亡,性思想最终会战胜一切。觉新就是手封建大家庭和旧时礼教毒害的典型例子。他也是有着一腔冲破旧礼教的热血,可却在旧礼教前沉沦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他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太深了,在强大的势力下他别无选择,他只有选择屈服。我为他而感到悲哀,更加同情他:就是因为他所谓的服从,他失去了自己的最爱,害死了最爱他的妻子;就是因为他的服从,他的一生都在别人的安排下度过的。这难道还不悲哀吗?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自由自在、民主的新时代,可以大胆的追求自己所想的,不需要为别人的安排而活,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希望。相比觉新,我更加欣赏和佩服觉慧的个性和勇气。他大胆的与封建礼教抗争,勇敢追求心中所爱,接受新思想的洗涤,在封建社会的大舞台上,他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老鹰,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向蓝天,那气势仿佛要将封建礼教在这个社会上破除;那劲头有着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他发表自己的看法,用笔描述出新的社会,抨击旧社会,用行动改变社会,逃离自己的家园,改变战场,用自己的文章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份勇气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也许我们并不处于他所在的那个社会,我们无法体验他所面临的困境,无法了解到他面临多方势力压迫时的勇气,但是同样我们的人生难免也会面临许多的困境,但如今的幸福生活已让我们沉迷于平静的生活,缺少了面对灾难的勇气,从而失去了抗争的机会。就像这次“莫拉克”的来袭,打翻了我们原有的平静,拆散了原本幸福的家庭。这时,我们就需有这份勇气: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努力重建家园的勇气、笑着站起来的勇气……它就是战胜一起的力量,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鸣凤还有许多的丫鬟也同样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失去他们美妙的人生。这样的家还温馨、美好吗?《家》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社会,让我感受到了那些热血青年的勇气,让我感慨、让我悲伤,同样也让我感动。

我们的新生活就是在这些热血青年的勇气与努力下造就的。家还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幸福!

《《家》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