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青铜葵花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铜葵花读后感1在如今这个文坛花坛锦簇的作家圈内,好作家比比皆是。儿童文学又是现代文学中的一片纯洁、永恒的净土。儿童文学作家中,我特别喜爱以“纯美小说”出名的作家:曹文轩。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赢得了广大儿童以及成人的青睐。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读过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优美的文笔,曲折的情节,还有乡村生活的纯洁美丽,深深地吸引了我。最近,我又读了他的《根鸟》、《野风车》、《青铜葵花》,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那本《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讲述的是一个城市女孩和一个乡村男孩的故事。女孩葵花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成为了男孩青铜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青铜一家是全村最善良的一户,但也是全村最穷的。葵花来了之后,青铜一家真心地对她好,青铜将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奶奶为了给因为闹饥荒而挨饿的葵花一口大米饭吃,将所有值钱的首饰都卖了,还不远万里地来到江南采棉花,最后积劳成疾,告别人世。青铜是个哑巴,但他更疼爱这个“天上掉下的妹妹”,上学放学都风雨无阻地接接送送,葵花受了欺负也由他来摆平。就这样过了良久,城市又来召唤葵花,青铜一家心如刀绞,青铜也由此恢复了说话功能。
这样的故事实在令人感动,城市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青铜和葵花纯洁的兄妹之情,在金灿灿的乡村的映衬下,闪闪发光,这就是曹文轩营造出的纯美世界。故事写难,大难,深入人心;写爱,至爱,生动、活力;写美,大美,美得那样透彻。这又引起了一个反思:青铜、葵花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或许早已销声匿迹了吧。为别人着想,是的,为别人着想,三分为别人,七分为自己,在现在,已经是好汉了,大部分或许只是九分为自己,一分为别人。谁不为自己?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季羡林先生说的好,一半想着自己,是好人;四分之三想着自己,不是坏人;百分之百想着自己,那纯粹就是小人了。为什么现在人际关系那么复杂?中国人不像外国人,豪爽、大方?余秋雨先生有一段妙语:几千年前,西方人(亚里士多德一辈的)在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人(释迦摩尼)在考虑人与天的关系;中国人(孔子、孟子)在考虑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今天的人际关系才会达到那么复杂的地步……儿童在幼儿园时期,就被灌输“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走。”之类的思想,甚至还编成儿歌传唱,世界上还是好人多。青铜葵花间的纯洁、朴实的兄妹之情在现今社会真的存在吗?理想主义化了。
读《青铜葵花》,至少净化了我的心灵,使我呼唤人类最真实、最朴实的本性,少一些冷漠,少一些面具吧。这部书,给世人带来多少影响,不得而知。
青铜葵花读后感2这是一个关于乡村男孩和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七岁那年,城市女孩葵花和爸爸到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在一个特别的机缘中,孤独寂寞的葵花认识了不会说话的青铜,从此,葵花和青铜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不过老天无情,爸爸的意外死亡让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人。尽管青铜家十分贫困,在青铜的恳求下,爸爸还是同意领养葵花。葵花进入青铜家之后,这辆马车变得更沉重了,但是却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也从那时起,青铜和葵花成了幸福快乐而又艰辛的兄妹。
在贫困而又幸福的生活中,一家人抚养葵花花尽了心思。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照顾着葵花:因为家里贫困,只能有一个孩子能上学,青铜在摸银杏的游戏上做了手脚,放弃自己上学的梦想,让妹妹葵花上了学;为了让葵花能拍上一张照,青铜不怕寒冷,在下着鹅毛大雪的冬天把穿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卖了;因为家里暗,但是为了让妹妹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了借灯光,让葵花安心写作业,青铜用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瓜,青铜家便成了大麦地最亮的一户人家;虽然操场上没位置,但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了葵花一个晚上……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位哥哥鼓起了掌。
葵花呢?在这个家里只是一个吃闲饭的人吗?不,葵花也为这个家,付出了许许多多;为了给家里省钱,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去;为了赚钱给奶奶治病,葵花自己偷偷跑去采银杏去卖;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抬起头,葵花想尽办法教青铜写字,认字……虽然命运充满挫折,但青铜一家没有放弃,他们齐心协力,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艰辛、快乐地生活着。
但,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与葵花第一次见面的河流,用尽最大的力气从心底喊出“葵花”这个名字。强劲有力的声音震撼了大麦地的人,震撼了我,更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心。我想,远在他乡的葵花一定会感受到青铜对她的思念吧!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信任,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无微不至的爱和关心。这本书更让我看到乡村孩子生活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在这种艰难环境中,用乐观的心态去付出,去努力。把这种艰难的生活转化成了快乐,充满生机!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我们生活艰难时,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并在艰辛中不断的付出,努力坚持,就可以体会人生的价值,从中尝到甜蜜。你会感觉,再艰难的挫折也是一种幸福。
青铜葵花读后感3轻轻合上《青铜葵花》,我躺在床上,看着星空,心中百感交集。
《青铜葵花》主要讲了葵花在失去父亲后,被青铜一家领养了,葵花就与青铜一起生活,一起成长,经历了不少挫折、磨难,但他们没有愁眉苦脸,反而迎着困难前进,更加快乐。然而,在葵花12岁的时候,命运又把青铜和葵花分开了,葵花回到了城市,青铜天天在村子小河边的大草垛上等着葵花,多么纯真的情谊啊!青铜,是一个善良老实的哑巴,他五岁那年的一天深夜,村子着了火,整个村庄就像陷入了一片火海似的,大火熄灭以后他就成了哑巴,命运对他是多么的不公平,可他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反而坚强乐观地生活,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同时心里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曹文轩说过:“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在青铜的身上,我懂得了人生中的一些苦难是无法回避的,但有些苦难也正是我们人生之路上的一道道关卡考验着我们。
就像那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正骑车下坡时一不小心摔了下去,结果摔得鼻青脸肿,右边脸擦破了皮,手掌也流血了,疼得我泪水不断地往外流。回家后妈妈帮我对伤口进行了处理,更加糟糕的是,这脸彻底破相了,看着镜子里的丑模样,我郁闷了:这样子怎么出去见人啊?还不被人笑死!这可怎么办呢?第二天上学的时间到了,我在房间里磨磨蹭蹭的不肯出门,妈妈看见了,把我叫过去亲切地说:“孩子,大家都知道你受伤了,不会嘲笑你的。”虽然 ……此处隐藏8924个字……牛,他,正是青铜,他看到了葵花,决定救葵花,于是他骑上牛,让牛把船牵上岸。爸爸非常担心,他发现了青铜葵花,于是问青铜:“孩子,你叫什么?”青铜不说话,爸爸又问了一遍,对面的嘎鱼说:“他叫青铜,是个哑巴。”葵花和爸爸吃了一惊。原来,青铜小时候曾遇到过一次大火,所以成了哑巴。
早上,爸爸带上纸,去了大麦地的葵花田,爸爸最喜欢用青铜来雕刻葵花,因为他觉得,只有青铜才能展现出葵花的美。爸爸对葵花简直就是疯狂的爱,所以他也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葵花,爸爸在葵花田痴迷地画着一张又一张的葵花,接着,爸爸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一朵葵花上了,它是多么的美丽呀!爸爸画完后,坐上了一条小船,他很想见到自己的女儿,可是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遇上了旋风,爸爸被淹死了。葵花和青铜正好来到河边,这时的葵花已像一个泪人。后来,葵花被青铜家收养,青铜像是葵花的`亲哥哥,在大麦地里有一座学校,葵花上了学,她的成绩最好,长得也很好看。后来,青铜一家经历了一次蝗灾,奶奶饿死了,老牛病死了,一家六口变成了四口,他们的房子被大雨冲垮了。青铜和爸爸去外地运草回来,用草把房子建好,后来又得知葵花要被城里人接走。葵花被接走后,青铜每天都坐在草垛上眺望,等着葵花回来。有一天,青铜竟然大叫了一声:“葵花!”嘎鱼听见了,赶紧跑到青铜家说:“青铜会说话了!”......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哭了一次又一次,看过这个故事后,我想告诉大家:葵花虽然不是青铜的亲妹妹,可是却对她如亲妹妹,那是多么好的品质呀!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葵花,虽然自己成了孤儿,但是依然坚强地在大麦地学习、生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她努力前进,积极向上的步伐,这样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曹文轩爷爷所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青铜葵花读后感14《青铜葵花》是一本书的名称,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著作。在看曹文轩其他作品的同时,我了解了曹文轩另外几部作品。
读到这本书名称的时候,我原以为《青铜葵花》是用散文或说明文的形式记叙一种叫青铜葵花的一种花品。于是回到家我便查找了“青铜葵花花品”可是它仅此一本书而已,并没有叫青铜葵花的花,并且,葵花的品种里,没有青铜这一科属。于是我就纳闷了,《青铜葵花》这一书既然讲述的不是花的故事,那是什么呢?
之所以我会思考书中的内容,而不直接去了解、查找《青铜葵花》的简介,是因为,我曾受了一位著名作家的启发,他说,在看一本书之前,他会在脑海里把书名理解完,再把书里的内容编排一遍,做完这些,他才会翻开书,看内容概况,如果他的想法几乎吻合的话,他就不再看了,因为他觉得能想得到内容的书是没有意思的,看这本已经知道剧情的书的时间足够你看完另一本你想不到内容的书,不然,你就是在浪费时间!是啊!我对这位作家的理解深有同感,去看一本你学到过里面内容的书简直就是一种消遣,看那本书的时间,完全可以抵上你可以学到新想法、灵感、知识的书看的时间。我又猜可能是一个叫青铜的人与葵花之间发生的故事——但这个念头很快被打破了。
因为关于《青铜葵花》一书的图片都是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在一起的画面。那么,我想,这本书百分之百是两个分别叫青铜、葵花的人发生的一系列事了吧!我敢断定,女孩是葵花,不是字面上肤浅的理解,而是因为图片上,女孩不是头发上夹着株葵花就是衣服上有葵花的图案,不然就是手里握着葵花,还有一副女孩在葵花田里陶醉的那般神情,这样的理解,应该就OK了吧!看他们的衣着,应该是穷人家的孩子。
他们应该是用穷人家孩子的样子,演绎了一个金子般孩子的故事吧。《青铜葵花》吸引力真的很大,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查看了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男孩青铜。爸爸的死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
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使青铜很痛苦,他从心里高喊 “葵花!”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看完这段简介后,我不再去思考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我只想知道,是什么驱使这个不会说话的小男孩青铜喊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二字?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情感吗?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创造了奇迹呢?不去想,也不去说,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寻我想要的答案……
青铜葵花读后感15风筝,仅有逆风时才能寻找到自我的方向。——题记
白净而干瘦的小脸上略带平静,纯朴而灵动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对面的男孩和牛,柔顺而稀少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飘扬。我从心里莫名的对这个叫葵花的女孩产生了好奇和好感。
葵花的爸爸终生都热爱着那最具有灵性和奇异的植物——向日葵。他热爱这那富有生机、坚贞不二、具有生命与意志的魔力葵花。
他热爱的程度已经到了给自我的女儿也取名为“葵花”。而他却殊不知自我为了捞起在漂浮在水中的画着向日葵的画纸而结束了自我的生命……
作者已经为他的死亡做了伏笔——他没来由得想急切地看到女儿。他想看看他用一生来保护的女儿,女儿身上独有的奶香味儿,光滑的皮肤,灵动的眼睛,都让他感到深深的自豪。可是读到他的死时我不禁有些愤然,难道他就这么自私的走啦?!他有没有想到自我那年幼的女儿?他那个年幼的女儿是多么的需要他,他并没有做到一个父亲的职责——给女儿一个完整的父爱!
当读到葵花的悲痛,她的无助,她的孤独,她的不舍与依恋,都像一根根针密密麻麻的扎入了我的心房。我早已忘记了自我的设身处地,仿佛我就是大麦地的一名乡里人,亲眼目睹了葵花的悲伤与痛苦。
还好老天对她有所眷顾,让她遇到了青铜。这个五岁时因得了脑膜炎而成了哑巴的善良少年。
“青铜,青——铜——呵。”我反复的读着,不禁有些好笑,这个少年怎样会起了一个这么古怪的名字。
当然,青铜没有辜负这个古怪的名字,他的性格,也为之让人摸不到头脑。青铜,这个倔强而具有一丝强悍的少年,他想做的事,没有一个人能够拦着他。可是当我明白他曾是一个欢乐而又活泼的小男孩时,脑膜炎夺取了他的欢乐时,心里不禁隐隐有些作痛。在古怪的行为与性格下,其实,是一种深深的自卑和不甘心吧。
能读懂青铜心理的想法,仅有奶奶、老黄牛和葵花吧。提到奶奶,一头满是银发的老人,她的头发,是最美的芦花。她懂得青铜一举一动所代表的含义,她明白青铜爬上树不肯下来的原因,她也明白青铜不上学是为了葵花。她为了青铜,为了葵花,为了她们这个家,在生命的最终时期,仍然去棉花厂工作,去弹棉花!为的就是给家里赚钱和让青铜葵花有个衣裳。多么好的老人啊!读到老人快要逝去,我不禁想,可不能够让我拿出十年的光阴,让这个善良的老人重新有一个幸福的家!
读到最终的时候,青铜能冲破喉咙说出来的强烈欲望的情感时,我的眼眶迅速变红,青铜、葵花,两个人的命运可能上天早已注定了吧。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齐,气韵无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
在这篇纯美的小说里,我最终懂得风筝,仅有逆风时才能寻找到自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