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草船借箭》读后感集锦15篇

时间:2021-11-19 12:05:04 收藏本文
《草船借箭》读后感集锦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集锦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读后感1

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感触良多,它饱含人生哲理,使我大开眼界。

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想设法陷害他,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他找来鲁肃借来20条船,并在船上做好各类准备。第三天四更之时,诸葛亮算好了一切天时、地利、人心,将船驶向曹军水寨,并成功利用草船取得十万多支箭。

有一段谈到诸葛亮在等待曹军的箭射一到船上的时候,只顾在船中饮酒取乐,没有半点焦虑,也不像鲁肃那样担心曹操会派兵出击。读到这里,我更为佩服诸葛亮,他竟然能想到这种借箭方法,而且十分镇定,胸有成竹。我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机智过人、沉着镇定。记得三年级时,我就开始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知道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让我了解到诸葛亮是一位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他火烧新野,借东风,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可他也并非每一次都能神机妙算,有一次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却丢失了两个军事重镇,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不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我要向诸葛亮学习,要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才;做人就要虚怀若谷,心胸宽广,宽宏大量;做事就要顾全大局,鞠躬尽瘁,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草船借箭》读后感2

最近,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流传范围广,影响力大,并且经过阅读这本经典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借军中缺箭的事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天内造完十万支箭。应对这艰难的任务,诸葛亮却爽快答应了,同时,也立下了军令状并且说不需十天,只需要三天便能完成。

原先,诸葛亮早就细查天象,明白三天后江面鱼大雾,便有了一个好计划,他先借了些船,并扎了一千个草人。两天过去了,他一点也不着急,到了第三天,不出所料,湖面上起了大雾,他命令士兵开船接近曹营,并擂鼓呐喊,曹操察觉到后,命令士兵放箭,瞬间,10多万之箭插到了草人身上,诸葛亮便轻易地完成了任务,撤退了,他让士兵边撤边喊:“多谢曹丞相的箭。”回到军营后,周瑜看到了这么多箭,自叹不如。

经过《草船借箭》,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得要有计划,而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什么事都有计划才成功完成了任务。这使我回想起了五年级时,考完英语考试后,有一些同学考的很好,有一些同学则考的很差,考的好的同学,他们上课听课,并且计划好每一天都复习英语单词,考的不好的同学,不仅仅平时不东西复习上课知识,还不听课,在考试的前一天,临时抱佛脚,拼命的记单词,可是,这样做,效率不高,能记住的单词肯定是少之又少。

经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做什么事都需要有计划!

《草船借箭》读后感3

最近,我看了名著《三国演义》,当我合上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这段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国军师,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大,于是吴蜀联盟,定下一计,准备火烧赤壁。可是箭不够了,周瑜就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这怎么能完成呢,鲁肃要求周瑜多宽限一些日子,既然和蜀国联盟,就不要为难对方。

可在这时,诸葛亮摇着羽毛扇撸着胡子说:“不用十日,三日足矣!”这可急坏了在一旁的鲁肃,劝他不要开玩笑。诸葛亮却说:“如若不行,可立下军令状。”周瑜当即拍桌子喊道:“军中无戏言,如三日内造不出十万支箭,当斩。”

第一天,天还没亮,鲁肃就起来去催促诸葛亮赶紧动手造箭,谁知诸葛亮却不紧不慢到江边去转悠了,急得鲁肃团团转。

第二天,鲁肃又来催诸葛亮,看到诸葛亮还是没打算,就气冲冲走了,诸葛亮叫住鲁肃说:“子敬,现在只有你可以帮我忙了,帮我准备二十条小船,上面放满稻草,用布扎住,放到江边便可。”鲁肃不知道这孔明先生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好去准备小船和稻草了。

第三天,诸葛亮邀请鲁肃到船上喝酒,表示感谢,可鲁肃哪喝得下去呀,只替这孔明先生着急了,说:“”三日到期交不出十万支箭,这我也救不了你了。”诸葛亮只笑不搭。

当日的晚上,江面起了大雾,什么都看不清,诸葛亮叫士兵把小船开到江中央,命人敲击战鼓,喊杀震天。江对面曹营中人听到敌人来了,可只看见模模糊糊的船只,其它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赶紧命所有士兵搭弓不停向江中心射箭,就这样射了一个晚上。次日早晨诸葛亮命人把射在稻草上的箭全部取下来,搬到周瑜那清点,结果十万支绰绰有余。

这些箭在火烧赤壁时会如数还给曹操。

鲁肃这才明白过来,大呼孔明先生是神人。因为诸葛亮不仅用兵如神,连气候都用到了军事上,不得不说实在是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草船借箭》读后感4

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各实力人物团结、笼络和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斗智斗勇,让我陶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他那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做事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令我佩服之极。

就《草船借箭》来说吧,周瑜设计要把诸葛亮除掉,让诸葛亮建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当众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每每船配备三十名军士,每只船上扎束一千来个草人,分布两边。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悄悄把鲁肃请到船中,要和他一起前去取箭。诸葛亮指挥军士将二十只船用长绳子连在一起,向北岸进发。这一夜江上雾气很浓,对面都看不见人。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命令向江心放箭。等雾快要散时,诸葛亮命令船往回驶。命军士齐喊:“谢丞相箭!”曹军报知曹操,曹操后悔莫及。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算好天气,会有大雾及什么时候散去;算好受箭方法,将稻草人插在船两侧;算好鲁肃,善良,顾全大局,必然会帮他;算好周瑜嫉妒,要害他,但又无可奈何;算好曹操多疑,必定上当中计。而这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他精通兵法,学识渊博。他不仅排兵布阵神奇,还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也要像诸葛亮学习,要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做事先预测估计一下这事谁会干什么,依据接过去想做这件事的方法,在持之以恒的做好。< ……此处隐藏4446个字……师带领我们详细地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好几天也没睡好,一直在想,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周瑜和诸葛亮。一个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阴险狡猾;一个是胸襟宽广,神机妙算,大智若愚。周瑜嫉贤妒能的狭隘心胸让人生厌,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宽广胸襟令人敬佩。

人为什么要妒忌别人呢?说穿了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别人尊重和爱戴的时候,这些人不是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而是背后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其实,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华爷爷可以说是知识渊博,名扬天下。但是,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尤其是数学,常常不及格。面对这样的窘况,华爷爷没有灰心,更没有忌妒学习好的同学。他始终自信,别人是人,自己也是人,他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于是,在他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华爷爷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数学天才陈景润叔叔,并心胸宽广地鼓励和推荐陈叔叔,去摘取数学的“王冠”。华爷爷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学习呀!

读《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妒忌的心理不是有时候也有吗?如果哪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不是虚心地去找出错误的地方,仔细分析原因,以便脚踏实地学习,相反,我却希望考得好的同学,下一次考试中也出个大差错,好和自己拉平。事情虽小,但这不也是妒忌心在作怪吗?现在回想起来,真惭愧!

妒忌是一剂毒药,害处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远离它,做一个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13

三国之中的诸葛亮向来是我们称颂的对象,他不仅为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为人光明磊落,他不仅上知天文,而且下知地理,被我们称为“智慧星”,只要你有这样一位智多星,不管你遇到什么事,你都会旁看到事情得到迎刃而解,“孔明灯”也是在由诸葛先生的故事根据来的。

自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这位大神后,从此刘备的奋斗生涯就多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在三国时代“混”的更顺了。要说是三国里哪一篇最能显示他的神机妙算,要非《草船借箭》莫属。

《草船借箭》这则故事显示了诸葛先生了才干,也把周瑜的致命缺点暴露在我们的眼前——心胸狭窄。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10天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有30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鲁肃答应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上江上取箭,这时江上雾大,天还没亮,这时诸葛亮把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曹操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儿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

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起初我也担心诸葛亮三日之内造不出箭,但后来看到他的妙计之后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辞了十天的期限,而说只需三天,是因为他算到了第三天江上必定会大雾漫天;算到了鲁肃是个老实人,会帮助他;算到了曹操在雾中不会派兵来攻,会射箭。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是上知天文,其实诸葛亮能有这么神通,跟他的勤奋学习脱不了干系,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便也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聪明。

《草船借箭》读后感14

大家对《草船借箭》并不陌生,它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中巧借曹操十万箭的一篇文章。然后,我们来看看孔明是怎么借曹操的箭的。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想铲除曹操的两个水军将领,蔡和张。于是,周瑜上书,说蔡、张在战斗中犯下滔天大罪,应予惩处。没有人会相信这封信,但曹操信了。他乱杀蔡、张。

这一天,孔明和鲁肃在一个小亭子里喝茶聊天。孔明边说边谈曹操杀蔡、张之事:“恭喜?”恭喜什么?”鲁肃答道你不是说周瑜丞相让曹操用书信杀了他的左右手右臂吗?”“这个.....”鲁肃支支吾吾,却没想到瞒曹操的计谋被孔明识破。

于是聊完之后,鲁肃赶紧主动赶回军营,把和孔明聊天的事告诉了周瑜。周瑜非常惊讶。他拍着桌子说:“这个人不能留在这个世界上。我决心要杀了他!”周瑜也是个有分寸的人,他杀了孔明也要找个理由让他死而无怨。

这一天,周瑜召见孔明,命令他与曹操争夺水源,因为军队中没有足够的剑。孔明在十天内造了10万支箭,他无法拒绝。孔明欣然同意了,他说三天内就能完成!

孔明向鲁肃要了二十只船,用黑布包着。每艘船都必须是轻型的,船的两侧应该放置数千个稻草人。一切准备就绪,孔明下令起航。河水有雾,几乎不透明。孔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令对方不敢出战,动用万人空弩射箭。结果箭被绑在稻草人身上,有十几万支箭。曹操醒来时,发现自己又被孔明骗了。

看了这篇文字,深深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智谋。更重要的是,要像诸葛亮一样专心学习,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像他一样虚心。有宽宏大量和心胸宽广的品质是必要的。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证明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目中无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成功,为未来的祖国做出贡献。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成功来自失败,彩虹来自风雨!

《草船借箭》读后感15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想颇多。

这篇课文讲了三国时期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便怀狠在心,想害死诸葛亮。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了,还说只要用三天,他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于他知人。熟话说得好:知己彼己,方能百战百胜。诸葛亮对这句话理解的十分到位。这一点,从文章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出。而军中最近缺箭,定是要让他去造箭,却又不给他备齐材料,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造不好箭,被孙权处死。所以,他夜观天象,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要趁第三日大雾只是去“借”箭。

而他在为借箭做准备时也体现了他的知人。他没有请别人去帮自己准备船、草把子、青布幔子和军士,而是单单请了鲁肃。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言出必行,非常的可是靠,而且还不会泄露问他借船的事。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他帮助自己准备材料。难道这还不算知人吗?

而去借箭时,也体现了他神机妙算。他之所以敢在雾天大摇大摆的来到曹军水寨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不会出兵。而他又知道曹操肯定会用箭去射他们,所以才去曹营前“借”箭。果然不出他所料。雾天,曹操怕江上有伏兵,就命令一万多名弓弩的手朝江中放箭。这样一来,正和了诸葛亮的心意,轻轻松松地得了十万支箭。可是以说,如果诸葛亮不了解身边的人和敌人,拿他根本就借不到箭,只能乖乖地被周瑜杀头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妒忌会让人心眼变细,良心变坏,所以我们应远离妒忌,要心胸广阔,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