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时间:2021-10-18 03:03:09 收藏本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

《了不起的盖茨比》,还以为是了不起的比尔盖茨,当成传记给买的了,也真是服了我。总体来不喜欢看国外的书,这外国人的名字姓氏,真是看的太费劲,出来个人还得想想是哪个。除了名字,这书翻译描述也很怪,就像外国电影中文字幕的感觉,不过看的一些名人评价还蛮高的,应该原著会比较不错。

书虽然看着费劲,但整个故事情节在脑海里还挺清晰了,应该要感谢这个写前言的,反正看了3遍前言,看第一遍其实也没看懂,看完整书再看的俩遍前言,整个故事就深刻了。所以文化水平的差异,看书的结果也是有蛮大的。

总体来说这是个悲剧的,一个深沉的爱情故事,一个沉浸在初恋美好感觉不愿醒来的人,也是一个穷少校爱上富家女的励志故事。男主盖茨比在不断努力致富后,洁身自好,只想着女主。明知女主早已结婚,但还把豪宅买在女主家的对面,然隔一海湾每天仰望。每个星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宴请各界人士,只为轰动到某天女主的出现。不过我觉得这深情也有对女主的亏欠吧,因为长时间长距离的分开女主不得不和其他人结婚,还有可能有因为先前恋爱中的男主对女主的欺骗有种愧疚,书中有写到盖茨比说:“我有阵子甚至希望她甩掉我,但她没有,因为她爱上了我”,盖茨比恋爱时是有隐藏了他贫穷身份的,所以我想他做的一切有一定弥补的成分。不过盖茨比还是很帅很努力的小伙,女主爱上也有一定道理的。只是他还天真认为女主会像他爱她这样的爱着。不过女主其实过的也一般子幸福,富富联姻,老公过了新鲜感,也就没了爱的忠诚度。可盖茨比的悲剧最终也是女主酿成的。

所以说美好如果成为了过去,也就只能记在心里了。因为转身,就可能是一辈子,有命运的成份,也有因为不爱吧。只是现在的爱情可能只存在小说和电影情节了,我都快不相信了。可我还是宁愿相信是以前的我不够好,才没能遇见,遇见了也没法好好相爱。嗯,愿做更好的自己为遇见未来的你,不愿将就!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主人翁盖茨比个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美国梦”的本质以及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社会现实。在反映与突出这一社会现象的过程中,菲茨杰拉德运用了大量的颜色象征,其中,绿色以及“一盏绿灯”贯穿全文,在重大情节转折点上都有所着墨,作者巧妙的将这些绿色以其特有的象征意义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及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象征意义,不仅突出、深化了小说主题,更是让小说充溢着一种朦胧而梦幻的颜色意象,从而使小说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完成了对美国梦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实质的揭露与批判。

不论是在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绿色都是春天的颜色,象征着信心,生机与希望。在小说中,绿色贯穿始终,与盖茨比短暂的一生紧密联系,象征着其从开始的理想与希望,到对梦想的竭力追求,直至最终的梦破人亡。绿色第一次出现是在盖茨比17 岁时,那时的盖茨比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未来充满希望,坚信着只要努力奋斗就能飞黄腾达的美国梦。当时的盖茨比身着一件“破旧的绿运动衫”在田间劳作,这时的绿让人感到充满生机与信心十足,这种绿色象征着盖茨比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而另外一个与盖茨比乃至整个主题密切相关的绿色,是一盏绿色的灯,而这盏在黛西家码头的灯俨然代替着黛西,是盖茨比长期遥望与仰慕的对象,也是其毕生的追求与梦想。而这盏通宵不灭的灯指引着盖茨比竭尽全力的去追寻,这绿灯是他的希望。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绿灯”始终是“遥远”而“微弱”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盖茨比梦想的“遥远”与“微弱”。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

每个人都能从盖茨比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是。

书名对盖茨比做出了评价,了不起,在于他对于这部分“梦想”的坚持,一颗心的赤诚。故事的结尾充满了悲凉,充满了那个年代里的人性的冷漠与人情的薄凉。生前财富与荣华带来的热热闹闹,对比着,葬礼的冷冷清清,盖茨比毕生追求的,或许只是为了可以与黛西那个阶层的匹配,他的内心是真诚的,只是最后得到的是“背负着早已忘却的梦走过一年又一年,守望着虚无”,那五年他守望与坚持的,是一份想象,美好的想象,“美国梦”般的想象。只可惜到最后梦碎了,满是悲凉。

黛西和盖茨比根本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其实黛西所处的环境,她所在的那个阶层,根本无法体会盖茨比,她只是想要一份快乐,一份安逸,她根本不会为了一份所谓的真挚的感情而放下她拥有的,哪怕是冒一丁点的风险。

“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对盖茨比的一生,我总感到惋惜。有时在想,若是五年前盖茨比可以接受现实,懂了过去的终归是过去,那或者又是另一番结局。

细细想来,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接受了所有的现实,发现即使再回到那年,也早已没了那年的冬天,没了那年的自己,过去了的也早已过去。我很感激,感激曾经的那份感觉带给我的,一种温暖如阳光,一种一直鼓励我往前走的向上的力量。

我很欣赏对生活认真的人,早已过了耳听言语的小小年纪,聆听自己的心,用心感受,追求着让自己更为舒服的生活,一种方式。可以无趣,但贵在真实。

“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若现实如此,我依然喜欢这座城市,依然喜欢在这里的感觉。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4

青春期的我们更加成熟了,对事情考虑得更多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做事情更周到了。这意味着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但也意味着我们要看到美丽世界的另一面,和平关系中的争夺。渐渐懂得了“人情世故”,“见风使舵”,“明争暗斗”这些黑暗词语。我们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事情也有自己的判断。但事情却都不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谁都没有批评别人,评价别人的权利。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一开头就提到了他父亲对他的耳提面命。

于是乎,关于一场孰是孰非的角逐开始了作者秉承着父亲的教诲,在纷繁的世界的角落里,看着这一幕幕发生在身边的事。当看到威尔逊有情时,甚至还丢下妻子黛西,和默尔特离开,我们或许会谴责他,但作者没有;当看到默尔特瞧不起丈夫,明目张胆地和威尔逊见面,我们或许会厌恶,但作者没有;当看到默尔特的傲慢时,麦基夫妇的无知时,我们是同作者,陷在那过大的沙发,摇着香槟,时不时看看路灯和行人,他们的人生又是如何精彩呢?

那些活着争吵,名利中的人,还不如那只默尔特买回来的小狗——舒适地蜷缩在自己的天地,平静的心被温柔包裹。可是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幸福已经被抱怨撑破。我看到的是他们的黑暗,白眼,嗔怒,即使笑着,也给不了人温暖。人世纷繁如何修炼内心?

人生很长,还有几十年,人 ……此处隐藏1818个字……的疯狂的花天酒地的拜金的年代,也是美国梦幻灭的时代,作者通过一个小方面入手,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特征,暗喻了大萧条到来的原因。

小说的主要人物,尼克代表的.是创业者的形象,有知识有文化,但是没有资本。而大土豪汤姆,有的是钱,但是没有文化,威尔逊则是一个彻底的穷人。

而盖茨比,一个新资本家的代表,将三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盖茨比小时候是一个穷小子,在学生时代爱上了本书的女主角黛西,并开始追求黛西,后又因为自己的经济能力而被甩,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奋斗,想要把黛西追到手。虽然她已经结婚。他盖茨比是一个算是励志的角色,对目标的执着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不惜逾越法律的底线。这使人厌恶。

对尼克的印象是理想的,与盖茨比一样同为白手起家的奋斗者。但是尼克是理想的,拒绝了盖茨比拉他入伙去贩卖私酒的邀请,站在了法律的一边。这大概就是本书为一的正面人物了吧。

汤姆和黛西,一个是旧时代资本家的代表,也是一个冷血的守财奴,反映了富豪阶层崩坏的道德,一个是美丽时尚的飞女郎,俗气的拜金女,每次在书中出现时令人感到一股陈旧腐臭的奢靡气息。

威尔逊呢,是一个被时代边缘化的人在错误的时代选择了错误的选项,最后连复仇对象都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人给这个故事摸上了一层阴暗的悲剧色彩。

当读到盖茨比被枪杀,汤姆和黛西若无其事的出国,尼克参加了盖茨比的没多少人的葬礼后回到老家,小说结束了,这个美国梦也相继破灭,大萧条,开始了。

我这拙笨的脑壳并不能对这故事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但是却深刻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疯狂,以及对身处在现在祖国新时代的我感到幸运。但是无奈,现在的我无法对它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只能期待时间来完成它了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9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完全是处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想趁闲暇之余读读打发时间,然而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却让我有了莫大的兴趣: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跟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跟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跟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跟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跟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当我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最后一页,我莫名其妙的回忆起一年前的一个秋夜阅读果戈理《涅瓦大街》的情景,当我在涅瓦大街迷人的街灯跟喧闹的人群中目睹一个纯真又孱弱的年轻人的激情被现实的荒谬彻底击碎的时候,我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令我无处遁形,庇斯卡辽夫以其全部的生命追求一瞥而来爱情,但是迷人的姑娘却变成了不可理喻的妓女,于是他对美的追求反而嘲讽般的把他推向了生命的尽头。然后,我在那个有点慌张的夜晚里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放弃救人,因为不会有太多的人希望在蓝色的天空下不断的延展梦想,包括爱情在内,无奈的具有理想性质的向往与改变他人的试图总会变得苍白跟荒谬。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

这书我肯定以前看过,只是我忘记了。 花了两个钟头,把它读完了,因为它真的不长。 不过我实在不明白它身后的光环……百年英文文学史上第二位的小说?我个人持异议。

故事很简单,也很浪漫——一个穷小子,突然可疑地发迹,然后在嫁入豪门的爱人对面置了个豪宅,等重逢等了五年。然后梦幻破灭,死去。 菲茨杰拉德的文笔,在我看来,很老套……也许是我刚看过毛姆没多久的缘故?也许我要把帐赖到翻译巫宁坤头上?也许都不是。描写精细有节制,生动而浪漫,其他的真没什么了。

至于情节,哈。这样的无比凄惨无比浪漫的爱情,我看得有点儿多了——尤其这是电影最爱用的。看完《滑铁卢大桥》看完《云水谣》,就觉得古今中外,不过如此。

唔,小说是年轻的,因为那样来自爱情的悲惨也是年轻人才有的。说实话,我看着这书,就想知道盖茨比是如何发家暴富的……我是说,详细的经历,而不是一段语焉不详,好像是个人就能摇身一变成年轻富翁。盖茨比的富有很大地削弱了这个小说对我的感染力,可能我说得刻薄了一点,这和中国古典小说里中举高升的才子没啥区别,那么这么一出还是才子佳人的戏,只是在美国,顶罪赴死的是男人,在中国,怒沉百宝箱的是女同志。

也许我的确是老了,不大会被这种故事所感动,我宁可去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那里面也有爱情,也有悲惨的爱情,比如《麦琪的礼物》,但那更有尘土味儿也更有亮色,不会让我读完了就想自杀——因为故事太浪漫了,因为盖茨比太可怜了……也许,因为Y们太有钱了?

可能我的确是老了,我希望看到一些更坚韧的人物,更洞察的人物,更趣味的人物,它们才能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不那么灰暗。其实这个世界也并不灰暗,只是有些乏味,乏味到我对坎坷都挑剔了起来。唔,再说,对于一个老人来说,笑比哭好;对于一个秋天来说,温暖更好。 所以,我更愿意去看《大鱼》,或者欧●亨利笔下那些人:剥洋葱的小伙子,削土豆的姑娘,以及那个提供牛肉的女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1

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这样的环境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对单纯的他,环境早已悄悄腐蚀了她,对于她,甚至是芸芸众生,接受、习惯、融合人在物欲横流的生活,变成了与其极为匹配的人,并活下去。而他,盖茨比带着单纯的梦想——活在了另一个世界。

的确如此,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鸟多了,什么样的林子都存在,我们不能决定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能改变我们的出身,甚至生活在自由民主共和国,囿于生存,囿于期望给身边人快乐,囿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囿于有足够能力爱别人。有太多太多时刻,我们身不由己并需要全力以赴,我们生存在社会,适应社会的同时,是否还需要保存内心最开始的天真,最开始的执着,小心翼翼维护它,经营它。纵使外面汪洋,纵使披荆斩棘,内心的天真仍可休憩,提醒自己:你还是你!

盖茨比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在当少校时,无可救药爱上了上流社会女子黛西,盖茨比凭借英俊、聪明赢得了黛西的爱情,热恋一个月后被派去法国作战,一去就是5年。

而黛西,在盖茨比离开的第二年嫁给了大富豪汤姆,婚后,他们享受着奢侈豪华的生活,汤姆时长外遇,黛西原本少女的天真早已变得贪图荣华,玩世不恭。

盖茨比得知黛西嫁人后,在黛西家对面买下豪宅,终日举办party,希望有一天黛西能够光临,而灯红酒绿,曲终人散后,盖茨比仍只能渴望着绿光。

终有一天,二人重新相见,黛西对盖茨比说出来“我爱你”,可这早已不是真情,而是她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寻找的一点刺激,所以当她驾驶盖茨比的汽车撞死了汤姆的情妇时,毫不犹豫将罪责推给了盖茨比,盖茨比被汤姆情妇的丈夫枪杀时,也不为所动。

盖茨比用尽毕生心血建造起来的梦想——就是黛西,这样一个俗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