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高老头读后感15篇

时间:2021-10-18 02:53:26 收藏本文
高老头读后感15篇

高老头读后感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老头读后感1

心中有他人“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

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在19世纪上半期的巴黎社会中,人与人的那种金钱关系实在是太普遍了。《高老头》这本书,以巴黎社会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百丑图。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来到巴黎上大学,住在偏僻的伏盖公寓里。他经不起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的诱惑,通过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踏入贵族的生活圈,先后结识了两位少妇。而这两位少妇,正是与他同住在伏盖公寓的高老头的女儿。

高老头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爱女成癖,并为她们花光了所有家财,而自己却省吃俭用,成了个吝啬鬼,最终因为贫穷而被女儿抛弃,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凄然死去。高老头的父爱,让两个女儿踏入上流社会,却也正是由于他的溺爱,使两个女儿抛弃了他。

”即使在高老头的葬礼上,他的女儿也没来看他一眼。可怜的高老头!还有他那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终也只能折服在金钱脚下。

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头唯一的朋友,那个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后来也因禁不住上流社会和金钱的诱惑,蜕化成不顾一切去挣钱的野心家。“他看着坟墓,洒下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这是神圣的感情在一个纯洁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一滴刚落地便立即飞到天上的眼泪。”这滴眼泪在那个金钱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可是在这滴真诚的眼泪过后,“他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广场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宫的穹顶之间,那里便是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喧嚣的蜂窝,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里的蜜汁一口吮尽。”即将上演的又是金钱之间的交易和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种种悲剧。

对于现在,过去的那个巴黎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其实,它那时种种的一切,仍潜伏在现在这个社会中。

《高老头》这本书使我真正了解到:拥有权力获得利益只能带来片刻的欢愉,不是永久。我们应该学会主宰金钱而不是被金钱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问问自己的良心,因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卖了它,那么良心的谴责将让你得不到好下场。

高老头读后感2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高老头曾经是个面粉商,他积攒了一大笔钱。他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女儿,对两个女儿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她们过着十分优越的生活,有马骑、有车乘,穿着华丽的衣服,并且给了两个女儿每人丰厚的嫁妆,使得她们分别成了伯爵太太和银行家太太,跻身于上流社会,让人刮目相看。但为此却花去了高老头大部分的积蓄,自己仅留了很少一部分钱。他的两个女儿住在巴黎圣日尔曼高档富人区,而高老头却蜗居在位于贫民区的伏盖公寓中。当大学生拉斯蒂涅敲开高老头的房门时,也不由地惊呆了。难道这就是两位跻身上流社会阔太太的父亲的住所吗?屋内没有窗帘,床上有的只是用伏盖太太旧长裙改制的薄薄的盖被,壁纸由于房间潮湿,加上时间较久,早已斑驳脱落了。房间内除了床之外,一个缺了门的破柜子和一张不像样的桌子。谁能相信这就是一个昔日面粉商人的住处!但即便高老头与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为了替女儿还债,为了女儿高达一千法郎的舞衫,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节衣缩食,甚至变卖了仅存的唯一最值钱的金银器具。他的两个女儿就如同榨汁机似的,把高老头给榨干了,但高老头却无怨无悔,他对女儿的父爱是无私的,永恒不变的。

当我好不容易读完这本书,不由地掩卷沉思,思绪久久无法平静下来。此时此刻的我,眼前浮现出了近日上视法制节目中播放的父亲为救儿子盗窃犯罪的情景。那是名叫陆万民的江苏盐城来沪打工人员,家徒四壁,家中父母身体不好,年逾九十的祖父母需要赡养照顾,儿子又因从小先天性胆总管扩张,使得家里债台高筑。当他因企业效益不好被裁员时,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儿子生命垂危,急需10万元抢救费,他们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东拼西凑才八万元钱,尚缺2万元。时间一分分过去,眼看儿子随时将被死神夺去生命,在万般无奈下,他不惜铤而走险,盗窃厂里的钢材,宁愿以自己的坐牢来换取儿子的生命。

巴尔扎克所描写的是十九世纪一个法国老头的情景,而无独有偶的是,时过境迁,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各自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份不同,但在一位中国父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却是相同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禁令人唏嘘、感叹不已。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虽然时隔那么多年,仍不失为一本世界名著,今天重读仍是获益匪浅。

高老头读后感3

《高老头》是由法国小说家所作,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初次获得这本书是在初三,一直没有翻阅过,后来步入高中,赵老师也在一节课中提到过这本书,就想在寒假翻阅翻阅。

下面我想讲讲阅读完第一章后的感想。

在巴黎拉丁区有一座伏盖公寓,附近的环境有些恶劣,经过的人总会对此感到一些反感,公寓内自然也并非很好,还有腐臭的味道。(通过环境描写,也暗示了悲剧的发生)书中首先介绍了其中的几位房客,他们个个都经历不幸的遭遇,非常穷苦,然而高老头并不一样,他订了这里最贵最好的房间,非常有钱,人们都叫他高里奥先生,公寓的主人伏盖太太还向他摆弄风姿,想改嫁成为阔太太。后来有位女子常来找高老头,原来是他的女儿,来向他要钱,久而久之,高老头交付的膳宿费开始减少,最后只能过上最差的生活,还卖掉了心爱的金器银器,仍然在给女儿钱。因为没了钱,原先的尊称也变成了高老头。

再看了内容梗概,高老头被他的女儿榨干了最后一滴血。毋庸置疑,高老头非常爱他的女儿,但也正是他这种溺爱的行为,无脑的给予女儿的钱,不去培养她们没有自立更生的能力,使她们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榨干了他们至亲的父亲,这种父女间的亲情就变成了金钱关系,真是可悲,这种黑暗的社会现象也应该唾弃。还有我认为高老头会住进这所公寓可能就是被女儿逼出来的,而他还在无脑的送钱,这种行为的结果无疑是死亡。再来在高老头有钱的时候,人们尊称他为高里奥先生,对他很尊敬,之后他的钱渐渐被女儿榨干的时候,人们的态度开始改变,待高老头住到最差的房间,他们也就没了尊称,直接唤他高老头,人们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完全就是金钱关系,全都是金钱的奴隶,这是多么黑暗的社会啊!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没有情感的滋润,只有金钱,生活没有一点色彩,如果是我,我永远不愿在这样的社会下生活。

虽然书还没看完,我也总结了一下:金钱只是身外之物,真正有价值的是人世间的情感,这样即使贫穷,生活也不会太艰辛。

高老头读后感4

《高老头》这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的,这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人间喜剧》的一部分。在暑假里由于 ……此处隐藏6864个字……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他,力所能及的为其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父母将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衣服,自己不舍得买的只要孩子需要都会尽一切努力办到。久而久之,子女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好东西都是自己的,自己不要的都是父母的。这种习惯和想法就会被保留下来,当他们进入社会后,会沿用同样的习惯和想法待人接物,最终造成整个社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风气。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种以金钱作基础和手段,满足子女欲望的溺爱,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人生观,最终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本身并没有错,这种亲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虽然爱的方式不当,但爱却是真的。所以,我们如何正确的去看待这种爱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高老头读后感13

前几天刚把《高老头》这本书看完了,深深感觉到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人情的淡薄,当时人们唯一的追求就是金钱和权利,而此书中的主人公高里奥(高老头)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原本是一个精明的面条商,赚了不少钱,成了当地的名人。他有两个女儿,由于妻子的早逝,他对两个女儿爱戴有加,可以说是溺爱,不,比溺爱还要溺爱!这也是他悲剧的导火索,正是他的畸形的爱使他不但没得到女儿的爱,还招来了她们的恨,甚至连他驾鹤西去的时候也没见到他两个心爱的宝贝女儿。

他那两个女儿一个选择了金钱———嫁给了一位银行家,一个选择了地位———嫁给了一位男爵,它们所选的路不同,但同时选择了上流社会,也同时放弃了父亲———深爱着她们的父亲!她们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父亲,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后竟然抛他而去,连死的时候都没见上一面,虽然她们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终,她们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同时也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己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她们应得的,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父亲的爱,过分的爱,畸形的爱![读书感悟]

文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欧仁,他开始是一个想拼命挤进上流社会的大学生,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亲、姑姑、表妹伸手要钱,明知她们已经没钱了,还是开口要钱,为此,母亲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赚钱来给他,还把表妹的私房钱全部搜刮。他揣着这来之不易的钱,通过表姐(上流社会的风流人物,后来因为情夫的背叛而醒悟过来,找了个偏僻的地方重新来过)在上流社会中游走,那时侯的他非常兴奋,因为他进入了这个圈子。高里奥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里的,当他得知高里奥的两个女儿的真实情况后对这怪老头另眼相待,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情变故之后,他觉悟了,他被高里奥的父爱所感动,也为两个女儿(特别是小女儿,因为他们是相爱的,他企图让她爱她的父亲)对父亲临死前的冷漠态度感到吃惊。最后,他安葬了高老头,同时也安葬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他成了一股清泉,虽然他曾经污浊过。

高老头读后感14

“不管你是谁,爱神都是你的老师。现在是,过去是,将来应该还是。”

一个人的心中有爱,才算得上是一个完人。时常我亦觉得爱是个很玄乎的东西,人们因爱而成长,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就像是被施与了魔法一样,但是一些令人备受折磨的爱有时也会引领人们走上爱的歧途。不得不承认,爱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导师,而不一样的爱又会把我们引向不同的路,那就祈祷爱神让我们一直与浪漫、单纯、幸福、美好的爱相遇吧。

在巴尔扎克笔下,沃克公寓恶心的味道描述得如此真实,令人也不忍作呕。在我看来,住进这公寓的人是可悲、可怜的,就像落寞的绅士。即使不需要流落街头,但也要窝倦在这充斥恶心的地方。

糟糕透了的房子给人以绝望之感,异常的压抑,但是贫苦的可怜人却不得不屈居在这里,虽然这里的家具是多么陈旧、腐朽、开裂、摇晃、虫蛀、残缺不全、阴阳怪气、毫无用处、一动就要散架……读后感。但这也还是提供了安居之地。不知在这贫苦的环境中居住的人是怎样的心情?原本斗志昂扬的奋发会不会因那样的环境而变得萎靡不振?很好奇在这公寓里发生怎样的故事。

“如果说他们的衣着不大雅观,身体倒是个个结实。”身体的结实不一定是健康的礼物,已有可能是人生风雨之多而磨练出来的,冷漠无情的面容是人生风霜之多而造成的可怜人。我觉得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情感的缺乏,沃克公寓中的事就像戏剧一样,于此时,拉开了序幕了。

薇多琳小姐是这个公寓里比较漂亮的了,但是这个不幸的年轻人就像一株枯黄的小树,真希望她的生活是幸福的。我知道心情愉快、舞会的欢乐、温柔高雅的生活、甜蜜的爱情能使一个女人变得更加美丽。她眼里流露出的是基督式的温柔以及听天由命般的顺从,让她展式了一个女人的魅力。

我想,一个热是不应该忍辱负重而活得很痛苦的。人是应该保护真正谦虚、真正善良的人,而不应该去欺压这样的人,否则,这个世界上的好人就会越来越少了,一个世道险恶的地方,人是无幸福感可言的。

“小人物要发泄感情,无论是喜怒哀乐,总是不断表现在一连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在我看来,《高老头》一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能精妙地抓住人的心理,从小人物的身上来体现一个大千世界。

高老头读后感15

合上书页,心中久久不能平复下来,愤慨,悲哀交织着。究竟是什么使得"人"一步步走向堕落?社会的黑暗,亦或是人性的丑陋,我们不得而知。

作者巴尔扎克,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高老头》一书被称为近代的《李尔王》,但意义更为广深。书中所出现的各色人物,处于当时的各个不同的阶级。鲍赛昂夫人代表没落的贵族,以隐退终场;拉斯蒂涅和伏托冷代表新兴阶级的两种作风;而高老头和女儿之间的纠缠,凸显了高里奥那绝望却无私的爱。所有人物代表的皆是当时社会的一类人,使读者感受更加真实。

书中的落魄青年——拉斯蒂涅,一步步的转变使我印象深刻。他第一次来到巴黎的时候,是带着心中的理想,想在巴黎这个现代社会闯出一片天地。他努力学习,要在大学中取得学位,然后赚大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现实的残酷让他看清了现实。

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为了钱被两个女儿气死;伏托冷"想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的干"的指点;以及鲍赛昂夫人"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的告诫,让他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让这个原本天真、正直的年轻人最终一步步地走进泥潭,选择抛弃了自己的理想而走上上流社会。

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自己的良知与初心,因为他明白了,在这个资产阶级的大囚笼里,金钱才是主宰,所谓的真情都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禁不起真心地触摸。没有了金钱的支持,真情终会如烟雾一般飘散而去,金钱的魔力促使人们一步步走向深渊。而在如今这个社会,它似乎也是万能的,感情、真相、良心,都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它好似一把双刃剑,可以让你得到很多,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人性。这笔交易,真的值得吗?

金钱影响着人们,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泥潭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本是最宝贵的,也正因有着一份感情,人才不同于野兽。但在金钱与物欲的刺激下,人性开始变得扭曲、贪婪、自私,一切的情感也开始逐渐变味。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句诗一般,人人都应存有一份良知,即使社会再黑暗,光明仍然存在。

《高老头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