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

时间:2021-07-27 23:28:34 收藏本文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

很早以前就被安利过这本书,一直也没有去读,从事了教育行业,发现教育孩子太不容易了,如果自己不学习,就会被超越被淘汰,所以抽空就读书。这本书,对于老师来说,也是极不错的选择。

书中很多观点都非常适合去教育学生,比如说鼓励夸奖这块,可能我们之前习惯性说:XXX,你真棒!现在看来这句话好敷衍,估计稍微大点的孩子都听腻了吧。表扬孩子最好用白描的方式,具体说出孩子哪方面做的好,就事论事,落实到点上。比如说:老师看到你刚才主动捡起垃圾,你是一个注意卫生,爱护环境的孩子,谢谢你,我们都应该像你学习。而不是说:哇,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话我听着感觉都虚伪。比如孩子主动把凳子摆好,可以说:“看来你把老师交代的事情记在心里并且做到了,你值得我们学习,了不起”等等。把夸奖落到实处,有针对性。

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父母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作为父母,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孩子养成诚实的品德。

培养一个孩子何等的心血,但最最重要的是,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我们不能不苛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孩子,因为你永远不是完美的父母。

读书使人明智。

《正面管教》读后感2

正面管教的核心只有两个词:和善和坚定。本书作者认为,孩子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气氛里,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可以说,正面管教是一种可以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能力而且长期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避免过度严厉或娇纵的传统管教方式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正面管教”这个教育理念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德雷克斯是阿德勒的学生。这两个人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阿德勒的老师你一定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早在xx世纪xx年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就已经分别把亲子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室管理方法从欧洲引入到了美国。亲子教育观念主张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强调溺爱和纵容不是一种鼓励;而科学的教室管理方法认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大人们都应该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管教孩子。这两种理念,都已经有了正面管教的雏形。

到了xx年代,本书作者简·尼尔森开始接触到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在深受感染之后,尼尔森加入到了美国加州的一个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里,专门来给家长和老师讲授这些理念。而且在这个培训项目的支持下,尼尔森把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发展成了“正面管教”理念,并在xx年写出了第一版的《正面管教》。从那之后,正面管教理念便开始在全世界范围里流行。到了今天,你可以在将近一百个国家里看到关于“正面管教”的培训班。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的是概念和方法,后半部分的实践性更强,有很多具体的操作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在书的概念部分,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各种理论和观点,这足以体现这二位心理学大师对正面管教这个理论的影响,也大大增强了正面管教理论的权威性。可以说,正面管教理论和二位大师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这本书分四个重点给你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要学习正面管教的方法,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正面管教。第一个重点我就来讲讲,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和善和坚定是它的基石。但要想做到这点其实很不容易,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犯错就马上发火了,所以对父母来说,首先就需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我给你讲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家长们要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合适的应对。明白了孩子错误行为的本质,接下来就要去解决、纠正错误。第三个重点我就来说说,家长不要只告诉孩子,你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而应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很多时候孩子们犯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时家长如果能给孩子以鼓励,就能消除孩子内心的这种失落的感觉。这样孩子就没有做错事的动机了。所以最后一个重点就给你说说,鼓励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

总结

1、我们说到了,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和善和坚定是它的基石。正面管教既不会羞辱孩子,也不会让家长感觉难堪,还能在解决孩子各种问题的同时,帮助孩子培养很多种能力。这种方法值得每一个家长学习。

2、我们说到了,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家长们要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合适的应对。特别小的小孩子的行为都是无心的,家长们不应该去惩罚他们。而稍微大一些孩子,他们所谓的不良行为的目的,也只是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中的一种,认清孩子行为的目的,能更好地帮助家长做出判断。

3、家长不要只告诉孩子,你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而应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问题,家长要做的绝不是惩罚孩子,也不应该是视而不见,而是要把解决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能锻炼孩子很多种社会能力。在这里作者总结的,解决问题的四个要素分别是:相关、尊重、合理和有帮助。

最后,我们说到了鼓励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好比植物需要水,家长们可以从一个拥抱开始去鼓励孩子。鼓励孩子们自己弥补错误,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有了孩子后,原来温柔的淑女顿时变成了母老虎“不跟他嚷嚷,他能听吗?”家里有了母老虎,顿时气氛就不对了:孩子哭闹,时而喊叫,时而又如耗子见了猫。老公也大气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碰到了老婆那根紧张的神经。家里的气氛如履薄冰,仿佛空气也不流动,欢声笑语沒有了。

孩子真的那么难管吗?为什么他们不听话呢?为什么他们总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呢?家长是要控制孩子?还是让他们自我管理呢?做家长好累呀:

如何让孩子言听即从,如何让孩子积极合作,如何让孩子自我管理,自制自律,让所有的家长都可以变成甩手掌柜子,孩子们悄悄自己就长大了。这听起来是不是简直不可能??《正面管教》是我看过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

《正面管教》一书教会你如何既不惩罚又不娇惯地管教自己的孩子,如何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避免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权利之争?“超级父母”或者是我们常说的“虎爸虎妈”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危害?本书的内容提供很好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科学依据,同时为父母配备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工具,非常的 ……此处隐藏8004个字……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孩子永远和大人是会有代沟的,如何减少这个代沟的存在,并不是大人去适应这个社会然后教导孩子这是必然的结果才对,而是要和孩子共同去接受并且想办法让新一代更明确知道自己:我是未来的一代,我有创造世界的能力!但中国的教育大面积的误区就是我们往往只会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总觉得他们都没有长大,应该受我们的保护,在不断的告诉他如今的社会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不然你就会被淘汰了等等等等。然后他们变得逆向了,背着时代的节奏和教育唱着反调,于是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听话了。可我觉得,在压力如潮的不同时期,首先要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态,那样所有的教育都会是正面的,是可以引导的

每个人都有阴暗的一面,会因为某件事某个物而害怕面对一些自己不敢面对的问题,大人如此,何况对一些初涉社会的孩子呢?大家都会经历这样的童年,总会问自己的父母,我是哪里来的?父母千篇一律的回答:垃圾桶里捡来的。对于我们那个时代,或许在我们这一辈中都是一群垃圾桶里捡来的孩子,那大家都一样,也没所谓我的人生是从垃圾桶开始了。我们的父辈接受的思想是保守的,在他们认为关于生理问题的解释比较难以把持的时候,善意的谎言就变得那么自然了。然后到了20年30年甚至50年后,我们还要将这些残存的痕迹保留下去吗?

经常和孩子聊天,她很多思维意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没有灌输的,但我很想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但很多时候她无法清晰的告诉你,我也会经常用我认为的可不可行而制止她,有的时候也有些小暴力,心疼之余我又想,她有错吗?其实她没有,她接受的就是现在不断在更新的社会,我却还在上下交接点上慢慢匍匐前进,进步有些慢了。

看完《正面管教》,我只想和各位家长分享的是: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没有规定的未来,对于孩子来说,人生路还没有真正开始,那就让我们经历过风雨的家长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人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让我们自己的心态和孩子的心态平静的行走在同一条线上吧!

孩子从呱呱坠地时,每一件事都牵动着父母亲的神经,而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父母亲一生必不可少的课程。

看了这本书后我就很注意对孩子的“坚持”。幼儿时期孩子最不愿意吃饭,最喜欢的就是玩。当孩子不愿意吃饭时,我会坐在他们身边,耐心又坚定地说,想身体好就一定要吃饭,不吃饭所有的玩具和零食都会被没收掉,孩子们在我的“坚持”下把饭吃完了。孩子眼馋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看见别人有好吃的和好玩的就想吃想买。我对孩子说,你想吃什么就直接跟妈妈说,不要说人家在吃什么我也要吃,别人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并不代表这个东西一定适合我们。所以两个孩子这么大,从来都不会看着别人的东西眼馋想要。因为小时候眼馋是正常的现象,等到长大了眼馋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了。现在是网购的年代,我也很鼓励孩子自己去设置一个账号,在网上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有条件的,就是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不能买。孩子每每在网购之前都会征求我的意见,如果有些东西我坚持认为不能买时,他们都不会去买。这不是我的“专制”,因为每一位父母亲都是爱孩子不会去害孩子的,孩子毕竟未成年,有些时候会不知道怎么去分辨,如果做父母亲的不帮助孩子去分辨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那真的是害了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时,父母亲要做到“坚持”;当孩子因为他的无理要求无法达到而耍赖时,父母亲要做到“坚持”;当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孩子的“苦肉计”而“挺身而出”时,父母亲更要做到“坚持”。让孩子在“坚持”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习惯这样的“习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一定是有益无害的。

“坚持”是对孩子的一种爱护,是一种极其负责任的爱护;“坚持”是一种不骄纵孩子的教育,更是一种对孩子的正面的教育。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坚持”我们的“坚持”,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和孩子都平安,健康,快乐 !

这是本非常好的教育书,教我们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每个做了父母的人都感到父母难做。父母是孩子至亲至爱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绪言语都无形中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看到“正面管教”,看到它的定义,更是茫然,“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那这是什么方法呢?

第一章的内容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面管教相对于骄纵、严厉不同;严厉是有规矩没有自由,骄纵是没规矩而又自由;正面管教则完全不同,它是既有规矩、又有自由。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样子。具体该如何做呢?

其中“和善与坚定并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更重要的是正面管教告诉我们要:废除惩罚;废除骄纵;和善而坚定。给孩子培养“气象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惩罚带来长期负面的效果,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问启发式的问题,使用和善而坚定的话语。

我觉得在开始正面管教之前应该跟孩子建立信任,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合作。此做法分为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一位让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的行为或感受,效果会更好。

3、做这些要真诚、友善。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或提出建议,直到达到共识为止。

只有赢得了孩子的信任,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对孩子、对班级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友善、关心和尊重是实施这些的根本。

我想,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我们的管理观念,尝试实施正面管教,这应该是一次重大的前进吧!谢谢周老师给我们推荐这么好的一本书,我们会努力做到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寒假里我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这本书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对“和善”的理解。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和善”意味着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

书中列举了很多实用的例子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办,我简单归纳一下:

在孩子不尊重我们时,我们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同时想出办法去引导孩子尊重我们(他人),或是邀请孩子合作,共同寻找出既尊重你也尊重我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用惩罚、说教、或其他控制的形式迫使孩子尊重。

我想,我们很多沉浸在爱和自由理念里的家长都容易陷入“和善=娇纵”的误区,希望在这场“及时雨”的提醒下去引导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