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调查报告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6篇

时间:2021-08-27 04:05:48 收藏本文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6篇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6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汉,即可以用来沟通,也可以用来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无论是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人在使用汉时,由于各种原因,把原来要写的,写成了另外一个,所以,才出现了错别。为此,我们小组对我们班同学作业本的错别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我们作了统计和归类,我们发现了造成错别大概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

比如说“进”写成了“近”,“珍惜”写成了“珍稀”等等,我们班同学中出现错别概率最高的一组是“即”与“既”,把“即使”写成了“既使”,把“既……也”写成了“即……也”等。出现最多的一种现象是“的”、“地”、“得”用法的混淆,老师每碰到这种情况,都强调名词前面一般用“的“,动词前面一般用“地”,动词和形容词中间用“得”,可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用心地去思考,去分辨。其实,同音造成的错别不是不可以预防的,只要在写同音时,先想一想要写的这个这个词的意思,再确定,就不会出现错别,至少不会太多错别。

二、形近引起的错别

“席”写成了“度”,“期望”写成了“欺望”,“虚心”写成了“虑心”等。这种形近,一般都是形声,老师说了,形声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我们在写句子时要先先想这个词的意思,再来确定这个的偏旁部首,就不会出现错误。如果还是弄不清,就翻翻典,问问同学。千万别乱写,否定错别会更多。

三、由于粗心造成的

比如说,“试”本来没有撇的,又多了一撇;“武”也这样,一不小心就画蛇添足了。有些同学写了前半个部件,后一半落了写了。有些同学前半个是写对的,后半个就会写成别的了,比如“撕”,写好提手旁和“其”,右边就会写成了“月”部,因为他还以为是写星期的“期”了。这样由粗心造成的错别,还有很多,比如多点少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写的时候,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是因为这个你不会写,而是你没有静心去写。

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祖先留给我闪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每一个汉,正确书写,合理运用汉,让汉发挥其更大的魅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定不佳。经统计分析,

学生的作文问题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篇幅短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

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好像一幅画,只有轮廓,没有血肉,所以

总也丰满不起来。

二、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

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

客。这样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

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妈妈真伟大!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

师!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总觉得有些空

洞和高调。

三、表达不准确

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

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

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达。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白蜡,索然无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

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

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

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时一说

写作文,学生就搬出作文书,套用模仿,有的甚

至是全盘接收;或是老师念一篇例文,有

一半学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无个性可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制学生失去作文兴趣,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

提高呢?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第二课堂严重溃乏

除了读读教材中的文章,抄抄书本上老师指定的词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

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他们的语言积累很是缺乏。心中无货,当然

下笔无墨了。作文时冥思苦想,也不过瘳瘳数语而已。

再者,家长在这方面的引导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家里过问孩子的

学习情况,并能主动予以引导的不足

10%。

(当然这并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们,他们要么农活太忙,无暇顾及;要么知识底子不够,有心而力不足;要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二、作文时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学生作文时缺乏投入感,没有激情,把作文当成难以应付的差事,从心底厌恶写

作,没有主动性,没有心灵参与的过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

三、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有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调、程式化,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写作技巧、表达方法上的点拨,对于作文内容却搞“一刀切”,学生缺乏作文内容的积累和写作心理的需求。 ……此处隐藏5858个字……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厌烦学习,即便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厌学情绪。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弄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教育教学的新思路,特进行此项调查。

二、调查对象

育英小学三年级、五年级部分学生,随机抽查。

三、调查方法及内容

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内容共有21项,18道选择题,三道问答题,具体为:

1、你喜欢语文学习吗?2、你认为语文学习重要吗?3、你想提高语文能力吗?4、你学习语文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5、你认为以下哪种形式对你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最有帮助?6、你喜欢你的语文老师吗?7、语文老师上课用的主要是哪一种方式?8、你在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9、上课时你能完全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吗?10、你在课堂上有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11、课堂上老师会提问你吗?12、你能主动完成作业,及时预习、复习吗?13、你会经常不完成作业吗?14、写作业时,你能做到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吗?15、你的老师是否经常在课堂上给你提供朗读的机会?16、你是否经常朗读课内、课外书籍?17、你喜欢写作文吗?18、你主动地写过日记吗?19、你认为造成你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方面呢?20、你希望老师能给你提供怎样的帮助,才能提高你的学习兴趣?21、你认为家长怎么做才能提高你的学习兴趣?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达100 %。

四、调查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2、学生问卷调查;3、收集相关数据;4、统计调查资料;5、分析调查结果

五、结果统计

五年级调查50人:非常喜欢语文学习的占80%,有时喜欢的占20%;认为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占90%,有些重要的占10%;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最大困难是口头表达的有16人,占32%,是阅读的有16人,占32%,认为是习作的有18人,占36 %;认为学校、老师依靠开展学习方面的活动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学生有33人,占66 %,认为经常鼓励自己能提高兴趣的有17人,占34%;认为家长经常辅导自己做功课能提高自己学习兴趣的有38人,占76 %,经常了解自己学习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有12人,占24 %。

三年级调查40人:非常喜欢语文学习的占70%,有时喜欢的占30%;认为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占95%,有些重要的占5%;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最大困难是口头表达的有12人,占30%,是阅读的有12人,占30 %,认为是习作的有16人,占40 %;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受自身影响的占72%,受老师影响的18 %,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有10 %;认为学校、老师依靠开展学习方面的活动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学生有98%;认为经常鼓励自己能提高兴趣的100%;认为家长经常辅导自己做功课能提高自己学习兴趣的占83%,经常了解自己学习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有17 %。

六、调查反思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从主观上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所以不喜欢语文,有的同学是因为上课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对学习失去信心,还有的同学是因为其家长缺少监督和检查的力度。深究其中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家庭因素。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谓到了极点。家长只关注与升学有关的科目,给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其他的科目则不闻不问,认为语数学好就行,其他学科无所谓。其次学校的学生来自附近三个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观念陈旧,方法不得当,孩子做得好不知道表扬肯定,孩子做得不好不是打就是骂;有的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过分溺爱,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只要是孩子不愿意做的事一律不让孩子做,在学习上也一样,只要是孩子觉得为难的问题,就会心疼地让孩子知难而退。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第二,教师因素。教师片面追求分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优劣,导致学生偏爱语数,不关注其他学科,得不到全面发展。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学校中已具备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但教师们仍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进行说教,习惯于通过强化题型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手段不灵活,评价措施不到位,教学设计不新颖,枯燥的课堂,学生索然无味,难以调动大多数的积极性。

第三,环境因素。社会、学校、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赖以进行的主要环境,环境的优良潜在地干预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尽管这种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团结向上的班级风气,和谐的家庭氛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个人因素。学生大体知道自己的读书目的,但在行动上,他们并不是很认真地学习,对所学的东西不是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

学生厌学倾向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课题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实验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师以学生"乐学、会学、会用"为指导思想,力求探索以兴趣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流程:激发兴趣--输入信息--实践应用--体验成功。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力求语文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课堂教学贯穿四个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开放、轻松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情趣舒畅。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帮助,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6)与家长积极配合,调节孩子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

总之,学生厌学现象问题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学校、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家庭都重视起来,找出症结,努力想办法来改变这一现状。我想,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把学习当作己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才。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