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锦集8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 ……此处隐藏7127个字……假做兼职。3.92%的同学选择兼职工作的类型是派发传单、做促销和礼仪。极少数同学则会选择模特儿和家教等兼职工作,80%的同学获得兼职信息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和兼职中介推荐。
三、数据分析
1.绝大部分同学对兼职持赞成态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而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选择做兼职的同学却很少。
2.有一部份的同学认为做兼职会影响学习,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得次失彼,所以建议同学们最好在寒暑假等长假时期做兼职。
3.既然做兼职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经验,那就要选择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兼职类型,如果是经管系的,可更多地考虑促销方面的工作,学习旅游管理的,可选择促销、礼仪和餐饮等多种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警觉性,小心兼职骗局。四、心得体会大学生可适当地、适时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兼职工作,这样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提高自身能力,但也要正确看待和对待兼职,要有选择性,不能有“钱”就做,这是极度错误的一个观点。最后提醒大家一句: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切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
学生调查报告 篇8一年一度的情人节,武汉市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浪漫温馨的气氛。作为大学城的武汉,高校数量和密集程度居全国前4位,双双对对的情侣身影中,大学生占了不少的比例。因此笔者对武汉大学生度过情人节的现状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武汉大学生度过情人节的现实情况,研究武汉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掘武汉大学生在度过情人节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笔者特进行此次调查。
二 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武汉市内各大学学生,包括本科、专科、成教等层次的学生
一般情况:学生年龄集中在17~22岁之间,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家住城市的大学生比例相对较大
三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问卷的发放主要通过笔者通过分发电子邮件、QQ消息的方式进行发放。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分,回收率为87%。电话采访则通过拨打电话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采访,共采访5位大学生。
四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恋爱状况,情人节活动安排及费用支出及对情人节文化内涵的了解情况。问卷共向大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
五 调查结果
由此次问卷,得出以下结果:
1、 在收回的87份问卷中,95%以上的大学生能准确说出情人节的具体日期,但是只有26%的大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情人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表明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对情人节的较为浅显的理解中。
2、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有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正在恋爱中,在恋爱中的大学生中,有近80%的大学生表示今年情人节是和自己的男(女)朋友一起度过的,只有20%左右的大学生表示由于异地恋或其他距离因素,今年情人节没有和男(女)朋友一起度过。这表明在大学生中,恋爱作为一门选修课已为相当一部分人所接受,并且大多数大学生情侣都煞有介事地把情人节作为感情加温的法宝之一投入实践。
3、 有7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情人节开支在100~300元之间,其中有25%左右的学生表示开支主要来自自己的压岁钱,38%的学生表示开支来自生活费,23%的学生表示开支来自自己通过打临时工所得的钱来。这表明,相当程度的大学生的情人节开支还是来源于家庭,自己打工赚钱过情人节的毕竟还是少数
4、 对于自己最想收到的情人节礼物,有近69%的大学生选择了鲜花和巧克力,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依然觉得鲜花和巧克力就是情人节的必备项目。另外也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表示希望收到对方亲手制作的情人节礼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李同学表示:“我还是觉得收到对方亲手制作的东西最开心,因为心意都包含到里面了。”也有23%的大学生选择什么都不送也可以,并在采访中表示,现在大家都是学生,对礼物什么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5、 针对“对大学生恋爱有什么看法”的表述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意见不一的回答。近39%的大学生表示读大学就应该好好谈一场恋爱,“大家都是成年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而46%的大学生则认为还是应该以学业为主,不能为了跟风而去谈恋爱,15%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说不清楚。一位就读于二本院校的大一男生这样说:“很想在大学谈一场轰轰轰烈烈的恋爱,同时也很支持周围的朋友恋爱,始终认为不谈恋爱就没有读过大学。”与之相对的,一位大三的女生则表示:“课业很紧,完全没有谈恋爱的打算,更没有过情人节的打算。”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很清醒地认识恋爱问题,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
6、 在问卷中,有七成的大学生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并表示婚前性行为是对自己极为不尊重的表现,在采访中,武汉职业学院的的王姓同学这样表示:“贪恋一时之欢可能会带来终身的遗憾。女孩子特别要学会保护自己,在对方提出这种要求时应该学会拒绝。”也有两成的大学生表示应该学会及时行乐。这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还是有着比较清楚和理性的认识。
六 调查体会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大学生对情人节整体上来说还是有一个比较理性和清楚的认识,对情人节的消费观上还是较好地坚持了适度消费的原则,有超前消费的趋势,而在对待如婚前性行为等问题上能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针对部分大学生的迷茫状态,笔者特提出一下几点看法:
1、 理性消费。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看到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而西方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群体的娱乐休闲生活。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对待节日的观念上,我们应该推崇合理消费的原则,反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2、 理性地处理感情和学习生活问题。如今,大学生情侣在校园里牵手、拥抱已屡见不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流,应该加大重视力度,毕竟我们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学习深造,而不是学习如何恋爱交往。因此理性处理好感情和学习问题十分重要。
3、 强化安全意识。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特别是女大学生,在原则问题上应该学会说“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单身的大学生为了度过情人节,在网上发帖子征临时男友、女友陪过节,虽然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此种行为不值得提倡,毕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容易被骗。
七 结束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导陈海春教授在采访中表示,情人节作为“舶来品”,是随着改革开放而进入中国的。每个人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年轻人过情人节,就是打上了他们所在的这个时代的烙印,这没什么值得非议的。同时陈海春说,“大学生代表着活跃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他们无非是把情人节当成一个互相交流的契机,大家聚一聚、乐一乐,理性消费,这是一件昭示着时代进步的好事。”有此,我们能够看出情人节作为一种感情交往的纽带,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中较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