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调查报告

【热门】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时间:2021-08-26 12:06:00 收藏本文
【热门】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热门】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欢乐的歌儿唱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如约而至的到来了。下面,让我们去作个春节社会调查吧!let us go!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

当今社会,春节送礼,许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了。那多少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呢?调查显示:68.5%的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仅有8.9%表示"送礼"并非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有22。6%的被访者表示不好判断。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既然大部分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那么今年春节送什么礼物好呢?其中,50%的人认为送食品合适;35%认为送保健品高雅;10%认为送烟酒茶类时尚;5%认为送什么也无所谓。

在与被访着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县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大约为800元左右,而在调查中,受访者的春节消费额度,在400元以下的占19.5%;400—600元占35.8%;600—700元占21.5%;700—800元占12.2%,800—1000元占9%;在1000元以上的占2%。调查表明,23.2%的家庭,春节期间大约将消费一个月的家庭收入。

过春节,当然也少不了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如今社会,孩子们的压岁钱在600元以上的占40%,在500元左右的占50%,在300元以下的仅占10%。

“春节黄金周”期间,少部分人会借着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去一些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地方去过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当然,这也少不了人民币的支持,旅游消费额在1000元左右的占20%,在3000元左右的占45%,在5000元左右的占35%,看来,春节旅游这也是一笔大消费啊!

看,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热闹非凡,听,鞭炮声,嬉笑声,共同编织着春节的欢乐歌!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年2月10日上午,在我校团委,政教处的呼吁下,我们针对现阶段塑料袋使用的问题,开展了此次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一、我们的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宣传台,认真阅读了展示牌上的环保知识宣传,了解了关于泰兴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紧接着,我们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污水处理情况和流程,展望了泰兴市未来发展规划和积极构建全社会关注环保的人文环境、绿色环境。

二、分析: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分析:什么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四、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白色污染经过太阳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我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然而,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泰兴市,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此,我建议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时刻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 ……此处隐藏3647个字……会比较来实现,如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本地居民比较以及获得家乡人的社会羡慕等。因此,提高“蚁族”的社会经济地,更有利于他们进行积极的社会认同建构。

(三)社会记忆

社会记忆是“蚁族”建构社会认同的基础。根据原生论观点,人们在一个社会中生活的时间越久,他们越可能形成自然依恋性情感。当“蚁族”自依恋情感越深,他们越可能形社会认同。此外,歧视性记忆和支持性记忆反映出“蚁族”与本地居民的互动结果。然而事实上一些“蚁族”在融入迁入地过程中,与城市市民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和互动交往,无法建立起与城市居民相融合的生活圈子,甚至会面临一些偏见和歧视,主要表现为地域偏见、语言轻蔑、有意回避、职业排斥和人格侮辱等。例如,在一家快递公司工作的R所说,“同事知道我是苏北来的,第一反应就是苏北的人是不是都很穷啊,这让我很尴尬……有些矛盾,可能这个地方真的不属于我吧。”

四、促进“蚁族”社会认同的思考

(一)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和谐

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蚁族”“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考虑现实城市容量、承载力和城市发展潜力的前提下,把“蚁族”的城市融入问题放在社会和谐目标框架中,积极探索和科学规划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体制以及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其收入水平,提升其就业质量,提改善其生活状况。

1.健全制度保障,创新社会管理。在享有社会资源和获得社会机遇等诸多方面,户籍制附带的就业、医疗、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差别待遇成为“蚁族”的阻碍,表征着对“蚁族”的社会排斥,影响其城市融入。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推动社会合理流动势在必行。

苏州市自20xx年起便开始推进居住证制度建设工作,以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形势需要,积极保障大量来苏建设者公平享受苏州改革发展成果。居住证制度的实施,是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获得融合共生的制度性保障,政府应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增强“蚁族”社会认同。

2.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居者有其屋。政府要落实中央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要求,出台一系列加快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条件允许的地方政府可以建造专门供“蚁族”居住的廉价公寓,按照大学宿舍的形式或居民区的方式来建造。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着力加强“蚁族”聚居区周围的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如公园、公共交通、娱乐消费场所等。 20xx年底,为解决城市新人群的居住难题,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管理经验,推出优租房制度,为城市新人群解决“蜗居”难题提供了一种解法。但房源有限,仅能解决部分“蚁族”短期住房需求,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此类保障性住房建设。

3.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蚁族”职业认同。政府可以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对“蚁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蚁族”的就业能力、将失业“蚁族”纳入城市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使其在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享受基本生活保障。

(二)加大社区支持范围,增强社区归属感

社区是“蚁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地,是“蚁族”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蚁族”社会支持工作的主要落脚点。然而更多的“蚁族”具有较强的“过客”心理,只是将租住的社区作为暂时的栖身之所,造成该群体缺乏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基于此,社区要组织多类符合“蚁族”需求的活动,促进“蚁族”在社区内的沟通和交流,社区要发挥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保障“蚁族”应得的社会支持与服务,增强其社区归属感。

(三)提高非政府组织支持能力,助力“蚁族”城市融入

大部分“蚁族”城市的生活、行动得不到有效支持,挫败感、焦虑感和被排斥感普遍存在于怀揣“城市梦“的“蚁族”中。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要拓宽社会服务的范畴,通过为“蚁族”开展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提供法律援助、组织文化发展与休闲娱乐活动等方式实行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满足“蚁族”需求,使其得到生活帮助和心理援助,促进“蚁族”城市认同感。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应充当政府和“蚁族”沟通的桥梁,向政府反馈“蚁族”城市融入困境和诉求的同时,向“蚁族”传达政府的政策意图,增进政府和“蚁族”相互理解。

(四)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社会的人文关怀

德国学者冈瑟?舒尔茨所说:当德国需要大量外劳时,外来劳力被当成“客人”而受到主流社会的欢迎;然而,当德国的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之后,“客人”就被描绘成了“从第三世界到发达国家瓜分我们现有社会福利的入侵者”,排斥外来移民的社会舆论随即占了上风(李明欢,20xx)。

城市要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对“蚁族”的奋斗精神、亲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给予充分肯定,形成各阶层理解、关心、鼓励“蚁族”的良好氛围。城市要该以一份宽广的心胸接纳“蚁族”的到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不仅能够体现

城市的襟怀与底蕴,同时关系到城市良性有序发展。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基于学业需要和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特地借助环保宣教活动向先锋小学三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一些有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状况的资料。

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四、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我们期待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热门】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