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市场调查报告模板汇总8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市场调查报告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市场调查报告 篇1中国服饰报市场调研中心通过深访、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电话访问等办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商场做定期跟踪调研已近两年的时间。所调研的内容涉及了商场服装整体销售、各类服装品牌运营、商场和商圈消费者定位构成及其消费情况等各个方面。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调研中心不但通过调研积累了大量的市场一手原始数据和不同类别服装的经营状况资料,并且和各地服装商场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本报在往期报纸中陆续刊登了北京品牌童装、羽绒服、品牌男裤、品牌女裤、品牌羊毛衫、品牌羊绒衫、品牌女鞋、品牌内衣、品牌男装、天津品牌童装、全国品牌运动装等市场基本运营状况的调研报告,给各类服装企业提供了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市场信息和数据。此举对服装企业的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着“深入市场一线,助力中国服装企业成长”的宗旨,本报市场调研中心于20xx年春节前后对北京市内17家商场的品牌女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这17家商场分别为蓝岛大厦、北辰购物中心、西单商场、东安市场、百货大楼、翠微大厦、长安商场、百盛购物中心、双安商场、SOGO、贵友大厦、城乡贸易中心、当代商城、中友百货、方庄贵友、赛特购物中心、燕莎购物中心。这些商场覆盖了北京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的商场,而且其消费层次从年龄、收入、文化、职业等层面的覆盖性也比较广泛,在北京的中高档服装消费领域有一定的代表性。
综合调研情况,本报从营销的角度对调研数据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本期刊出此次调研的基本报告,以飨读者(报告中所提及的数据以北京十七家商场调研时段的数据为依据)。
一、基本情况
1.品牌数量及来源地(表一略 详见本报3月23日第11期)
此次调研的17家商场中,共有女装品牌481个,分别来自18个不同的地区(品牌来源地以各品牌在国内及代理商营销总部的所在地为统计标准)。
在481个品牌中,北京的品牌最多,达到了169个,市场覆盖率为35.1%;广东的品牌150个,市场覆盖率为31.2%,位居第二;上海的品牌排在第三位,品牌数量94个,市场覆盖率为19.5%;浙江的品牌17个,以3.5%的市场覆盖率排在了第四位;天津的品牌数量11个,市场覆盖率为2.3%,排在第五位;福建的品牌9个,以1.9%的市场覆盖率排在了第六位;辽宁的品牌则以7个品牌,1.5%的市场覆盖率排在了第七位;江苏的品牌排在第八位,其品牌数为6个,市场覆盖率为1.2%;山东的品牌排在第九位,品牌数量5个,市场覆盖率1%;湖北的品牌3个,市场覆盖率为0.6%,排在了第十位;黑龙江、河北和河南等8个地区的品牌总体数量为10个,这几个地区品牌在北京的整体市场覆盖率为2.1%。
从北京市场品牌女装来源地的统计来看,不难看出北京市场品牌女装虽然来源地数量较多,但是各地的品牌数量有很大的差距,在异地品牌中排在第二位的广东品牌数量和排在第三位的上海品牌数量相差就达到了56个品牌,这个差距数几乎达到了其余异地品牌的整体数量。另外,北京市场中北京、广东和上海三地的品牌总数量占据了北京市场女装品牌总数的85.8%。这一数据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可以反映出北京市场品牌女装的品牌来源地的集聚效应是很高的。
经过本报从品牌产品款式、风格、时尚性、目标消费群体年龄等层面对这三地品牌整体的分析、对比发现,北京的女装品牌主要以成熟女性为主、产品偏向职业装;上海的服装以国外引进品牌居多,休闲装的比重较大,目标群体多以年轻的女性为主;广东的品牌以时尚、个性和休闲为主。
2.单一品牌商场覆盖率(表二略 详见本报3月23日第11期)
从整体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在481个品牌女装中,商场覆盖率在50%以上的品牌数量仅为11个,只占了整个品牌数量的2%左右,而进驻一家商场,商场覆盖率为6%的品牌女装数量却高达264个,占品牌总数的54%以上。由此可见,北京市场品牌女装的商场覆盖率相差很大,大部分品牌的商场覆盖率都很低。
从品牌女装的品牌来源地方面来分析,商场覆盖率在50%以上的11个品牌中,北京的品牌数量最多,达到4个,分别为:蓝地、赛丝特、玫而美、郎姿;天津的品牌为3个,排在第二,分别为:
ONLY、VEROMODA、柯利亚诺;上海的品牌2个,排在第三,分别为:埃斯普利特、艾格;福建和广东的品牌各一个,排在第四,品牌为:福建的宝姿、广东的天意。
这11个品牌的覆盖率排序的具体情况为:ONLY进驻了14家商场,覆盖率为83%,排在第一位;VEROMODA和蓝地两个品牌均进驻了13家商场,覆盖率同为77%,排在第二位;赛丝特的商场覆盖率为65%,进驻了11家商场,位居第三;玫而美和埃斯普利特两个品牌的商场覆盖率均为59%,分别进驻了10家商场,排在第四;艾格、郎姿、宝姿、柯利亚诺和天意这5个品牌的商场覆盖率为53%,进驻了9家商场,排在第五。
经过本报调研发现,在这11个品牌中有90%的品牌产品风格为价格中档水平的休闲装和商务装。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本次品牌来源地统计是以各品牌在国内(或总代理商)营销总部所在地为标准统计的,而像ONLY、VEROMODA等品牌其实是国外的服装品牌。这种现象说明,国外的休闲装品牌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可度。另外,虽然广东的品牌比重很大,但是商场覆盖率在50%以上的只有天意一个品牌。
3.商场的品牌拥有量(表三略 详见本报3月23日第11期)
和本报以前对北京市场其他品类的服装数量相比,各商场中品牌女装的拥有量是最多的,平均每家商场的品牌数量在65个左右。具体情况为:SOGO123个、中友百货111个、翠微大厦103个、双安商场77个、百盛购物中心72个、北辰购物中心69个、蓝岛大厦60个、百货大楼58个、方庄贵友57个、当代商城56个、城乡贸易中心53个、东安市场51个、长安商场50个、赛特购物中心48个、燕莎友谊商城44个、西单商场43个、贵友大厦33个。
从各商场北京和异地品牌数量上来看,只有城乡贸易中心、百货大楼、北辰购物中心这3个商场北京的品牌数量超过了异地的品牌,其余的商场均是异地的品牌居多。从各商场北京和异地品牌数量的比重上来看,异地品牌比重最大的商场是SOGO,其异地品牌的比重达到了79%。排在第二位的商场是中友百货,异地品牌的比重达到了70%,排在第三位的是双安商场,异地品牌的比重达到了68%。其余的商场中异地品牌的比重超过了60%的商场有贵友大厦 ……此处隐藏19910个字……的旅客对铁路部门“十·一”提速调图及兰新线运价调整等利好消息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
3.3 与民航相比,铁路部门整体形象需进一步改善
绝大多数旅客认为民航部门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工人缃对较高;而55%的旅客对铁路部门印象一般;只有2%的旅客选择了印象较好;而对铁路部门印象较差的旅客占17%。票贩子现象仍然是广大旅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它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次为站车服务态度、餐车饭菜质量、旅途治安情况、卫生状况。
4 思考与建议
4.1 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促进铁路企业扭亏增盈
明确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建立资产结构合理调整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实现铁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4.2 推进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减轻铁路企业负担
乌鲁木齐铁路局现有职工6万余人,新疆航空公司共有5千余名职工,但两个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却相差不多。当前,铁路企业庞大的职工队伍是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铁路企业应广开分流渠道,多渠道地开展职工下岗培训,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4.3 开展营销宣传,扩大铁路影响,促进社会认知
逐步增加营销宣传的支持与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在商业中心、长途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地散发宣传品,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包装、橱窗、招贴、路牌、霓虹灯等媒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便捷、经济优势,宣传铁路的改革动向、新举措、新的服务信息。
4.4 建立完善面向市场的营销机构和队伍
一是客运、货运多集经系统应尽快完善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考核激励办法,并给予人、财权限,明确职能,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营销目标的完成。二是要迅速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懂经销、会经营的专、兼职营销队伍,调查客源,分析市场,制定对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客货源。
4.5 优化服务质量,改革服务方式,努力塑造铁路运输的良好形象
铁路要争取客流扩大市场份额,除速度和价格因素外关键是要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深入进行市场经济形势教育,积极开展承诺服务及服务竞赛,缩小与航空的差距。其次,要加强对客运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教育工作,不断强化路风教育,规范服务行为,细化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旅途包含供应管理工人保证饭菜质量。四是在特快列车上组装闭路电视,改善列车旅途文化娱乐条件。
4.6 拓宽客票销售渠道,完善销售网络
除在商业中心、厂矿、宾馆、生活区等人员密集地增设定时、定点售票处,开行流动售票车,方便旅客就近购票外,同时应完善电话订票措施,延长预售票发售时间,尽可能扩大送票范围,以减少旅客购票时间。应与长途汽车站、大宾馆开展联营业务,为大型会议、旅游团体、农民工客流,提供上门售票服务,形成订、售、送票服务为一体的客票营销系统。
4.7 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
旅客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带有明显的时间性,在旅客运输市场运能与运量相对埋,应依靠价格变动来调节。客流高峰期,可适当提高票价;而市场低迷时,应适当降低票价。当然,票价上下浮动的幅度应大体一致,差价的实行必须以平均价格大体稳定为前提。
4.8 严格票务管理
为维护运输市场竞争秩序和铁路企业形象,应细化完善列车客票销售管理办法,对不规范客票销售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市场调查报告 篇820xx年3月27日,星期三,美术教育班学书籍装帧的全体学生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市场调查。本次市场调查的主题是“书籍装帧的各方面知识”。 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书籍装帧设计对于书籍内容的传达及书籍销售量的高低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对于畅销书,相信各出版社和编辑们在其书装设计上下足了工夫。为了能较深入地了解书籍装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查,但是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调查范围较小,现将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几个要点: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由于本人比较喜欢文学杂志,所以对文学杂志关注得比较多。在文学类杂志中,因其文字叙述较多,而且一般表达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所以版面结构相对朴素。仔细观察《读者》《萌芽》《青年文摘》,发现《读者》的版面结构更胜一筹。到底是文学类里的老大,为了避免单页全是字而造成的阅读疲倦《读者》合理的采用了分栏并且合理控制单页文章数量:一般都在2~3篇,这样就不会在视觉上产生单一感。适当的小插图让读者们在品位文字后感到回味;相比之下《萌芽》和《青年文摘》感觉略现呆板。 科技类杂志中的叙述性文字也不能少,由于其较为深奥必须配上不少的图
片,并且由于其专业性图文搭配必须能让人一目了然,也就决定了其版面结构不能复杂花哨。《中国国家地理》的版面结构几乎全程仿照《美国国家地理》,所以说《中国国家地理》版面的成功不如说是《美国国家地理》的成功。科技类中类似于《大众软件》这样的杂志是IT界里普及面比较广的,属于菜鸟与中级都比较爱看的,他的版面特点就是有色彩但不华丽,适合男性品位。能把握住这样的度,对版面设计者表示敬佩。
受团委工作的影响,本人对字号、字形也关注得比较多。通常来说,宋体传达出秀气、文采的感觉,所以在文学类---《读者》《青年文摘》被大量使用,黑体对于文学类的作用似乎只是作为标题显得醒目而已。而且被大量采用的是华文中宋,翻开杂志后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自然而然静下心来读书养心。奇怪的是《萌芽》里采用的字体比较多,幼圆、新魏和楷体都被用到,而且频率不低,可能是由于其读者群年龄偏低的缘故吧。可能是为了表达严谨和理性,科技类里几乎只用黑体,不论是正文还是标题《中国国家地理》无一不是如此。黑体大行其道,宋体幼圆穿插其中是时尚类的特点。对比了一下,《时尚》《瑞丽》几乎都是用黑体作为正文,不同的是《时尚》和《世界时装之苑——ELLE》更偏重用华文中宋做标题,而在《瑞丽》里几乎看不到宋体的痕迹,标题大多是用变了粗细和大小的黑体,也出现了少量幼圆。作为参考,本人还买了一本《瑞丽》回来。
由于考查的时间及场地的限制,本人只拍了若干照片,记录了些许文字。本次调查尚不完善,希望以后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善此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