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8篇
在现在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b、城市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b、没有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
b、缺乏法律知识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b、偶尔74%c、从不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b、六个月48%c、一年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
d、不重要0%。
学生调查报告 篇2——关于升好旗,做好操,写好字的习惯培养
一、调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这学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个好习惯培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养成了一定的良好习惯。我们发现学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写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为什么学生在这几方面的习惯养成不理想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先后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习惯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标。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分两类:学生
(二)调查方法:访谈调查
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家、在校的写字、做操、升旗的行为表现。
三、调查结果
我们对学生的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情况如下:
1、每天在家写字的姿势如何:
正确 不正确 不确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纠正错误写字姿势:
有 无 偶尔
86% 8% 5%
3、你的书写习惯如何(如书写姿势、格式、卷面、专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学校举行的每周一升旗仪式:
认真参加且心情激动 参加,无任何感觉 不想参加
79% 19% 2%
5、升旗时是否佩戴红领巾:
总是佩戴 有时不佩戴 总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时:
认真做 有时认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学生升旗、做操、写字习惯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三个层面的现象,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占80.8%,习惯一般占16%,习惯不良的占3.2%,从总体看,我班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写字三方面都还做得不错。部分学生在写字姿势方面还比较弱,为学生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都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视了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标准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确佩戴红领巾,按时参加升旗仪式。
2、集合铃声响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队,安静、整齐有序地进入操场。
3、站立时,挺胸收腹,双手五指并拢,下垂紧贴裤缝边。
4、升旗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逗打。非少先队员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5、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节奏感强。
6、国旗下讲话时,保持安静,认真倾听,讲话完毕要鼓掌致谢。
7、升旗完毕,按指定线路退场,不拥挤、不喧哗。
写好字:1、三年级及以上同学用钢笔写字。
2、写字时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笔一画 ……此处隐藏9627个字……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品的形成起到了引导作用,学校依靠先进、英雄来教育学生,激励他们向先进学习,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发展。
3、活动育人,学校和班级要积极组织适合小学生年龄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如,智力活动、有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工厂、参加校外展览等;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敬老院、学校大扫除等;主题队会活动,如:演讲、讲故事等。通过许多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还应对学生进行社会环境的不良认识和分析抵制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1、联系内容。任课教师要详细记载特列情况的学生的个性、爱好、思想品行、学习情况以及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
2、联系形式。
①、教师通过家访,心平气和的和家长谈论学生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切忌“告状”式家访。
②、接待校访,定期开家长会。这是与学生家长集体联系的工作方式,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以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本学期学习要求,听取家长意见。
③、开办家长学校。主要是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修养和家庭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家长学校有利于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扩大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是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块阵地。
学生调查报告 篇7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那样让人喜欢,可现在各类不同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人不由叹息啊!从教多年来,我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习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失败,这就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所以目标培养很重要。
2、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艺术,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在乎学生学习,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又如何快乐的学习;不仅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生是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会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厌学的现象应该是能够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新的学习需求,从而拓宽他们的广阔视野。视野大了,兴趣更广泛了,教师随即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学生调查报告 篇8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生就业优势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