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调查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26 04:05:29 收藏本文
小学作文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的作文应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条理不清、千篇一律、满篇大话空话、胡编乱造,这一切提醒我们,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一番调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作文教学的新路。

二、调查对象:

本班五年级学生,共30人。

三、调查方法:

利用谈话、看作文作业的形式加以调查。

四、调查内容:

1、对作文的态度。2、写作的动机。3、作文材料来源。

4、写作中最困难的问题。5、关于观察。6、关于课后阅读。

7、对教师的要求。

五、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发现作文教学问题多多。

(一)作文离开了本来的目的。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作文的目的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但写作动机调查显示,认为写文章是完成功课的需要,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的占39.7%,认为写文章是为了将来工作有作用的占30.5%,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大家的占30%。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分数的高低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占有更高地位。这样为作文而作文的练习离开了习作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只是围绕着”写什么”,“怎样写”,失去了独立人格上的作文权利,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文章以大话、空话、假话来搪塞老师就不可避免。

(二)缺乏应有的创作自由。

调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希望老师“放手让自己用喜爱的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然而,在现实中,教师过于注重怎么描写,如何注意详略得当,怎样紧扣中心等表达技巧的训练。同时一般的作文课有规定的时间、字数、结构、文章体裁等,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位,导致学生难以跳出教师给予的作文框框,不敢标新立异。不是从自身生活体验出发萌发表达愿望,而是带着教师给的题目要求找合适的材料。调查显示写作材料来源中,“找符合题目要求的范文稍为改编”的占25%,“老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的占23%,“根据题目要求编人和事”的占18%。作文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诸多限制,抑制了学生的创作自由,导致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内部动力。

(三)缺乏积累,无话可写。

学生的“积累”包括语言、作文经验的积累,更包括学生生活情感体验的积累,而这些都是学生所缺乏的。首先是生活积累底子薄。调查显示学生作文素材源于生活积累的仅占12%,而依赖他人或范文却占48%。平时能注意观察并有兴趣的占21%,观察时能展开想象并能及时记录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酝酿情感没有进入作文教学基本环节,作文教学只禁锢在封闭狭小的课堂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

其次,是语言积累底子薄。第一阅读量少,调查显示“学生能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仅占24%,这说明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条件,更缺少课外阅读的习惯。另外,语文阅读也存在重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轻诵读的状况,一学期下来就读二三十篇文章,学生阅读明显偏少。第二不重感悟、不重消化。调查显示学生“阅读时能自觉写读后感”的仅占12%。而根据教师布置要求在课外读物上摘抄优美句段的却占24%。这显示了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发现写作规律,而是“喂给”各种写作技巧,提供各种“捷径”,不是“厚积薄发”,而是“急功近利”。这种外不注重拓展观察和阅读的空间,内不注重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源头枯竭,表达困难。

(四)少交流,少沟通。

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是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显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多越好。”但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是教师。但恰恰是教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表现为重静态评价,轻动态评价,往往是一个分数、

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应付了事,对教师地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往往只看过分数就把作文本塞入课桌。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时空,学生作文不知道写给谁看,成了没有实际对象的“面壁而作”,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和人直接交流时的愉悦感和表达冲动。

六、思考建议:

第一重视学生的积累。

首先要把握“积累”的本质,不要仅仅把积累等同于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后读物和背诵名家名篇或摘抄所谓的优美句段。作文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生活、情感体验、语言、作文经验等多方面的积累。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用心去观察,培养“好眼力”;用心去体验,培养“感受力”。作文教学应走入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注重拓展阅读与观察的空间,注重感悟和内化,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从大自然中,从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获取素材和灵感。作文教学要克服知与行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要注重加强教、学、做的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切实加强作文实践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动眼、动心、动脑去实践,从中体验感悟”是最有效的积累。

第二,还学生一个自由挥笔的天地。

《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过多地强调形式,让学生觉得写作难,反而使学生对写作丧失信心和兴趣。反之,让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写作的信心,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认识的个体差异,不以教师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其次,提倡作文民主,自由民主的文风是培养学生真实的作文情感的关键。作为教师,平时的言谈中就要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话就写,让他们大胆地写困惑、写胸臆、写思考。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这时学生就会放下思想包袱,从而达到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真情流露的境界。

第三,多交流,多沟通。

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交流情境,建立交流机制。(1)提供有利于师生交流的话题,让学生把情感和需要真诚地表达出来。提供的话题要做到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喜欢说,喜欢写的话题。(2)创设激发学生交流的空间,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首先变写作指导为点拨讨论。教师提供交流话题,让学生思考写什么、怎么写。接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构想或点评同学的发言,教师的责任是组织交流与点拨。这样的讨论交流,激活表达思维,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其次变教师评价为学生交流阅读。学生作文完成后,作者先上台阅读自己的作文,讲讲自己作文中的得意之 ……此处隐藏7949个字……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童真童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我曾看到一篇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

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我们的孩子现在不是也不知道什么是荠菜、苦菜、白蒿等野菜吗?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认真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作文指导,轻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写作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资料表明,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 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写作信息反馈。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注重了作文前的细心指导,而对阅完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是批改完作文,写几句程式化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六)重范文的讲读,轻下水的写作

我校曾举行了第一次师生作文同题大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学生文章、指导学生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没有丰富的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围绕指导打转转,结果写出的文章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进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自我生活的真实展现。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导致了学生作文的人文价值的缺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

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写实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 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老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作文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养等各项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加强阅读的指导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指导学生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现在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多参加适合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加强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我们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上好口语交际课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切实上好口语交际课。例如,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我校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多数是敷衍了事。作文的批阅,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作文字斟句酌。这 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老师们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老师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集体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我们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小学作文教学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